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4月10日電 環境保護部今日發布2017年3月和第一季度全國和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區域及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空氣質量狀況。
環境保護部環境監測司司長劉志全介紹,3月,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83.1%,同比提高11.8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4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7.2%;PM10濃度為8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5.4%。第一季度,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71.0%,同比提高0.9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63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3.3%;PM10濃度為10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8%。
3月,74個城市空氣質量相對較差的后10位城市(從第74名到第65名)依次是:沈陽、唐山、鄭州、石家莊、保定、烏魯木齊、邢臺、徐州、濟南、衡水和天津市(后兩名并列)。第一季度,后10位城市依次是:石家莊、保定、邢臺、邯鄲、烏魯木齊、西安、太原、衡水、鄭州和唐山市。
3月,74個城市空氣質量相對較好的前10位(從第1名到第10名)城市依次是:海口、拉薩、舟山、麗水、惠州、深圳、南寧、福州、貴陽和珠海市。第一季度,前10位城市依次是:海口、拉薩、舟山、麗水、深圳、福州、惠州、珠海、臺州和貴陽市。
京津冀區域13個城市3月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66.3%,同比提高14.6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6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6.0%;PM10濃度為11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5.2%。第一季度,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52.1%,同比下降7.5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95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26.7%;PM10濃度為147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7.6%。
北京市3月優良天數比例為61.3%,同比提高12.9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6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2.3%;PM10濃度為8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5.9%。第一季度,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56.7%,同比下降10.3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84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21.7%;PM10濃度為100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1.1%。
長三角區域25個城市3月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85.9%,同比提高13.9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5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8.0%;PM10濃度為7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3.3%。第一季度,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76.1%,同比提高9.8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5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3.6%;PM10濃度為8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7.6%。
珠三角區域9個城市3月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95.0%,同比提高5.1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3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5%;PM10濃度為62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6%。第一季度,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90.0%,同比下降5.5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44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25.7%;PM10濃度為62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9.2%。
京津冀區域大氣污染防治聯合研究總體專家組介紹說,與去年同期相比,2017年3月全國空氣質量呈明顯改善趨勢,優良天數同比提高11.8個百分點,PM2.5濃度同比下降17.2%。但今年一季度空氣質量和去年同期相比不容樂觀,部分地區和城市污染出現了不降反升現象,其主要原因為:一是污染氣象條件總體不利。氣象研究表明,北極海冰的融化及北極濤動異常,改變了中國北方地區的冷空氣活動路徑,減小了冷空氣南下強度,導致空氣流動變緩,區域溫度明顯偏高,易形成大范圍靜穩、高濕及逆溫等不利氣象條件。以京津冀地區為例,2017年第一季度京津冀區域小風(風速小于2m/s)頻率同比上升9.9個百分點,大風頻率(風速大于4m/s)頻率同比下降3.1個百分點,高濕(相對濕度超過60%)頻率同比上升11.8個百分點,平均氣溫同比上升1.3°C,持續不利的氣象條件,導致京津冀區域1-2月出現多次持續空氣重污染過程,區域PM2.5濃度升高。二是工業生產和需求回暖。2017年一季度,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分別為51.3、51.6和51.8,反映制造業經濟擴張,并呈持續上升態勢;其中,生產指數分別為53.1、53.7和54.2,位于擴張區間,表明制造業生產增速持續加快。石油加工及煉焦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等行業PMI已連續兩個月上升,此外全國貨運量、貨物周轉量都有不同幅度的增加。衛星遙感數據也表明,2017年第一季度京津冀及周邊區域NO2柱濃度和2016年同期相比,河北中部和河南北部等地NO2柱濃度有所升高;珠三角區域也有反彈,廣州、佛山地區NO2柱濃度升高明顯。分析結果反映上述地區工業和機動車排放強度居高不下,給空氣質量改善帶來較大壓力。
而根據新的要求,京津冀周邊城市今年在污染防治上都要提高標準,我省尤其是鄭州、開封、安陽、鶴壁、新鄉、焦作、濮陽7個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城市,防治壓力也隨之更大了。
專家認為,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近年來室內空氣質量問題較為嚴重,特別是PM2.5、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半揮發性有機化合物(SVOC)等的污染問題。據了解,環保部頒布實施的環境標志空氣凈化器標準將引導企業生產更多更加適合普通百姓家庭使用的凈化器產品。
“二氧化硫數據的變動對于鞭炮燃放與否最為敏感,數據充分說明了禁燃令對空氣質量的改善有著直接的作用。有市民仍記得,在今年除夕前后,鄭州市的空氣并不“通透”,以至于有市民對禁售禁燃令的作用產生了質疑。
“到2025年,我國肺癌發病人口將高達100萬,未來10年,肺癌將危害更多家庭。”昨日,在中國肺癌聯盟武漢市普愛醫院肺結節分診中心掛牌儀式上,中國肺癌聯盟主席、上海呼吸病研究所所長白春學教授介紹。
針對此輪重污染天氣過程,環保部已提前兩天向河北省、山西省、山東省、河南省人民政府發函,通報空氣質量預警提示信息。
蘭州大學科研人員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顯示,“三北”防護林工程對我國北方大氣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PM2.5具有一定的吸附和清除作用。國內對“三北”防護林工程是否對大氣污染物有吸附和清除作用缺乏系統的研究。
國內對“三北”防護林工程是否對大氣污染物有吸附和清除作用缺乏系統的研究。
12月25日,寒冷的夜晚,冒著雨雪,“千人計劃”PM2.5特別防治小組和鄭州市環保局人員聯合對高新區等處進行夜查,沒有發現污染源。經前期監控和了解,“千人計劃”PM2.5特別防治小組專家認為,有必要到鄭州市多個區域進行夜查。
12月17日下午,鄭州市召開紅色預警啟動后的首次應急響應調度會。預計我省西部、南部空氣質量以輕度至中度污染為主,部分時段為重度污染,其他地區為中度至重度污染,北部地區部分時段會出現嚴重污染,首要污染物為PM2.5。
12月17日下午,鄭州市召開紅色預警啟動后的首次應急響應調度會。預計我省西部、南部空氣質量以輕度至中度污染為主,部分時段為重度污染,其他地區為中度至重度污染,北部地區部分時段會出現嚴重污染,首要污染物為PM2.5。
12月17日下午,鄭州市召開紅色預警啟動后的首次應急響應調度會。預計我省西部、南部空氣質量以輕度至中度污染為主,部分時段為重度污染,其他地區為中度至重度污染,北部地區部分時段會出現嚴重污染,首要污染物為PM2.5。
昨天,中國工程院《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稱“大氣十條”)實施情況中期評估報告發布。北京大氣臭氧污染問題十分嚴峻,需要科學確定北京市VOCs與NOx的協同減排策略,推進PM2.5和臭氧的聯合控制。
今天上午,環保部部長陳吉寧向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國務院關于2015年度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的報告》時表示,去年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50微克/立方米,超標42.9%。
地方政府改善空氣質量的動力將進一步增強,因為若完不成任務可能遭遇重罰。對此,馬軍認為,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的空氣質量狀況都有所好轉的背景下,鄭州的空氣污染狀況顯得尤為突出,要完成今年的目標具有挑戰性。
地方政府改善空氣質量的動力將進一步增強,因為若完不成任務可能遭遇重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