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科姆公司制造生產中心THT裝配線
鄭州日產第二工廠總裝車間
鄭州海爾空調器有限公司智能工廠
三全食品自動包裝生產線
中鐵工程裝備集團有限公司生產的盾構機
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為指引,搶抓促進中部地區崛起、中原經濟區、中原城市群、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鄭洛新自主創新示范區、河南自貿區、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等重大戰略機遇,扎實推動制造強國戰略,以建設“中國制造2025”強市為目標,圍繞“1+3”示范定位(加快建設全國重要的新型制造業強市,打造成傳統資源性城市轉型升級示范區、中西部地區制造業創新發展引領區、內陸城市開放型制造先行區),大力實施“鄭州制造18665”發展戰略,即:建設一個新型制造業體系、主攻八大方向、實施六大重點工程、推進六大專項行動、創新五項政策舉措,努力打造全國重要的先進制造業中心。
鄭州市創建“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的發展目標
——規模總量。到2019年,鄭州市規模以上制造業增加值年均增速達到8%左右,規模總量保持中西部領先水平,居全國大中城市前列。
——轉型升級。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比重不斷提升,綠色制造技術在重點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5.4%以上,主要工業品質量標準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取得明顯進展,全市兩化融合水平達到全國一流。
——創新能力。制造業重點領域創新能力達到國內領先或先進水平,規模以上制造業研發經費占銷售收入比重穩步提高,規模以上制造業研發機構覆蓋率達到90%以上,成為全球制造業創新網絡重要節點和全國重要的制造業創新中心。
——開放合作。加快建設一批開放合作載體平臺,引進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國內輻射力、國內外資源整合力的戰略性項目,培育一批制造業“走出去”參與國際產能合作的企業典型,成為具有國際水準的制造業對外開放新高地。
構建新型制造業體系
建設一個“3333”新型制造業體系:一是做大做強三大戰略性產業。電子信息產業重點發展智能終端、信息安全、應用電子、物聯網、大數據和云計算等領域,深化與中國電子信息研究院、工信部電子五所等合作,加快華為、新華三、豬八戒網、浪潮大型云計算中心等項目的落地和實施,努力打造全國領先的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到2019年主營業務收入力爭突破4000億元。汽車產業重點發展客車、乘用車、專用車、新能源汽車、汽車零部件、汽車服務、智能網聯汽車等領域,著力建設全國重要的汽車產業基地,到2019年主營業務收入力爭達到1500億元。新材料產業重點發展超硬材料、新型耐材、非晶產業等領域,打造全國重要的超硬材料產業基地、全國重要的新材料產業基地,到2019年主營業務收入力爭達到2500億元。二是改造提升三大傳統優勢產業。現代食品制造業鞏固冷鏈食品、糧油加工等產業優勢,加快發展低溫肉制品、功能休閑食品等新興行業,努力建設全國重要的現代食品制造基地、世界級冷鏈食品生產制造名城,到2019年主營業務收入力爭達到1300億元。品牌服裝和現代家居產業大力培育服裝知名品牌,加快發展智能家電、智能家櫥等領域,著力建設全國重要的品牌服裝制造基地和千億級綜合性現代家居產業集群。到2019年主營業務收入力爭達到320億元。鋁及鋁精深加工業重點發展交通用鋁材、節能環保建筑用鋁材和電力電子、食品藥品包裝用鋁材等,努力打造全國重要的鋁精深加工產業基地,到2019年主營業務收入力爭達到1200億元。三是培育發展三大新興產業。生物及醫藥產業重點發展生物制藥、化學創新藥及新型制劑、現代中藥和先進醫療器械等領域,加快建設全國重要的生物及醫藥產業基地,到2019年主營業務收入力爭達到250億元。高端裝備制造業重點發展智能制造裝備、通用航空裝備、地下空間開發裝備、軌道交通裝備等領域,加快建設全國重要的高端裝備產業基地,到2019年全市裝備制造業主營業務收入力爭達到2100億元,其中高端裝備制造達到800億元。節能環保產業重點發展半導體照明、節能電器、新型節能建材等節能產品和固體廢棄物污染防治裝備、環保材料制劑、環保監測儀器裝備等,著力形成全國重要的節能環保產業集群。四是加快發展三大生產性服務業。電子商務重點打造一批電子商務服務平臺,培育一批素質過硬的代運營服務隊伍,完善電子商務配套服務體系,實現電子商務產業集群發展。現代物流著力推動物流業與制造業聯動發展,積極發展國際物流、區域分撥和城市配送等物流業態。軟件與信息服務繼續保持軌道交通、醫療衛生、教育、電力信息等行業的領先地位,加快提升工業控制軟件、食品安全追溯管理、物流管理等領域市場份額,建設一批信息服務運營平臺,增強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支撐力,著力建設中國軟件名城。
新型制造業八大主攻方向
構建區域協同創新體系
一是開展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行動,建成中原經濟區創新驅動發展的新標桿。二是開展“十百千萬”科技型企業培育行動,壯大科技型骨干企業群體。三是開展高水平創新創業載體建設行動,加快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探索產業技術研究院、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等多種形式協同創新模式。四是開展國家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建設行動,培育一批戰略性產業技術服務機構。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開放型制造業區域協同創新體系。
構建人才培養體系
鄭州市篩選了有代表性的8個產業領域作為主攻方向:一是智能終端重點發展移動智能終端,積極培育平板電腦和智能電視、可穿戴智能設備,著力建設全球重要的移動智能終端制造基地、全國新興的平板電腦和智能電視產業集群、可穿戴智能設備產業集群,力爭到2019年智能終端年生產能力達到3億部。二是信息安全著力構建“安全芯片研發+安全智能終端生產+安全服務”全產業鏈條,打造全國重要的信息安全技術和產品研發基地。三是大中型客車加快謀劃和實施一批重大項目,形成大中型客車產品全覆蓋,著力建設世界客車制造名城。力爭到2019年客車產量突破10萬輛。四是新能源汽車強化關鍵技術攻關,加大示范應用推廣力度,完善基礎設施,著力建設全國重要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力爭到2019年新能源汽車產量達到5萬輛。五是超硬材料鞏固提升國內超硬材料行業領先地位,著力建設全球超硬材料產業重要的生產中心、研創中心、商貿中心。力爭到2019年超硬材料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600億元。六是新型耐材著力建設全國重要的新型耐材產業集群。力爭到2019年新型耐材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900億元。七是冷鏈食品擴大速凍米面制品、低溫肉制品等生產規模,提高冷鏈物流管理水平,建設在全國具有重要影響力的高端冷鏈食品研發生產基地和物流中心。力爭到2019年冷鏈食品企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240億元。八是智能制造裝備重點發展機器人產業和精密制造裝備產業,著力建設全國重要的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集群。
一是開展“智匯鄭州·1125聚才行動”,力爭到2019年,引進800名左右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和高層次創新創業緊缺人才,80個領軍型科技創新創業團隊,培育160名左右科技型創業企業家。二是開展全民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力爭到2019年,組建2—3個特色職業教育集團,建立15—20個行業指導委員會,造就一批技術精湛的技能人才隊伍,打造中原經濟區人才集聚高地。
構建政策保障體系
一是加強產業政策引導。加大制造業政策扶持力度,落實《鄭州市財政支持穩增長調結構促雙創增動力十六條實施意見》,統籌安排82億元資金,重點支持產業集聚區做大做強、主導產業發展、工業和信息化建設等。落實《鄭州市建設中國制造強市若干政策》《鄭州市降成本優供給推進實體經濟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的若干意見》等,設立中國制造強市專項獎補資金,圍繞制造業創新發展、開拓市場、品牌建設等給予資金支持。進一步研究制定扶持政策,加大對試點示范城市創建的支持力度。落實《鄭州市關于扶持中小微企業加快發展的意見》,完善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財稅優惠政策,加強中小微企業綜合服務體系建設,為中小微企業提供創業、創新、融資、咨詢、培訓等專業化服務。落實人才引進政策,實施“智匯鄭州·1125聚才計劃”,強化專項資金支持,大力引進鄭州制造高端急需人才。落實科技創新政策,加快實施《關于加快推進鄭州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的若干政策意見》《關于加快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新創業的實施意見》等,設立示范區建設專項資金,用于主導產業培育、創新平臺建設等。
二是改進金融服務模式。發揮中原股權交易中心作用,加快培育和推薦上市公司,支持上市公司、新三板掛牌公司通過資本市場并購重組、再融資等形式整合行業優勢資源。加大信貸支持力度,建立政府與金融機構溝通協調機制,搭建銀企對接合作平臺,建設過橋資金池,實施企業融資“共保體”模式。加快金融服務創新,引導金融機構創新適合制造業發展的產品和業務,強化股權質押、知識產權質押、供應鏈融資等多元化融資服務。
三是改變財稅政策方式。設立100億元的鄭州市制造強市發展基金作為母基金,參股設立鄭州市智能制造、產業并購、工業強基等15個子基金,鼓勵發展先進制造模式。創新財政扶持方式,引入市場化運作模式,從點對點的直接補貼向引導性支持轉變。全面落實“營改增”政策,落實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優惠、進口設備減免稅、企業研發費用稅前扣除等稅收優惠政策。
四是提高政府服務水平。加快行政審批改革,推行行政審批標準化建設,推進商事制度改革,深化市場準入制度改革,落實“五單一網”制度,建立健全企業信用制度。
五是創新要素保障方式。保障土地有效供給,每年新增工業用地增速不低于全市新增城市建設用地增速。制定鄭州市新產業發展目錄,優先保障符合目錄導向的項目用地需求。積極探索“先租后讓、租讓結合”等多種供地方式。實施差別化要素價格政策,著力強化土地、水、能源供給能力,優化環境容量,降低企業成本,努力營造有利于去產能的政策環境。
歷史悠久的中原文化是一座值得不斷深入開掘的研究“富礦”,也是具有中原特色的哲學社會科學成長發展的深厚基礎。
以鄭州為依托,河南打造國際性內陸交通樞紐和物流中心的步伐開始加速,綜合交通體系建設由“走”到“飛”。期待“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結下碩果,期待來年在鄭州舉辦的通航盛宴更加精彩。
經濟發展質量總體評價排名 新鄭市 新密市 滎陽市 鞏義市 中牟縣 登封市 偃師市 林州市 禹州市 長葛市 中牟縣 發展效益排名 新鄭市 滎陽市 靈寶市 新密市 博愛縣 沁陽市 鞏義市 偃師市 登封市 鞏義市
在綜合競爭力評價中,鄭州作為中原經濟區的中心城市,在24項基本指標中有19項排第一位。報告顯示,全省106個縣(市),在經濟發展質量總體評價中,位居前10位的分別是新鄭市、新密市、滎陽市、鞏義市、中牟縣、登封市、偃師市、林州市、禹州市、長葛市。
昨日,本屆投洽會的主論壇——中原開放發展論壇在鄭州國際會展中心如期開幕。
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調研時指出,要重視抓基層、打基礎的工作,要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斗堡壘作用。科技投入是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堅強的保障,最后懇請中央財政持續加大對中西部地區科技創新的支持,繼續加大對河南的支持,在資金、項目上給予傾斜。
3月5日,李克強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把“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列入了2017年重點工作之一,這讓出席全國兩會的駐豫人大代表和住豫政協委員深感振奮。國家戰略規劃和平臺密集落地,河南迎來了國家戰略疊加紅利釋放和收獲期,這必將為河南帶來更多利好政策,厚植更多發展優勢。
茅臺集團黨委書記、總經理李保芳,集團總法律顧問劉漢林,股份公司副總經理、銷售公司董事長王崇琳,股份公司副總經理、醬香酒公司董事長李明燦,股份公司總經理助理、銷售公司總經理馬玉鵬等出席會議。
中原經濟區軌道交通裝備造修基地項目建成投產,“滎陽造”首列地鐵列車正式下線,滎陽產業集聚區晉升省二星級產業集聚區;大力推進49個安置房項目,完工192萬平方米,回遷群眾6500戶、2.6萬人……剛剛過去的2016年滎陽市狠抓項目建設,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取得了喜人成績。
近幾年,國家政策“大禮包”不斷落地河南,一系列重大國家戰略規劃和戰略平臺相繼獲批,給河南帶來了更多的戰略發展機遇。在河南省商業經濟學會會長宋向清看來,一系列重大國家戰略布局河南,至少有幾個方面的原因。
前幾天,世界著名品牌大會第10屆年度峰會在紐約召開,大會向世界公布了中國200個最具投資潛力的縣市,鄭州中牟縣上榜,也是鄭州唯一一個上榜的縣市。
2012年,中原經濟區得到國務院批復,以鄭汴洛都市區為核心、中原城市群為支撐,成為涵蓋河南全省延及周邊地區的經濟區域。
根據規劃,中原城市群范圍涵蓋河南、河北、陜西、安徽、山東等5省30個市,將重點打造鄭州大都市區,構建“一核四軸四區”的空間分布格局,實現城市群一體化發展。2012年,中原經濟區得到國務院批復,以鄭汴洛都市區為核心、中原城市群為支撐,成為涵蓋河南全省延及周邊地區的經濟區域。
根據規劃,中原城市群以河南省鄭州市、開封市、洛陽市、平頂山市、新鄉市、焦作市、許昌市、漯河市、濟源市、鶴壁市、商丘市、周口市和山西省晉城市、安徽省亳州市為核心發展區。推動安陽、新鄉、南陽、洛陽、阜陽北、信陽、運城西、三門峽等鐵路物流基地建設。
中原城市群規劃獲批,鄭州機場今后的作用將隨之更加突出了。他認為,14個核心區和16個聯動輻射區,共同構成中原城市群的主體發展區,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將有助于實現1加1大于2的倍增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