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一,老楊從浙江回來后,直接從機場來了許昌,與許昌市委書記武國定好好聊了聊。
十余天前,老楊花了一天時間看了襄城、建安區產業集聚區,兩地產業轉型升級給老楊留下了深刻印象。
周一與武書記交流中,老楊又發現了許昌新進的一個閃光點:一帶一路,以及中德產業園,無論是發展進度還是工作方法,許昌和這個園區都有很多能說的地方。
交流最后,武書記聘請老楊擔任許昌市招商顧問。”
1
|臉面|
許昌代表著河南制造的臉面
▼
要說河南十八地市,我去過的最多的,一定是許昌。
“許昌好在哪?”這個問題,有時候,需要跳出省域,通過一些橫向的對比,才能知道答案。
過去兩年,我考察過長三角地區的江陰、南通,考察過珠三角地區的佛山,這些地方共同點是:
數量極多的民營企業,雄厚的制造業基礎,數量極多的民營企業,充分發展的產業集群,一大批有著開拓精神、時時求新的企業家群體,市場界限分明、制度、政策相對完善的發展環境,提前、主動啟動了系統的轉型升級。
上面這段話,同樣可以用在許昌身上。
如果說,江陰、南通、義烏等地,代表著長三角制造的臉面,如果說,佛山代表著珠三角制造的臉面,那許昌,就代表著河南制造的臉面。
當然,這個“臉面”,指的不是過去,指的是當下和未來,指的是先行一步地嘗試和創新,指的是對一個區域的引領和帶動。
從這個角度來說,許昌有很多值得說的地方。尤其是在產業方面,過去幾年,許昌無論是規模,還是質量,都實現了一個極大的飛躍。
三產比例上,調整到了7.8∶59∶33.2;裝備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工業主導力量;10個省級產業集聚區全部晉星,超百億元企業達到7家,工業競爭力居全省第3位,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8%等等。
我也先后寫過多篇許昌整體產業發展的專欄文章,也剖析過長葛、襄城等許昌縣區各自發展的經驗。所以,產業方面,我就不再多說,這一次,說說一個新的發現。
2
|一帶一路|
許昌做了非常重要的探索和創新
▼
本周一的許昌行,我先和許昌市商務局局長李長軍聊了聊。
交流中,李長軍透露了幾個信息很有意思:
一方面,東盟正在成為許昌產業、產品非常重要的出口地,去年60多家許昌企業,在政府引導下,主動出擊,在東盟找到了新的、巨大的市場空間;
另一方面,同樣是在政府引導下,45家許昌企業,還是主動出擊,與德國企業展開技術合作、企業并購等多種形式合作,并借此,完善產業鏈條,提升產業結構。
這幾個信息,其實指向的是同一件事:“一帶一路”。
無論是“走出去”到東盟,還是從德國“引進來”,“一帶一路”國家戰略機遇下,許昌市切切實實地讓戰略落地,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貿合作有著巨大的、實質性的進展,在對外貿易、對德合作、利用外資方面均取得了顯著成效。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進一步完善對外開放戰略布局,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推動更深層次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p>
我在解讀時,提出了一個觀點:我國進入了第三次對外開放的新階段,而這個階段,是以“一帶一路”戰略為核心,以“1+3+7”自貿區為骨架,最終達成東中西協調、陸海統籌的全方位和高水平區域開放新格局。
而第三次開放的新階段,對于類似于許昌這個地方來說,既是新的機遇,也是新的挑戰。
機遇方面,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蓄勢待發,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迅猛發展,為許昌等地方搶占發展制高點,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走出去、引進來帶來了重要契機;
挑戰方面,許昌等地方,在吸引外資方面,也面臨雙重壓力:一方面,低收入國家競爭造成外資的“分流”效應,另一方面,主要發達國家企業、資本,正在加速回流;
對很多地方來說,“一帶一路”戰略出臺后,沒有想明白,該怎么去結合,怎么去落地,也沒有找到合適的路徑,最終,既沒有借勢到機遇,引資方面,也受到了波及,在對外開放方面,出現了原地踏步,甚至倒退等問題。
所以,許昌在“一帶一路”戰略落地方面的經驗,對于河南省,甚至全國很多地方,都是非常重要的探索和創新。
3
|經驗|
相信市場、相信本土企業
▼
交流中,許昌市委書記武國定重點介紹了中德(許昌)產業園的發展情況。
目前雙方簽訂了11個合作項目,達成了8個合作意向,今年還將推進許昌與西門子的合作;德國舒爾茨公司與遠東傳動軸、永榮動力、豪豐機械以及職業技術學院的合作項目。
下面,結合與許昌市委書記武國定交流情況,談談我眼中許昌在“一帶一路”戰略落地方面的幾大創新。
首先,市場是最重要的導向。
無論是引進來,還是走出去,許昌出擊的主體,都是企業。
森源與德國魏德米勒、大森與德國EBG集團......在政府引導下,許昌通過強化企業主體,支持企業按照產業發展趨勢和市場需求,自主選擇發展方向和攻堅路徑,并最終形成了在轉型發展攻堅中,提升了市場競爭力。
正是這種充分信任市場,信任企業的姿態,讓許昌在一帶一路戰略落地上,在推動產業轉型發展方面,更有針對性和有效性。
更重要的是,在政府的引導下,許昌市形成了政府、行業、企業“擰成一股繩”走抱團出海新模式,強化了品牌誠信度和公信力,一改過去以企業個體為主體,力量薄弱,解決問題的手段相對單一等弊端。
其次,民營企業是活力的重要源泉。
說到民營企業的活力,許昌應該比河南其余地市感受更深,可以用舉足輕重來形容,民營企業在許昌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充分嘗到了民營企業發展“甜頭”許昌,當下正在著力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弘揚企業家精神,提升企業家地位,力圖打造全省最優民營經濟發展環境。
在“一帶一路”戰略落地過程中,許昌市民營企業也同樣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李長軍也介紹,很多合作,尤其是技術合作,跨境并購,都建立在企業家對企業產業鏈和生產鏈的充分理解基礎上,建立在對轉型升級的切實需求上的。
我在今年河南省產業集聚區大會上也強調,經濟新常態下,地方一定要更加重視對本土企業和民營企業的重視,可以說,在這方面,許昌給全省樹立了一個很高的標準和榜樣。
第三,利用“一帶一路”,引領產業提質轉型升級。
許昌市融入“一帶一路”戰略,最巧妙的地方,就是一箭雙雕,既做好了產能轉移,又實現了產業提質轉型升級。
過去一年,許昌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16.86億元,增長95.6%,這些新增出口市場,為許昌企業應對經濟下行壓力,調整市場結構,開發多元市場,提供了極大的助力,同時在更深層次上拓展了企業的發展思路,提高了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能力和抗風險能力。
交流中,李長軍介紹了今年中德產業園3個10的工作目標,即落地項目10個、新簽約項目10個、達成合作意向10個。
進口方面,以中德(許昌)產業園為依托,引資引智引技相結合,著力引進以中高端產品為主的龍頭企業、知名品牌和重大項目、高新技術,推動許昌市招商引資和承接產業轉移向高端化邁進。
“十三五”規劃建議明確提出,堅持創新發展,著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其中,推動產業升級、促使其邁向中高端水平是一個重要抓手,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要求。在產業升級過程中,引進國外先進的技術、模式等,是其中十分關鍵的一環。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增加先進技術、設備和關鍵零部件進口,促進貿易平衡發展和國內產業加快升級?!?/p>
許昌市中德產業園及其引進的一系列合作項目,正是對這一理念的生動實踐。
第四,政府的重心是創優市場環境。
前兩天,在義烏考察時,當地的服務口號很有意思:
凡是市場能夠有效調節和解決的事情,政府就不主動參與;凡是市場不能有效調節和解決的事情,政府不僅主動參與,而且還根據企業和市場需求,按照市場經濟規律要求,做好服務和管理。
具體說來,就是一方面,需要限制政府行政干預,另一方面,釋放市場調節能量,全力當好市場秩序的“裁判員”和改革創新的“守護神”。
以義烏為參照,許昌在這方面也做的不錯:
扶持方面,許昌出臺了《關于支持企業“走出去”發展的若干意見(試行)》,對企業境外參展,市場考察,跨境并購,品牌認證等方面每年給予1000萬元以上的資金支持;
平臺方面,依托許昌市在裝備制造和再生金屬方面的產業優勢,在城鄉一體化示范區、長葛市大周產業集聚區分別打造“中德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園”和“中德再生金屬生態城”;
環境方面,許昌市多年構筑的優越的投資和發展環境,更是有口皆碑,自是不用多說;
.......
可以說,在服務“一帶一路”戰略落地方面,許昌市也做好了“裁判員”和“守護神”工作。
4
|一箭雙雕|
引領許昌產業提質轉型升級
▼
總之,在別的地方,不知道怎么結合,怎么落地情況下,許昌不僅用好了“一帶一路”戰略,還做到了“一箭雙雕”,更重要的是,成功引領了許昌產業提質轉型升級。
經驗總結在這里了,別的地方,是學呢?還是學呢?還是學呢?
“一帶一路”建設通過擴大向西開放,把廣大西部地區從開放的末梢變成開放的前沿。以開放促發展,可以加快西部地區發展步伐,助推東中西部地區梯次聯動并進。
展望未來,為加快“一帶一路”建設的步伐,我們必須牢牢抓住“創新”這一“金鑰匙”,以理念創新、制度創新、模式創新和政策創新等“創新要素”助推“一帶一路”建設邁上更高水平。
“一帶一路”建設是構建我國開放型經濟新體系的頂層設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大舉措,是中國為世界提供的一項充滿東方智慧、實現共同繁榮發展的方案,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探索和實踐。
“一帶一路”建設立足當前、著眼長遠,致力于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是促進全球經濟復蘇的中國方案,彰顯了增進不同文明互學互鑒的中國智慧和推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中國擔當,在國際社會得到廣泛認同和積極響應。
4月11日,由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中華能源基金委員會等共同舉辦的“‘一帶一路’倡議促進可持續發展目標”高級別研討會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劉結一在發言中指出,“一帶一路”倡議與可持續發展目標宗旨一致、理念相通、路徑相同,推進“一帶一路”倡議及早期收獲已為落實可持續發展目標做出重要貢獻。
“‘一帶一路’傳承古絲綢之路所創造的文明交流、交往的精髓要義,為增進不同文明之間的互學互鑒貢獻出中國智慧。“一帶一路”倡議,旨在同沿線各國分享中國發展機遇,實現共同繁榮,與這一理念深度契合、一脈相承。
2013年秋天,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得到國際社會廣泛關注和積極響應。一個月后,中國首都北京將迎來一場世界性盛會:“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
新華社北京4月13日電 題:與世界共繪繁榮發展新畫卷——寫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倒計時一個月之際 “加強國際合作,共建‘一帶一路’,實現共贏發展”,會議主題展現東道主的胸懷與智慧,道出各國同舟共濟、邁向繁榮的共同愿望。
“一帶一路”促進了沿線各民族之間深入的文化交流。民相親在于心相通,“一帶一路”是貿易之路,更是友誼之路;是物質文明圈,更是精神文明圈。
保險業與“一帶一路”各行業的跨界融合不斷加速,通過外部整合和有效融合,逐步整合上下游產業鏈,為保險客戶提供“一站式”保險服務解決方案。
近日,記者從興業銀行了解到,該行成功主承銷“伊寧市國有資產投資經營有限責任公司2017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據”。
“一帶一路”是我國實施全方位對外開放戰略的突破口,跨境電子商務集成了跨境貿易信息流、物流,搭建了網上絲綢之路。谷歌公司大中華區事業部北方區渠道總監范建斌介紹,4年時間里,他們幫助明泰鋁業、鄭礦機器、龍昌集團3家河南企業通過電商“走出去”。
中國積極倡導“一帶一路”建設,促進本國經濟和沿線各國經濟的共同、協調、可持續發展;提出構建“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倡導維護全人類的共同利益和共同價值。
隨著近期相關政策的推出,資本市場對“一帶一路”概念的熱度仍在繼續。部分機構認為,基建、制造、能源和環保等領域將持續受益,相關主題基金也在近期表現靚麗,多家基金公司通過多種途徑捕捉“一帶一路”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