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國重要的制造業大省,河南推動制造業與互聯網大融合大發展前景廣闊。省工信委主任王照平表示,智能化是制造業轉型攻堅的主要目標,下一步,我省將在建設兩化融合標準體系、建設智能工廠智能車間、推動“機器換人”、發展服務型制造、發展智能裝備和產品、推動工業云和工業大數據平臺建設、培育智能制造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推進大中型企業“雙創”等方面全方位發力。
2016年,我省在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上已取得一定成效,組織開展智能工廠、智能車間認定;中國一拖等5家企業的智能制造新模式項目入選國家智能制造專項;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取得新進展,18家企業新入選國家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試點企業,1000余家企業完成兩化融合對標;22家企業被評為河南省“互聯網+”工業示范企業。中信重工的“雙創”、宇通客車智能制造、森源重工服務型制造、大信櫥柜個性化定制、眾品食業平臺化轉型等一批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的新模式均在業內有一定的影響力。
推動融合發展,智能生產是第一步。以中原內配公司為例,數字化車間跟傳統生產車間相比,能耗降低35%,生產效率提高44%,返工品率下降25%,生產成本大大下降。下一步,我省將持續組織實施機器人產業“雙十百千”應用示范工程,每年滾動支持200家企業規模化應用2000臺機器人,每年滾動培育100個智能車間、50個智能工廠,推進用智能設備取代老舊設備,用智能制造改造提升傳統產業。
“雙創”平臺是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的最有效載體之一。國家“雙創”示范基地中信重工就嘗到了甜頭,通過構建技術創客群、工人創客群、國際創客群、社會創客群“四群共舞”創客體系,“雙創”直接參與者超過800人,帶動了1000名技術人員和4000名一線工人創新創效,形成了全員創新格局。今年,我省將首批認定10家左右大中型企業“雙創”平臺,依托平臺促進資源要素的整合集聚和開放共享,營造鼓勵員工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服務的創新創業環境。同時認定10個左右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雙創”基地,提供技術資源和配套設施服務,構建制造業“雙創”服務體系。未來3年,我省將建成一批具有技術與數據資源優勢、商業模式成熟的制造企業互聯網“雙創”平臺,基本建成完善的中小企業雙創服務體系。
融合發展的最終目標是要實現以用戶為中心的商業模式變革,4月19日,在河南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研討班上,授課專家幾乎都在強調,要運用互聯網思維,加快商業模式創新,推動制造業由大規模流水線生產向定制化規模生產,產業形態從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變,用電子商務、大數據等手段提高企業供應和銷售服務的效率。
按照部署,從今年起,全省每年將滾動培育50個省級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和平臺,并遴選一批具有發展潛力的企業進行培育,推動制造企業從以加工組裝為主向“制造+服務”轉型;推動工業云和工業大數據平臺建設,開展省級工業云示范,構建若干區域和行業平臺為支撐、覆蓋制造業重點行業的工業云平臺體系;建設制造業大數據創新試驗區,探索制造業大數據發展新模式。
融合發展將迸發疊加、聚合、倍增效應,催生更多新技術、新產品、新服務,最終大幅提升河南制造業綜合競爭實力,實現轉型攻堅新突破。記者陳輝
在中英經濟貿易合作論壇上,河南省領導和英國駐武漢總領事衛亭瀚等分別就中英經濟貿易合作“黃金時代”河南省與英國的經貿合作做了主旨演講。其中商品展銷區參展企業包含食品及零售、家居日用、服裝、汽車、制造業、高新技術和金融咨詢服務等六大行業板塊,共有32家英國機構、企業和品牌參展。
媒體融合發展抓住關鍵期,推進系統變革,“驚險的跳躍”才能成為“光榮的跳躍”。實現這“光榮的跳躍”,是傳統媒體壯大主流思想輿論的使命所系。
推動媒體融合發展,是鞏固宣傳思想文化陣地、壯大主流思想輿論的戰略舉措。
移動端傳播力榜顯示,澎湃新聞網、觀察者網、大眾網位居前三甲;東方網、中國江西網、紅網、芒果TV網、西部網、浙江在線、南海網進入前十強。眾多業內人士、專家學者、新聞工作者齊聚,圍繞承擔新時期新聞輿論工作的職責與使命,進一步深化媒體融合發展工作,進行了深入交流。
5月25日上午,河南大象融媒體集團與新鄉廣播電視臺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4月26日,河南省黨管武裝工作會議在鄭州召開,這次會議是省軍區轉隸劃歸中央軍委國防動員部領導管理、中部戰區指揮后首次黨委全會的一項重要內容。
中共中央政治局3月25日召開會議,審議通過《關于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的意見》、《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
摘 要:媒體融合發展,受眾接受信息的習慣和方式與傳統時代迥異,他們更看重即時化、可視化、個性化的信息。媒體融合發展,受眾接受信息的習慣和方式與傳統時代迥異,他們更看重即時化、可視化、個性化的信息。
“把軍民融合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是我們長期探索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協調發展規律的重大成果,是從國家安全和發展戰略全局出發作出的重大決策。誠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豐富融合形式,拓展融合范圍,提升融合層次”。
在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全國政協辦公廳新聞局指導下,中國新聞文化促進會于18日在京舉辦座談會,主題為“深化改革推動媒體融合建設新常態下促進新聞文化發展”。
從鉛與紙到數與網,從生產內容到搶占渠道,傳統媒體積極適應新興媒體的發展特點,以煥然一新的姿態展現在受眾面前。馬航MH370客機失聯事件發生后,央視、新華社依托各自的核心信息渠道,以權威新聞報道占領了新媒體輿論陣地。
中國網絡媒體論壇進行到第14個年頭,今年以“加快融合發展,建設新型媒體”為主題。”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臺長王庚年認為,推動融合發展首先是觀念的融合,尤其要強化互聯網思維,為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奠定思想基礎。
四屆中國網絡媒體論壇10月31日在蘇州舉行,論壇以“加快融合發展,建設新型媒體”為主題,探討以依法辦網為基礎,以融合發展為路徑,以新型媒體為目標,如何實現中國網絡媒體的更大發展。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的消息一經發布,便引起各界密切關注。謝新洲表示,“深度融合”概念的明確,打破了兩類媒體之間的壁壘,尋求媒體市場的突破,同時也打破了一些人抱殘守缺的舊觀念,以及以一類媒體代替另一類媒體的偏見。
從“鉛與火”“光與電”到“數與網”,新媒體新技術的迅猛發展,不僅極大改變了新聞生產方式,也深刻改變著媒體格局和輿論生態,新聞傳播正處于一個重要的歷史節點。站在這一歷史節點,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融合,已是大勢所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