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大河報以《32年前他挖出元代文物“送”故宮》、《如今意外離世故宮要為他開追思會》為題刊發長篇通訊,報道了周口市商水縣農民何剛捐贈國家級珍貴文物,如今離世后被故宮追思的事情。報道被人民日報、新華網等多家主流媒體轉載,在全國范圍內引發強烈反響,眾多網友點贊何剛是“河南人的驕傲”。
昨日,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故宮對何剛的追思會定于6月22日上午舉行。屆時,記者將赴京全程跟蹤報道。
[熱議]何剛被贊河南人的驕傲、中國好農民
斯人已去,此情長存。本報頭版外加兩個整版的重磅報道,詳細追憶了河南農民何剛與故宮長達32年的不解情緣。長達5000字的報道,引發人民日報微信公號、新華網、中國青年網等眾多主流媒體轉載。人民日報公眾號轉發的內容,閱讀量超越10萬人次,點贊達到13000多次。
“淳樸善良的河南老鄉,點個贊”、“為河南大哥點贊,您是河南人的驕傲”、“中國好農民,一生貧苦,卻精神富有”……在評論區,鋪天蓋地是網友們的贊譽和褒獎。網友說,何剛有心、故宮有義,這是一個你來我往的良性循環;捐者有愛、受者有心,這是引導社會向善的風向。
網友“郭喜林”撰寫了《故宮給周口農民何剛開追思會意義深遠》的評論文章,點贊何剛保護文物的行動,充分顯示了一個當代中國農民的高尚道德情操。而故宮給何剛開追思會,也充分表明“只要是為保護國家文物做出過重要貢獻的人,黨和國家不會忘記他們,人民不會忘記他們”。
[進展]故宮追思會明日舉行,記者將赴京跟蹤采訪
記者昨日從商水縣委宣傳部獲悉,故宮方面給何剛開的追思會定于6月22日上午舉行。為一位捐獻重要文物的農民開追思會,這在故宮歷史上是史無前例的。屆時,大河報記者將受邀赴京參與跟蹤采訪。
昨日,商水縣委宣傳部,固墻鎮黨委、政府等有關人員,再次趕赴何剛家中看望慰問,幫助解決一些實際困難。
記者了解到,何剛之子何俊清原本在江蘇有一份不錯的小區保安工作,月薪4000元左右。由于半個多月前趕回處理父親的后事,他遭遇辭退。
了解這一情況后,商水縣有關部門積極協調當地最大的制衣企業阿爾本有限公司,幫助解決何俊清的就業問題。
阿爾本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只要何俊清本人愿意,企業無條件接收他就業。
手拿父親何剛的捐贈憑證,何俊清說,這是父親留給他最寶貴的財富。1985年,在商水縣固墻鎮固墻村的家中,何剛挖出19件元代銀器,隨后捐贈給故宮博物院,填補了該院藏品的空白。
手拿父親何剛的捐贈憑證,何俊清說,這是父親留給他最寶貴的財富。1985年,在商水縣固墻鎮固墻村的家中,何剛挖出19件元代銀器,隨后捐贈給故宮博物院,填補了該院藏品的空白。
5月13日,與北京相隔2000多公里的廈門市鼓浪嶼,故宮博物院新的“分館”——故宮外國文物館正式開放。這座展館占地面積11000平方米,建筑面積5180平方米,有219件來自故宮的清宮藏外國文物已經“擺駕”入駐并完成布展。
這是繼賣萌走紅的“故宮淘寶”,用“紫禁城生活美學”作宣傳點、強調品質升級的故宮文創旗艦店,以及故宮出版旗艦店和門票旗艦店后,故宮和阿里巴巴在食品領域的首次合作。
博物館能否拍照,一直以來都是容易引起爭議的話題。中新網記者 宋宇晟 攝 他告訴記者,在北京故宮博物院,“一般在拍照時不能用兩種東西,一個是閃光燈,一個是三腳架”。
據報道,故宮博物院2015年曾明確表示,不允許參觀者帶自拍桿進入博物館,認為其可能碰觸到其他參與者或威脅文物安全。
北京故宮由明成祖朱棣永樂四年(公元1406年)開始建設,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營建,到明代永樂十八年建成。
有媒體報道是統戰,今天傍晚4、5點有一男一女突然朝龍和馬獸首上倒紅漆,被人發現報警,目前警方已將兩人帶回嘉義縣太保分駐所偵訊中。
目前警方已將兩人帶回嘉義縣太保分駐所偵訊中。
11月6日,北京迎來今冬第一場雪,故宮在騰訊微博的官方賬號,發布了一組名為“ 碎碎墜瓊芳”的紫禁城初雪美圖。
記者昨日獲悉,“十一”黃金周以來的近一個月內,故宮參觀人數共增長20余萬人次,網絡售票總數增長了23倍,受“石渠寶笈特展”、新開放區域等因素影響,今年的故宮呈現“淡季不淡”的新特點。
這幾款腕表特別有中國特色,采用的工藝也是傳統的琺瑯工藝,一起看看吧!
去年,故宮首推免費開放日的消息經媒體爆出后,網友們紛紛點贊支持。故宮也說到做到,從去年11月至今年4月六個月中,每月的首個周三都成為主題免費開放日,教師、志愿者、醫務人員等先后成為免費“嘗鮮”的特定群體。
昨天凌晨3點,隨著最后一批書畫愛好者從故宮武英殿離開,已公開展出34天、接受逾10萬人參觀的《清明上河圖》正式回庫休養。
昨晚,故宮博物院官網發布公告稱,原定于10日開放的慈寧宮區域、午門-燕翅樓、東華門古建筑博物館等將于10月11日正式面對公眾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