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晨,一名50多歲男子爬上鄭州康復前街一棵法桐,民警、消防及街道辦工作人員隨即展開聯合救援,事發(fā)區(qū)域道路斷行長達6個多小時。
6時30分許,這名男子爬上法桐樹,附近早起的老人很快發(fā)現10多米高的樹冠上存在的異常,立即撥打110和119報警。
民警、消防官兵和轄區(qū)辦事處負責綜治的工作人員很快展開營救,二七區(qū)消防大隊在法桐樹兩側設置救生氣墊,蜜蜂張辦事處巡防隊員配合在道路兩側拉起警戒線。由于康復前街道路本就不寬,路人圍觀更是使得該處交通陷于擁堵之中。
登高輕生的男子有50多歲,他身穿短褲趴在樹冠上,身體被茂盛的枝葉遮擋,面對救援情緒較為激動,稱打工期間患病,又受到炎熱天氣影響,才選擇了爬樹輕生。
早高峰時段,康復前街的交通因男子輕生而斷行,現場民警和辦事處工作人員勸解無效,消防官兵借助登高車接近男子,再度勸說男子一個多小時,這名中年男子依然趴在樹冠上不肯下來。救援人員只得一次又一次向男子遞上瓶裝水,避免男子因高溫暴曬出現中暑等癥狀。
13時,救援人員的勸說仍在進行,樹冠上的男子雖不肯下來,卻因體力不支墜落在救生氣墊上。
15時許,記者由救援人員處了解到,輕生男子先是墜落至氣墊后,隨后又從氣墊滾落至地面,身體雖有刮蹭痕跡,但并無大的損傷,民警隨即將男子帶走詢問。
這次事件致使康復前街部分路段斷行超過6小時,也對周邊區(qū)域的車輛通行帶來了一定影響。
在華山路隴海路口北側,一株法桐行道樹因一次次路面下降,樹根露出得越來越多,30多年路面下降近一米,原本埋在地下的樹根變成了樹干,狀如盤根錯節(jié)的大盆景。
在華山路隴海路口北側,一株法桐行道樹因一次次路面下降,樹根露出得越來越多,30多年路面下降近一米,原本埋在地下的樹根變成了樹干,狀如盤根錯節(jié)的大盆景。
在鄭州市區(qū)的行道樹里,楊柳樹所占的比重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法桐樹占到了六七成。其實針對絨絮、果毛亂飛的問題,鄭州市早些年曾經做過專門改造,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緩解。
這些大批死亡的法桐,栽種在高新區(qū)楓楊街道辦事處境內的丹杏街兩側,共計有99棵。劉培坤稱,今年秋季,待天氣轉涼不太炎熱,再進行補種法桐,而這筆補苗費用,則由他們承擔。
這些大批死亡的法桐,栽種在高新區(qū)楓楊街道辦事處境內的丹杏街兩側,共計有99棵。劉培坤稱,今年秋季,待天氣轉涼不太炎熱,再進行補種法桐,而這筆補苗費用,則由他們承擔。
在鄭州很多街頭都有法桐的身影。然而,在鄭州市高新區(qū)丹杏街,這里卻成了法桐的死亡之地,一條四五百米的街道上,兩邊所種的法桐有80%都已經死亡了。
昨日上午,記者在鄭州市建設路與華山路交叉口偏南、華山路西邊的人行道上方五六米處看到,一根電線上掛著一截長約1米、直徑約50厘米的木頭。
4月1日上午,鄭州下著小雨伴隨著大風,文化路與優(yōu)勝南路交叉口北50米路西一棵碩大的法桐樹突然倒下,砸中了停放在樹西側的四輛汽車,其中一輛奔馳商務車損毀嚴重,所幸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起,這些法桐就開始守護著鄭州市緯五路。電鋸把樹杈鋸斷,吊車吊起斷杈,十幾個人拉另一繩索控制樹杈,保持平衡,扭轉“著陸”方向…… 10分鐘后,斷杈穿過空中的公交電纜,平穩(wěn)落地。
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起,這些法桐就開始守護著鄭州市緯五路。電鋸把樹杈鋸斷,吊車吊起斷杈,十幾個人拉另一繩索控制樹杈,保持平衡,扭轉“著陸”方向…… 10分鐘后,斷杈穿過空中的公交電纜,平穩(wěn)落地。
“你們過來看看吧,這邊有一個法桐樹根松動,歪了”7月16日,鄭州市民王先生向記者爆料稱,這棵法桐的位置是鄭州市黃河路與緯五路交叉口向南200米路東。記者隨即趕到王先生所爆料的現場了解情況。
昨天凌晨,市區(qū)光明路南段一棵法國梧桐樹的樹枝折斷后倒在了快速車道上,所幸沒有人員受傷。昨天下午,受損的法桐已經被市園林處工作人員從根部鋸斷運走。
移除工作分兩部分,一部分是對內側的國槐樹進行截冠,另一部分是對外側的法桐樹進行起挖。這輛前臉上印有“鄭州市綠化工程處”字樣的卡車,將負責文化路行道樹中的首批“搬家客”——法桐。
連日來鄭州持續(xù)高溫,烈日的炙烤下行人都希望躲進樹蔭涼快,但是不少聽眾投訴,綠城鄭州路變寬了,綠蔭變少了。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在鄭州市隴海西路,正在建設中的高架路工程移走了原來的行道樹,中午12點的日頭直直地烤在行人身上。
政通路(興華南街—鄭密路)是一條剛打通不久的斷頭路,800米長的道路兩側,新栽的法桐樹竟然大半死亡(如圖)。昨日中午,大河報記者來到此路段,通過計算發(fā)現,嵩山路以西路段的法桐成活率不到10%,而政通路(興華南街—鄭密路)總共栽植183棵法桐,死亡105棵,死亡率約為57.4%,竟死亡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