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尹江勇)小麥是世界上唯一尚未開發利用雜交優勢的重要糧食作物,這一空白正在被我省科技工作者填補。7月3日,記者從省科技廳獲悉,由河南科技學院承擔的省重大科技專項“強優勢BNS型雜交小麥組配與規模化高效制種技術研究”已經順利通過專家組驗收。該項目成果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將極大推進我省雜交小麥研發和產業化進程,有助于我國搶占世界小麥種業競爭的制高點。
像雜交水稻、雜交玉米一樣,雜交小麥被認為是實現小麥大幅增產的重要途徑,也是國際上現代種業競爭的焦點之一。進入21世紀,我國二系雜交小麥研究取得連續進展,但成果的適用區域有限。黃淮麥區占我國小麥產區面積近六成、產量超六成,急需可利用的不育系及雜交小麥品種類型。
“BN指的是百農,S指的是不育系,BNS指的就是由百農系列培育出的低溫敏感型不育系小麥新材料。”項目主持人、河南科技學院小麥中心主任、省雜交小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茹振鋼教授告訴記者,1997年,他發現了溫敏雄性不育材料BNY,經過連續7年的改造,于2004年培育出具有“不育徹底、轉換徹底、恢復徹底”穩定育性特征、農藝性狀符合黃淮麥區要求的BNS。
2005年起,河南科技學院和中國農業大學組織全國多家研究單位開展聯合攻關,發現BNS的適用范圍覆蓋了黃淮麥區、長江中下游麥區和西南麥區,實用價值非常高。
2012年,該成果獲批省重大科技專項。通過項目實施,在BNS型雜交小麥優異親本創育、強優勢組合配制和規模化高效制種等關鍵技術領域取得了重大進展。其主要成果有:構建了BNS型雜交小麥防雜保純體系,使雜交小麥制種純度達99.99%以上,為新品種選育及推廣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構建了雜交小麥親本指紋圖譜,可用于檢測雜交種純度;選育出新恢復系16個、不育系8個,創制強優勢組合3個,可滿足不同麥區的親本需求。
“本項目的主要創新點,在于實現了BNS型雜交小麥不育系和恢復系創新,雜交小麥品種創新和BNS型雜交小麥種子純度保障技術創新。”茹振鋼介紹說,我省對BNS型二系雜交小麥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對于大幅度提高我省小麥綜合生產能力、搶占高技術種業制高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修武,新型雜交小麥畝產最高達到898公斤;在濟源、新鄉,大面積種植畝產保持在830~850公斤。”茹振鋼估算,新型雜交小麥如果能在國內全面推廣,相當于新增加了一個河南麥區的產量。
省文明辦、省網信辦、省政府食品安全委員會各成員單位,省旅游局、河南保監局、省婦聯、省科協、鄭州鐵路局、鄭州市直單位和市區等單位負責同志,省直有關單位、食品企業代表等3000余人參加活動。
6月22日,河南移動對外宣布蜂窩物聯網(NB-IoT)試驗站在鄭州率先開通,標志著中國移動已正式將蜂窩物聯網(NB-IoT)帶入中原,推介給致力于物聯網發展的優勢企業,為他們嘗鮮基于蜂窩物聯網技術的智慧項目創造條件。
2017年,河南移動牽手河南省農業廳,在全省全面推廣“藍天衛士”項目。據悉,除了秸稈焚燒監管,“藍天衛士”還將在國土、林業、河道及水資源保護等更多領域產生更大的復用效益。
近日,河南省發改委、衛生計生委、人社廳、財政廳聯合印發《河南省推進醫療服務價格改革的實施意見》,提出按照“總量控制、結構調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要求。
對省轄市綜合考評結果位居前3位的濟源市、安陽市、開封市和省直管縣(市)重點工作綜合考評結果位居前2位的永城市、固始縣給予全省通報表揚。
河南銀監局積極指導全省銀行業通過召開座談會、深入農戶和企業調研、開展夏收摸底調查等方式,加強價格走勢分析,了解預判市場形勢和收購主體動態,提早部署夏收工作。
2017年6月11日,全國首臺歐藍德榮耀版交車儀式在花園路河南鑫越菱4s店隆重舉行,在場嘉賓與尊貴的車主一同見證了這喜悅的時刻,共同領略了歐藍德榮耀版的極致魅力。
6月7日,河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召開河南省全民參保登記計劃新聞通氣會,6月底前河南省社會保險未參保人員需全員完成參保登記。
記者6月8日從省財政廳獲悉,經過激烈競爭,我省鄭州、開封、鶴壁、新鄉4市成功入圍2017年中央財政支持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試點城市,試點示范期為三年,4城市每年可獲中央財政獎補資金共計22億元。
近日,河南省衛生計生委召開全省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視頻培訓會。會議提出,8月底前所有城市要全面推開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所有公立醫院要全部取消藥品加成。
映象網記者從河南省人社廳召開的新聞通氣會上了解到,全省實現社會保險覆蓋人數超過1億,按照計劃,本月底前將完成全民參保登記。
近日,河南省衛生計生委、人社廳、民政廳聯合印發《河南省困難群眾縣域內住院先診療后付費工作實施方案》。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我們和第一書記”大型系列活動,今天起正式推出。這一活動,由中共河南省委組織部主辦,河南廣播電視臺承辦。
6月3日,鄭州市老年人自行車旅游協會自發舉辦的“騎行青海六人行 老驥伏櫪千里志”“河南四騎士重走絲綢之路”的活動從河南鄭州出發。
截至2017年4月末,全省銀行業涉農貸款1.57萬億元,較年初增加778.79億元;縣域貸款1.11萬億元,同比增加1119.7億元;下沉機構網點195個,充分發揮了對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核心支撐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