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馮蕓)文明交通彰顯城市形象、關乎宜居環境、體現市民素質。6月13日,我省啟動文明交通助力城市治理行動,全省18個省轄市、10個省直管縣(市)同步舉行。省委常委、宣傳部長趙素萍出席鄭州主會場的啟動儀式。
為進一步深化“踐行價值觀文明我先行”主題系列活動,助力全省百城建設提質工程,倡樹文明新風,提升全民素質,創建安全暢通、文明和諧的城市交通環境,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省公安廳聯合下發了《文明交通助力城市治理行動實施方案(2017—2019)》,在全省組織實施文明交通助力城市治理行動,計劃用3年時間基本形成“政府主導、部門聯動、行業盡責、社會協同、全民共建”文明交通的良好格局。
在啟動儀式上,文明交通志愿者、文明單位代表、駕駛員代表、市民代表先后發言,表示要爭做文明交通的踐行者、引領者和宣傳者,并倡議每個交通參與者積極行動,從自身做起,共同維護安全、有序、文明、暢通的道路交通環境。
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王慶指出,文明交通助力城市治理行動是提升公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舉措,各級黨委宣傳部、文明辦和公安機關要把這項活動列入重要工作日程,確定重點,細化要求,綜合施策,形成全民參與、上下銜接、群策群力、全面推進的良好局面;新聞媒體要全面深入及時報道活動進展情況,加大對不文明行為的曝光和監督力度;文明單位、志愿者要發揮示范帶動作用,以身作則,主動作為,積極參與活動;公安交警要從影響群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抓起,不斷完善政策措施,建立長效機制,實現文明交通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
中科院大氣所研究發現,人口流動甚至能影響溫度,北上廣等大城市溫度有所降低,而在海南三亞,春節期間日均氣溫會比平日高出近0.5攝氏度。城市的“熱島效應”,讓溫度計的水銀柱更高;而人氣的攏聚,卻源于城市另一種“溫度”的提升。
伴隨著城鎮化的推進,越來越多的人來到城市。何以觸摸城市之心,如何感受城市之善?答案不是經濟的增長、地標建筑的堆砌所能涵蓋的。
長期以來,城市管理一直存在著一種誤區,即認為城市管理是公共部門的“內部事務”,社會治理是“分內之事”,卻往往忽視了公眾參與的積極作用。
習近平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分析城市發展面臨的形勢,明確做好城市工作的指導思想、總體思路、重點任務。
“城市風貌是城市的‘面子’,而背街小巷則是城市的‘里子’”。每一個城市,無論是否正在或需要創建文明城市,都應該努力扮靚每一條背街小巷。
總規草案提出,北京將構建“一主、一副、兩軸、多點”的城市空間結構,到2020年,北京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實現階段性目標;城市規模方面,人口規模到2020年將控制在2300萬人。
城市是人類的智慧創造,是人類文明的鮮明標志,是人類活動的重要區域。
國家智慧城市2013年度試點申報工作將于6月底前完成初審,諸如廣東省等地區的“平安城市”建設將于下半年開始大規模招標。隨著新型城鎮化的逐步推行,智慧城市建設將漸入佳境,智能交通、智能安防等細分領域的優勢企業將獲得高速發展良機。
《瀟湘晨報》報道,近段時間,北京、長沙等地接連傳出流浪人員的御寒衣物遭搶奪的消息。流浪人員任何時候都會存在,城市的包容性正在于,哪怕無法安置他們,也不會將他們驅走,甚至于搶奪他們御寒的衣物。
佛山市近日出臺“禁止乞討者在公共場所出沒”的城市容貌標準,我不太認同。把乞討者趕走,并不意味著這座城市就沒有窮人,或不得不依靠乞討為生的人。禁止乞討者出沒,相當程度上反映了城市管理者對城市定位、權力運用還沒有清……
既有“上馬”也有“廈馬”,既有“北馬”也有“南馬”,眾多城市與馬拉松結緣,讓類似的賽事簡稱和眾人揮汗奔跑的畫面為人們所熟悉。
2014年9月,北京市石景山區被確定為城市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區,力圖打開“城市病”綜合施治的突破口。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也是中國城鎮化向前推進的關鍵時期。
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提出:“要轉變城市發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體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著力解決城市病等突出問題”,“要提升城市建設水平,加強城市地下和地上基礎設施建設”。目前,我省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的藍圖已經繪就,天時、地利、人和都已經具備,我們來到了經濟主戰場,來到了舞臺正中央,讓我們張開懷抱迎接地下管廊建設的春天..
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提出:“要轉變城市發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體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著力解決城市病等突出問題”,“要提升城市建設水平,加強城市地下和地上基礎設施建設”。目前,我省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的藍圖已經繪就,天時、地利、人和都已經具備,我們來到了經濟主戰場,來到了舞臺正中央,讓我們張開懷抱迎接地下管廊建設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