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正式開幕,習近平主席出席開幕式并發表題為《攜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主旨演講。
演講系統性回顧、總結“一帶一路”提出建設四年來的階段性成果;重申“一帶一路”的建設原則和內涵;暢想“一帶一路”建設的未來和遠景。主旨演講,每句話都擲地有聲。
中國產業集聚專家、河南廣電全媒體特約評論員楊建國認為,通過習近平主席演講中那些擲地有聲的話語,有幾點特別值得注意,其中也為河南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提供出了思路,指出了方向。
1、——“世界經濟增長需要新動力,發展需要更加普惠平衡,貧富差距鴻溝有待彌合。地區熱點持續動蕩,恐怖主義蔓延肆虐。和平赤字、發展赤字、治理赤字,是擺在全人類面前的嚴峻挑戰。這是我一直思考的問題。”
楊建國認為,“一帶一路”建設帶來了切實、豐厚的效果,實現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而這種效果,不僅是經濟方面、產業方面的,同時還帶來了民心相通、貿易暢通、設施聯通、政策溝通的不斷加深,這種更深入、更多元、更立體的開放合作,會逐步解決和平赤字、發展赤字、治理赤字。
2、——“我們要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加強在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納米技術、量子計算機等前沿領域合作,推動大數據、云計算、智慧城市建設,連接成21世紀的數字絲綢之路。”
楊建國稱,21世紀的數字絲綢之路成了“一帶一路”建設中新的亮點。本次演講中,習近平主席將數字經濟上升到了“21世紀的數字絲綢之路”這樣的高度,表明了“一帶一路”合作內容在逐步深化。而在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興起,國際分工體系加速演變,全球價值鏈深度重塑背景下,數字經濟在未來“一帶一路”建設中,會越來越重要。
3、——“我們將在未來5年內安排2500人次青年科學家來華從事短期科研工作,培訓5000人次科學技術和管理人員,投入運行50家聯合實驗室。我們將設立生態環保大數據服務平臺,倡議建立“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并為相關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提供援助。”
楊建國說,此次峰會,更突出了綠色發展這條主線。合作上,中國已經同很多國家達成了綠色經濟的合作規劃和具體項目;遠景上,倡議建立“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等等。綠色發展從理念到實踐的逐步深入,是“一帶一路”建設進步加速的最好證明。
4、——“中國將在未來3年向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發展中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600億元人民幣援助,建設更多民生項目。”“中國將設立“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后續聯絡機制,成立“一帶一路”財經發展研究中心、“一帶一路”建設促進中心,同多邊開發銀行共同設立多邊開發融資合作中心,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合作建立能力建設中心。”
在楊建國看來,軟環境、配套的不斷完善和升級,推動著“一帶一路”建設,從點、面式推進,進入到了深度、全面、系統的新階段。
演講令人鼓舞振奮,“一帶一路”建設四年來,成績閃亮,而未來更加美好。在‘一帶一路’的首交響樂中,“中原音符”也正在奏響。峰會開幕式上習近平主席的演講,對于正在努力打造服務于“一帶一路”建設的現代綜合交通樞紐的河南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引導意義。
“比如,數字經濟。很多地方都在努力培育和發展。不過,大家遭遇的普遍問題就是,因為這類新產業基礎基本為零,而且可以參照的模式和經驗很少,各地都處于要‘無中生有’的困難狀態。”楊建國說。
在實際考察和調研過程中,楊建國發現了不少典型的“數字經濟”的河南模式和樣本。他舉例,在河南虞城縣,如今將“互聯網”與產業集聚區結合,創建智慧園區,打造"互聯網五金電子"特色商務中心,最重要的是,打造了電商園區。
在河南禹州,中原云都項目將新產業、新模式,因地制宜地與自身資源稟賦結合,以此為新的引擎,推動禹州產業轉型升級……
“這地來自地方的探索和經驗,對于河南在‘一帶一路’建設中起到的作用,尤其是‘數字絲綢之路’的落地,具有重大的示范和帶動意義。”楊建國說。
此外,關于“一帶一路”建設的各項配套全面迎來升級這一方面,河南也在積極的努力著。
“這方面,河南自貿區開封片區做了有益且重要的探索,以‘二十二證合一’為代表制度創新,是在為構建開放型經濟的頂層設計試驗和探索,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探索構建公正、合理、透明的國際經貿投資規則體系的一部分。”楊建國說,開封的創新也是為今后河南融入“一帶一路”,做著配套基礎。
“文明在開放中發展,民族在融合中共存。”位于此次論壇主會場國家會議中心前的“絲路金橋”上面,河南鄭州、開封、洛陽三市的市花,同90多種不同花卉一起,被嵌在橋上。而“一帶一路”就好比中國連接世界的橋梁,如今的河南,正被融入這座大橋之中,伴隨著大橋建設,在時代交響樂中,奏出中原聲音。
“一帶一路”的謀篇布局走出了響亮的成績,高峰論壇必將推動“一帶一路”建設不斷深入,迎來更大機遇和挑戰,各國始終要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堅持開放包容、互助互信、互利共贏,構建多元化的合作模式,共同推動經濟、社會、文化快速發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5月14日晚,“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文藝演出《千年之約》在北京國家大劇院舉行。
觀念正,接洋地氣,“一帶一路”才能順風順水。習近平總書記把絲路精神概括為“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這為“一帶一路”建設注入了靈魂。
我國積極推動“一帶一路”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促進信息通信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合作機制廣泛建立,服務體系不斷健全,協調引導產業互利合作。
2013年9月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題為《弘揚人民友誼 共創美好未來》的重要演講。
“一帶一路”倡議是促進全球和平合作和共同發展的中國方案,是世界各國參與的“交響樂”。
潘光偉指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政治、經濟情況不太一致,有的企業履約還款的能力存在著不確定性,所以有信用風險。如何讓金融之水更“活”,更好地澆灌“一帶一路”,將是“資本走出去”要持續探索的話題。
古代絲綢之路的成就彪炳史冊,在繁榮經濟、深化友誼、文明互鑒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在中國大力推動、各伙伴國及友善國際組織積極參與下,“一帶一路”建設將在促進沿線國家繁榮、維護地區穩定、捍衛世界和平及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帶動沿線國家的經貿往來發展迅速,貿易通道和貿易方式不斷豐富和完善,也為中歐班列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讓“一帶一路”道理越走越寬。
一帶一路”無疑成為打通各國共同求發展的“助推劑”。讓我們伴隨著“一帶一路”的宏偉藍圖,一起奏響合作、開放、共贏的新篇章。
盡管一帶一路在延伸的過程中也會遭遇種種風險,甚至障礙阻攔,但是憑借著中華不屈不撓的銳意進取精神,還有世界共贏的需要,這條路終究會成為世界渴盼的強國之路。
在“一帶一路”建設的大背景下,一系列“中國智造”正逐步進入沿線國家民眾的日常生活,為解決民生難題貢獻中國方案。
世界是每一個人的集合,每個人的感受拼成了“一帶一路”真實的樣子。今天,“一帶一路”兩條弧線不斷延展,飛入各國百姓家,改變了許多人的生活,也改變著世界。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將于本周末在北京開幕,無論是國內還是國際社會,對此次峰會都非常關注。” 這意味著,網購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進口商品,不僅價格更便宜,品種更豐富,質量更有保證,到貨速度也會變快。
“一帶一路”是中國全面參與現代化進程以來提出的首個全球發展倡議。中國“兩個一百年”的發展目標于此息息相關,這個偉大倡議的意義毋庸置疑,但是完善起來還需要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