本報訊 8月11日中午1時30分許,在隴海路工人路口西約100米路南慢車道上的事故現場,記者看到一黑色轎車停在燃氣公司門口,車前倒著一輛黑色電動車,貨架上帶著寫有螞蟻專送字樣的送餐箱,電動車旁躺著送餐外賣小哥。
轎車前車牌刮落在地,司機趕緊撥打120、110報警求援,在急救車到來前,附近熱心的路人和轄區巡邏的林山寨巡防隊員王建民急忙到現場救助,熱心人找了把雨傘為倒地的外賣小哥遮陽,急救車趕到現場后將受傷的外賣小哥抬上車,送往省三院做進一步檢查治療。
現場一圍觀市民朱先生說,當時黑色轎車西側停放著一輛銀色轎車,正好擋住了慢車道西向東行駛電動車車主的視線,如果小區門口外不停放機動車,這起剮蹭事故就可以避免。
巡防隊員經了解,疑似左腿受傷的外賣小哥姓曹,40歲左右,目前正在做進一步檢查。轄區交警提醒,小區或單位大門外最好不要停放機動車,很容易遮擋正常行駛車主的視線,易發生“鬼探頭”等交通事故。
目前,轄區交警二大隊民警趕到現場勘查了解事故情況,具體事故原因和賠償當事人雙方正在進一步協商中。(鄭報融媒記者 謝源茹 文/圖)
中國貿促會商業分會和百度外賣共同起草的《外賣配送服務規范》團體標準8月5日在北京發布,該標準將于今年9月1日起正式實施。
一個行業要健康而可持續發展,離不開行業自我功能的發揮。給外賣配送服務立規是行業自律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和最堅實的一步。
外賣已經成為許多人日常生活中 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點外賣時 中午時分
按照外賣平臺上留下的“望京小腰”多家分店地址,北青報記者隨機進行探訪。” 6月16日晚8時許,北青報記者再次來到“望京小腰( 店)”,看到窗口外圍聚了數名外賣平臺的送餐員,等待取餐。
記者又向負責內蒙古工業大學附近蜂鳥外賣送餐員站點的張姓負責人咨詢送餐員招聘情況。記者向部分外賣送餐員了解得知,這樣的“雙面”身份信息其實多是送餐員佩戴了一張他人的健康證在“應付”。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6月8日報道,美國網站上,許多在華外國人稱贊,大陸的外賣美食好吃又便宜,同時保證按時送達,“令人無法拒絕”。報道稱,大陸發達的手機外送APP配合手機支付系統可以找到各種美食,外國網友稱“大陸人用不可思議的嚴謹態度,在預約時間內送達”。
說起前段時間北京外賣員在寫字樓電梯里急哭了的視頻,李建很有感觸。”李建說,被偷的外賣損失要由外賣員承擔,最多的一次他賠了200多元,給外賣箱加鎖都沒用,照樣會被撬。
一方面外賣平臺改造了傳統餐飲行業的結構,另一方面,中國市場獨有的創新正在受到海外矚目,以外賣行業為標桿的“中國創新”模式正在出海。中國互聯網外賣行業的“雙輪驅動”成功模式,招致了美國外賣同行的效仿。
如今外賣小哥這行真是越來越難做了,不光速度要快,顏值要高,還得身懷絕技,比如,爬個樹啊,逗個狗啊,不對,是斗個狗…… 最近,網友@外賣小哥金城武 發微博求助:遇到下面這樣的情況該怎么辦。
在深圳做快遞員的小陳就是這樣,他每天工作非常忙,基本上三餐都是快餐,還經常不定時。但是他一直覺得自己年輕力壯,從未擔心過自己的健康。最近他突然肚子痛,呼吸困難、腹部腫脹 ,入了醫院,最后竟然陷入昏迷進了ICU。
在深圳做快遞員的小陳就是這樣,他每天工作非常忙,基本上三餐都是快餐,還經常不定時。但是他一直覺得自己年輕力壯,從未擔心過自己的健康。最近他突然肚子痛,呼吸困難、腹部腫脹 ,入了醫院,最后竟然陷入昏迷進了ICU。
廣州天河城中村一家餐廳的店內環境讓人觸目驚心。不少外賣加盟店都藏身在城中村的小巷中。記者暗訪揭露網絡訂餐平臺“潛規則”——去年3·15期間,新快報記者實地調查了廣州一些外賣平臺加盟餐館,發現多家外賣平臺上光鮮亮麗的加盟店,實際上環境差到不堪入目,而且很多都是無證經營。
外賣小哥:雖然天氣很冷,我們能把這些熱騰騰的飯送到顧客手中,我們感到很快樂。
1月6日,家住深圳的李女士通過個人微博賬號@初見之停滯的陽光 發帖投訴,其在“餓了么”網上訂餐,送餐員向其報復稱外賣“加了屎”。
辛苦了,謝謝你…”1月12日中午,網友 @古典 在微博中曬出了一張外賣訂單,因訂單中的備注十分暖心而受到網友關注。于女士告訴記者:如果不是因為職業態度問題,外賣小哥送餐遲到是可以體諒的。轉天早上上班時張女士發現,昨晚退給騎手的飯菜竟被傾倒在了家門口的樓道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