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衛民走訪村里的貧困戶,每家的貧困情況他都要摸清楚
坐落在黃河北岸的短堤村,此前是“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村”,但2015年后,短堤村村民的生活有了質的飛躍。
物質生活提高了,村民們繼而開始追求更好的精神文化生活。他們成立“開心舞蹈隊”,想要與城里大媽比一比舞姿。
【嶄新面貌】
“小區”級別的村路
3年前還是臭水溝
走進短堤村,村內五六米寬的主道路,全部是用水泥澆筑的,平整且夯實,道路一側下方鋪設的下水通道,將村內的污水徑直排放到了村外的污水溝,在村里聞不到一絲的異味。
道路兩側,綠化設施使人耳目一新。這里種植著櫻花樹等各類花草樹木,鋪設著路邊轉,形成了別樣的道路景觀。“我也去過縣里的小區,這都和小區差不多了。”一位村民說。
你很難想象,3年前的短堤村,道路坑坑洼洼、泥濘不堪,常年散發異味的臭水溝為村民所詬病。“平時就有積水,一到下雨,路都不能走。”村民陳桂蘭說,短堤村因地勢低,常年積水,每戶村民家中都要常備膠鞋。
當年,馬衛民進村后的第一項工作,就是要解決村里的基礎設施。“道路暢通了,村容整潔了,不僅讓村民滿意度提高,也方便帶動產業。”馬衛民到相關部門協調,找商砼廠家,為的就是要確保道路質量,“路要修好,起碼得管個一二十年。”
【特色產業】
種植園養殖園相繼“上馬”
村民增收有了新動力
駐村工作隊精準幫扶第一步就是“產業帶動”。
與之相距2公里的青堆村,是全省最大的樹莓種植基地,看到他們做得風生水起,馬衛民也想到了借勢發展,帶領村民做起了特色農業。
“光種小麥、玉米,每畝也就掙個四五百元,土地流轉了,不僅掙得多,還能出門打個工。”通過做村民思想工作,他采取“黨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積極推進土地流轉,大力扶持特色產業樹莓基地建設。
隨后,村里還相繼引進了黃梨、核桃、油葵等特色產品,讓更多的貧困戶加入合作社,脫貧致富。
村北頭,幾間正在修建的棚舍引人注目,村民柴成衛等人在棚舍忙碌著。養雞十余年的他們最近遇到了麻煩,“我們的養雞場建在高速邊,不符合環保規定。”
“我們養雞都十幾年了,主要靠這個收入。”養雞戶的難處傳到了馬衛民耳中,他決定在村北頭建個養殖小區,將這些養殖戶集中起來。
“一只也是養,十只也是養。”馬衛民說,建立養殖小區,不僅規范養殖,更容易形成產業,提升效益,“投產后,可帶動6到10戶貧困戶脫貧。”
【扶貧故事】
因病、因殘致貧的村民
如今日子上了新臺階
在馬衛民的辦公桌上,河南商報記者看到了短堤村致貧戶的分析,其中因病、因殘致貧的占大數。
村民柴祖哲就是這種情況,從小患小兒麻痹,失去勞動能力,47歲還是單身一人。
走進柴祖哲的家,房子雖還是老舊的泥瓦房,但柴祖哲卻穿得干干凈凈,短袖T恤、運動褲和運動鞋的搭配相當有活力。
“這幾年靠政府的幫助,日子好得不是一點。”柴祖哲回憶,三年前,靠著一年一畝地四五百元的收入,日子過得相當貧苦,“能吃飽飯就不賴了。”
如今的柴祖哲家里,擺放著油、雞蛋,“政府給辦了各類補貼,還給我找了個保潔員的工作,一年掙個五千多。”
同樣殘疾的村民柴成高,剛從小賣部出來,便熱心地給河南商報記者遞煙,“以前哪有錢抽煙?”
河南商報記者來到柴成高住的地方,他又拿出了一捆啤酒讓大家“解渴”,還掏出剛獲得的手機“炫富”。“你這日子過得可以啊。”馬衛民打趣道。柴成高笑了,“這兩年掙得多了唄。”
馬衛民介紹,柴成高是村里自主脫貧的典范,通過養牛,加上保潔員工作和政府的補貼,一年也能有個6000元左右的收入。
【文化生活】
村民“開心舞蹈隊”
要與城里大媽比一比
短堤村村民的物質生活提高了,繼而開始追求更好的精神文化生活。村里的婦女們,在農活之外,拋下麻將、嘮嗑,開始自發地跳起了廣場舞。
“我們平時都有這愛好。”村民楊瑞君說,這幾年,路也平整了,路燈也亮了,大家就更按捺不住那顆舞動的心,每晚都組織跳舞。
去年,短堤村“開心舞蹈隊”成立,成員有30多人,村民邊跳邊學,如今已掌握扇子舞、腰鼓舞、廣場舞等多個舞種。
5月20日晚上,正巧碰上鄉里舞蹈比賽,大媽們不到下午5點就換上統一服裝,做著比賽前的最后準備。
音樂聲響起后,邁開舞步,手中的扇子也跟著舞動。這群平均年齡60多歲的大媽,跳起舞來動作絲毫不僵硬。
“那是,我們看到城里的廣場舞這么流行,我們跳起來不比他們差。”村民李保英說。
【有苦有甜】
從“這個村”到“咱村”
駐村這三年非常“拼”
這次在“開心舞蹈隊”訓練,她們“請”來了一位“教練”,她叫馬玉芬,是馬衛民的妻子。
馬玉芬在新鄉市一所幼兒園任老師,從小學習舞蹈,算是一名舞蹈界專業人士了,她手把手地教村民握扇的手勢和笑容如何保持。
當馬玉芬聽說市里的扶貧組5月20日要來短堤村時,她便決定搭便車去看看愛人。
馬衛民自從2014年駐村后,家中生活的擔子便落在了馬玉芬一個人身上。去年馬玉芬患乳腺腫瘤,馬衛民也只是請了一星期假去照看。
以前,家里最會做飯的就是馬衛民。“我們喜歡吃他做的紅燒茄子和炸帶魚。”馬玉芬說,自從丈夫駐村后,回家次數越來越少,平時她都是路邊隨便買點飯湊合。
說到家,馬衛民覺得虧欠,“這不是為了讓‘咱村’變得更好嗎?”
近三年時間,馬衛民對短堤村的稱呼從“這個村”變成了“咱村”,不變的是他臨時設在學校里的辦公地點,不到10平方米的屋子要充當辦公室和臥室。
“第一書記就是第一責任人。”馬衛民說,在扶貧的道路上他雖干得辛苦,但帶來了成就感,“使命使然”。
這五年 我想說
這五年,你最大的改變是什么?
馬衛民:我的頭發是白了不少,但是短堤村的基礎設施完善了,環境優美了,村民精神面貌改變了,收入也增加了。
這五年,最美好的是什么?
馬衛民:在村里面出門心情好了不少,我為老百姓辦的這些事,能獲得認可,我也有成就感。
未來五年最大的期待是什么?
馬衛民:當然期待這個村更好,村里的各個路面都是平整的水泥路,村民的收入也越來越高。
對河南最大的期待是什么?
馬衛民:希望河南省的經濟能繼續發展,人們有錢了,生活也就過得更好。(首席記者 楊東華/攝 記者 崔文)
2017年5月19日上午8時34分,在旅順龍頭街道鹽廠新村發生村民掉入污水池傷亡事件。
【環球網綜合報道】據英國《鏡報》4月22日報道,近日,印度拉賈斯坦邦班斯瓦拉區的一個村莊里發生了悲慘的一幕:一對年輕夫婦被18名村民扒光衣服,并遭受了一頓毒打,以此作為他們私自結為夫妻的教訓。
4月7日傍晚,在河南輝縣孟莊鎮段屯村,村民郭志成正在修理自家的卡車,為了方便,他把電控的車斗調到半抬升狀態。沒想到,車斗突然下落,郭志成腰部被半噸重的車斗壓住,整個身體折疊在一起,頭部貼著腿露在外面,動彈不得。
4月14日上午,躺在新鄉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病床上的郭先生向全村村民致謝:“謝謝村民們,如果不是你們及時抬起貨車斗,我現在可能就沒命了。村民合力抬車救人的事跡被發到微信上后,不少人夸贊美女護士王敬霞。
記者從景洪市人民政府新聞辦獲悉,3月29日12點30分,景洪市景訥鄉彎角山村委會彎角山村小組一村民在離村3公里遠的石老虎山務農時,突然與一頭離群獨自活動的野象相遇并遭到攻擊。
濟源晨報記者趕到現場時,火已被撲滅,原本一大片柏樹苗種植地被大火燒成了“黑土地”。市森林防火辦公室副主任李秋杰介紹,此次火災是因一村民上墳燒紙,不慎點燃周圍的枯草引發的。
18日晚21點,河南省南陽市社旗縣公安局官方微博發布情況通報,稱此案件是供料方與當地群眾因進出修路問題發生糾紛。
6年前開始在村里交養老保險,最近一查才發現賬上是空的。前幾天,江夏區山坡鄉賀站村的熊女士將自己碰到的奇怪事情向武漢晚報反映,希望能得到幫助。
村民申請危房改造資金,村支書卻以根本不存在的“辦事費”為由從中收取費用,用于村務接待。個別基層黨員干部的吃拿卡要行為,損害黨的形象,動搖黨的根基, 決不可等閑視之!
3月14日下午,湖北省洪湖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洪湖 發布微博辟謠稱,網傳洪湖村民"韓國勝"被打要求改名一事系謠言。
2017年3月11日,安徽黃山市歙縣石潭村,一村民采到一棵巨大野生靈芝。有趣的事,這棵靈芝長相有點怪,其中一片中間居然長著一張人臉。原標題:安徽村民采特大靈芝 長相像人臉一人幾乎抱不下
位于鶴壁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淇水灣辦事處的姬莊村,三年來每逢開春,就會被怪蟲圍繞,愁壞村中的村民。姬莊村出現大量草履蚧以后,林業局已將附近的村子排查了一遍,讓他們提前預防蟲害,控制蟲害。
4天前,新密尖山風景區五虎溝村民郭文獻在幫朋友找中藥材時,無意間在山坡上挖出一根長6米、主根直徑20厘米的巨大葛根,稱量后超過200斤,一下子震驚了鄉里。”
4天前,新密尖山風景區五虎溝村民郭文獻在幫朋友找中藥材時,無意間在山坡上挖出一根長6米、主根直徑20厘米的巨大葛根,稱量后超過200斤,一下子震驚了鄉里。”
1月31日,湖南省岳陽市平江縣司機魏某因朋友勸架被打,受邀前去打人者住地“討要說法”,遭當地村民圍觀。魏某見狀后因害怕急忙駕車逃離,但逃離途中導致有村民被擦掛倒地受傷,引發當地村民追趕并打砸、掀翻了其駕駛的車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