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我市“網聚正能量 講鄭州好故事”系列評選活動引起了各界群眾和參與單位的高度關注,不斷掀起利用新媒體宣傳正能量講鄭州好故事的高潮。昨日,鄭州市新媒體影響力評選暨鄭州網絡問政行政平臺“心通橋”2016年度先進單位頒獎活動舉行,這是首次對微信等新媒體影響力進行評選,同時發布《鄭州微信公眾號發展白皮書(2016)》。 鄭報融媒記者 張翼飛
鄭州微信公眾號發展白皮書發布
白皮書調查數據顯示,中國網民數量達到7.1億人,人均每天上網達到4個小時,截至2016年底,河南網民的規模接近8000萬人,居全國第六位,而政務自媒體數量全國第一,鄭州的微信公眾號目前已達7273個。
白皮書指出,在“互聯網+”時代,新技術徹底改變了人們的工作、生活、交流方式,人人都有“麥克風”,個個都是“鍵盤俠”,但在萬聲喧嘩中如何讓自己在公共空間的發言更客觀理性文明?在“舞刀弄槍”時怎樣保證自己的網絡言行遵紀守法不危害他人?這是值得每個網民深思的問題。
在此背景下,“網聚正能量,講鄭州好故事”,就是深刻認識到了當前互聯網發展態勢,充分認識到了當前的媒體形勢,多維度深入探索網絡與媒體、網絡與政務的結合。
“心通橋”先進單位受到表彰
“心通橋”是鄭州市社會公共管理的外延平臺,是鄭州市政務服務網絡化、網絡助政、網絡行政的一張名片,是連接政府和市民的暢通之橋、便捷之橋、有效之橋。
在過去的一年,“心通橋”的各職能單位積極踐行網上走群眾路線,發動廣大群眾積極參與社會管理,不斷提高各級社會管理部門的行政效能,涌現出了一大批表現突出、成績優異的先進單位。根據“心通橋”后臺大數據分析統計各單位對網友訴求的辦結量和辦結率,結合網友滿意度專家評審的意見,評出2016年度先進單位。
百萬人次參與新媒體影響力評選
近年來,新媒體尤其是微信公眾號的發展已經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傳播平臺,鄭州市大部分行政事業單位以及商業機構,都建立了自己的微信公眾號,成為全新的發布渠道和便民服務平臺。為了進一步促進自媒體和政務新媒體的健康良性發展,鄭州市委宣傳部、鄭州市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和鄭州報業集團聯合主辦了鄭州市新媒體影響力評選活動。
活動開始后,全市各界新媒體和廣大市民廣泛參與,據統計,參與網友超過百萬人。最終數據同時采用中原網大數據研究中心的數據分析和專家評委評審,昨日評選結果出爐,據了解,這也是鄭州市第一次對新媒體影響力進行評選。
鄭州微信公眾號達7273個
此外,在此次頒獎活動上,經過一年時間對鄭州微信公眾號的發展進行調查后,中原網大數據研究中心與鄭州大學穆青研究中心、鄭州大學新媒體研究中心共同發布了《鄭州微信公眾號發展白皮書(2016)》。調查顯示,鄭州的微信公眾號達到7273個。
此次白皮書報告從內容、平臺、推廣、運營特點等方面反思鄭州市微信公眾號的發展現狀,并對未來的發展進行展望。
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傳媒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穆青研究中心主任董廣安說,期待鄭州市各微信公眾號用負責任的態度、客觀的視角、理性的聲音傳播每一條網絡信息,成為弘揚正確價值觀的平臺。
女子李某用微信竟搖到居住同一小區的男子陳某,兩人都覺得這是緣分。在李某的質問下,陳某承認他因賭博輸錢、投資失敗等借了高利貸,他淚流滿面地懇請李某原諒并給他改過的機會。在陳某的一再保證下,李某原諒了他,婚禮如期舉行。
警方介入調查后發現,和陳先生有類似遭遇的人還有很多,他們無一例外的都落入了這位美女業務員的“陷阱”。微信作為一個集社交、支付、理財、購物、出行等于一體的綜合平臺,以其便捷、全面的功能吸引了大批忠實粉絲。
身處昆明市高新區的小東(化名)是一名微信公眾號管理員,一天他在維護一個微信公號時,看到里面有很多棋牌娛樂的軟件,出于好奇,他就注冊了賬號玩炸金花。
專案組立即前往吉林、江西等地,在阿里巴巴技術團隊的進一步支持下,相繼端掉了3個非法制假、售假的窩點。犯罪嫌疑人方某是一名90后女子,經查,從2014年起,方某就在淘寶上開設四個店鋪,但均因售假被淘寶平臺處理。
僅有小學文化的90后女生方某,憑借手機和電腦,成了一起銷售遍布全國25個省市、涉案金額達1200余萬元的假保健品案件的當事人。假藥和假保健品的成本僅幾元一盒,加價賣給初級下線時一般是20至40元一盒,而終端藥店售出時已經達到了數百元一盒。
羊城晚報記者在暗訪過程中發現,“不卡群”、“異常號”等字眼,頻頻與“掃雷”、“埋雷”、“紅包接龍”等微信群賭博的“黑話”一起出現。掃雷:莊家發紅包,玩家搶紅包,事先設定個位數字為“雷”,搶到的紅包數額為“雷”者需按一定賠率向莊家賠付。
整件事情的尷尬在于,騰訊和蘋果兩家巨星公司在溝通過程里并未表現出多少應有的智慧,它們的確沒有「做錯」事情,然而卻在解決問題的結果上不約而同的犧牲掉了用戶的需求。
原來她們是干這個的……
微信具有“私人”屬性,也存在一定的“自由度”,但這個自由絕非寬大無邊、上無邊界,微信更不是個人情緒的“宣泄場”“垃圾桶”,必須握緊法律這根“繩”,受到法律的約束,不能超出法律的界限,否則就要被追責受罰。
如果有人告訴你,只要投資5000元,一年的時間就能賺到至少四百萬。這樣天方夜譚的忽悠,而且都是以微信、手機、網絡等方式投資,你會信嗎?居然真有人信,還不少!
近日,鄭州市公安局柳林分局就破獲了一個利用微信紅包和微信轉賬的方式騙取一萬多元的案件。目前,犯罪嫌疑人程某因涉嫌詐騙罪已被鄭州市公安局柳林分局刑事拘留,該案件正在進一步辦理中。
市民趙先生與社會上結識的朋友去洗浴中心住宿。天醒來,趙先生發現自己的微信竟無法登錄,回家詢問妻子和朋友,他們竟被“自己”的微信騙走了一萬多元錢。目前,犯罪嫌疑人程某因涉嫌詐騙罪已被警方刑事拘留,該案正在進一步審理中。
杭州深言商貿有限公司銷售部主管:感覺好像賭大小一樣,可以這么去理解,你可以這么理解,但是你跟客戶不能這么去講,你跟客戶講,這就是理財。杭州深言商貿有限公司銷售部某銷售員:我有一個客戶,自從我做微盤之后,一直都跟我做,只要一發工資都全輸光。
在安寧讀大三的儂某,通過微信尋找“附近的人”,添加到在安寧打工的黃某。”接到求助電話后,劉某立即打電話邀約堂弟小劉,準備去找黃某。
安先生沒想到,8歲的兒子居然會玩手機游戲,還用小姨的賬戶買了4000元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