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考古人員在河南安陽殷墟大遺址保護區進行考古發掘時,發現了18座匈奴墓葬。這些匈奴墓葬保存完整。
據考古人員介紹,此次發現的匈奴墓葬排列整齊,墓葬形制相同。從出土的器物判斷,這些墓葬晚于殷墟時期,且與中原墓葬的形制內容有所不同。
中國社科院考古所安陽考古站研究館員 申文喜:都是一些小型的磚室墓,應該不屬于典型的中原式的墓葬,它的時代應該在東漢末年到魏晉,距今1800年左右。
考古人員在清理這些墓葬時發現,幾乎在每一個墓葬內都會出土一件銅釜,而這種帶有明顯少數民族特點的銅釜,在中原地區很少出現。
申文喜:它上邊有兩個銅耳,可以吊起來做飯,適宜游牧民族來回遷徙使用,每個銅釜上面外表都有一層厚厚的煙胎,就是表明是使用過的,根據出土器物的形制大致推測應該是匈奴族,和匈奴有關系。
此外,在這些墓葬內還出土了串珠、金耳環、短劍、綠松石等器物。據了解,在殷墟的考古發掘過程中,發現晚期墓葬十分常見,而此次典型少數民族特色墓葬在殷墟大遺址保護區內出現,實屬難得。目前,這批墓葬已經清理出一部分,預計到今年11月份全部清理完畢。
申文喜:這批人在什么時候,在什么樣的歷史背景下遷徙到安陽這片土地,又在這兒過的什么樣的生活,這需要我們進行深入的研究。
近日,考古人員在河南安陽殷墟大遺址保護區進行考古發掘時,發現了18座匈奴墓葬。中國社科院考古所安陽考古站研究館員 申文喜:都是一些小型的磚室墓,應該不屬于典型的中原式的墓葬,它的時代應該在東漢末年到魏晉,距今1800年左右。
3月10日,中國科學院大學科技史與科技考古系楊益民副教授展示3600年前的奶酪實物樣品。中新社發 孫自法 攝 3月10日,中國科學院大學科技史與科技考古系楊益民副教授展示3600年前的奶酪實物樣品。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甕堂在南京中華門外的一條小巷子里,距今已經600多年了。伴隨著甕堂的停業,保持著類似老澡堂格局與營運模式的浴室,全南京幾乎已經快找不到了。
國際在線專稿:據英國《每日郵報》12月11日報道,英國杜倫大學科學家認為,在墨西哥夸特羅-謝內加斯盆地(Cuatro Cienegas Basin)被發現的腳印是北美地區最古老人類足印,距今已經有10550年。
近日,在三門峽市區發掘出了一處墓葬群,現場出土陶壺、銅鏡等文物近百件。正文已結束,您可以按alt+4進行評論#時事#【三門峽市區現唐代墓葬群 距今1000余年】近日,三門峽在對市區一在建小區進行考古勘查時,發現一處墓葬群。該墓葬群包括11座墓穴,由臺階式墓道和土洞墓室構成,現場出土陶壺、銅鏡、銅簪等近百件珍貴文物。
“由于所在地層距今大約1.6億年,所以,這棵銀杏木化石的時間距今約1.6億年,是目前發現的最古老的銀杏木化石。”王永棟分析,銀杏喜歡溫涼又相對潮濕的環境,太干熱和太寒冷,都不適合銀杏的生長。
緬甸發現最老琥珀,距今約一億年。緬甸琥珀內含物比較豐富 據悉,“緬甸琥珀”形成于早白堊紀,在地質年代上遠遠早于絕大部分的琥珀種類,比如它比著名的撫順琥珀早約5000萬年,比多米尼加共和國琥珀早約8000萬年。
Hijra在印度語中意為中性人,泛指一切變裝者、陰陽人以及變性婦女,在古印度,這樣的人象征著好運與多產。盡管有宗教的庇護,但是隨著現代文明的發展,這一特殊的群體正在受到越來越深的歧視。
Hijra在印度語中意為中性人,泛指一切變裝者、陰陽人以及變性婦女,在古印度,這樣的人象征著好運與多產。盡管有宗教的庇護,但是隨著現代文明的發展,這一特殊的群體正在受到越來越深的歧視。
一般人們熟悉的美人魚形象,源自德國傳說及詩歌中常提及的美麗人魚洛雷萊。她經常會在天色昏暗不明的時候出現在萊茵河畔,用她冷艷凄美的外表以及哀怨動人的歌聲,迷惑過往的船夫,使其分心而失去方向,最后沉入河底。
記者17日從湖南省永興縣獲悉,在日前永興縣電大工作站院內土方施工時發現一座古墓,在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后,文物專家推斷,該墓葬為東漢時期所葬,并出土了8件陶瓷、陶罐等實用器。
外媒稱,科學家在肯尼亞西北部找到了至今最古老的石器,這些石器在330萬年前制成,比此前最古老的石器早70萬年。
外媒稱,科學家在肯尼亞西北部找到了至今最古老的石器,這些石器在330萬年前制成,比此前最古老的石器早70萬年。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5月14日報道,據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拉蒙—多哈堤地球觀測站報道,石器的制成時間早于現代人類的出現,或將挑戰考古學界對于人類通過敲擊石塊來創造新技術的觀點。
4月21日,記者從省林業科學研究院獲悉,在該院王齊瑞博士帶領下,林業技術人員日前在商城縣發現一處有植物界大熊貓、“活化石”之稱的銀縷梅野生分布區。商城縣銀縷梅的發現,也是繼江蘇、安徽、浙江發現該植物后的又一次發現,對研究該樹種的分布與進化具有重要價值。
史學界普遍認同中國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距今3600多年,而平湖莊橋墳遺址考古成果表明大約在距今5000年前,良渚先民就開始使用文字。史學界普遍認同中國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距今3600多年,而莊橋墳遺址距今5000多年,這些刻畫符號將中國的文字史向前推了100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