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今報·猛犸新聞 記者 楊繼盈/文圖
作為百姓生活中常見的防盜窗,在保障百姓安全的同時,也為突發災難時出逃、救援造成了障礙,焦作市第十一中學高三學生陳思、吳奕虹一起發明的火災逃生防盜窗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并受到專家的好評。
3月29日,他們收到了河南省科學技術協會、河南省教育廳、河南省科學技術廳頒發的河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二等獎證書。而在此前,他們的這個項目還獲得了焦作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焦作市第十五屆優秀自制教具暨中小學科技創新小制作、小發明展評二等獎,因其實用性強,已申報專利,并報送參加了河南省中小學知識產權創新大賽。
創新來源于對生活的細致觀察,而創新設計的過程又讓他們對生活和知識的結合運用有了更多的感悟。談起為何想起做這個項目時,陳思表示,家里裝修新房時,對是否安裝防盜窗起了爭論:有人認為安裝防盜窗能保證安全;有人認為如果出現突發事件時,防盜窗會成為出逃和救助障礙。看到家人爭論不下,陳思就想,為什么不生產一種既能保障居民家庭財產安全又能變身為救助設備的新型防盜窗?
陳思與同學吳奕虹聊起這個想法后,倆人決定一起動手試制。市面上現有的防盜窗都是鋼材直接整體焊死的,出現火災等緊急情況時,往往將住戶困在屋內,除了等消防人員的破拆,一般無法及時自救,而兩個人的想法就是如何讓傳統防盜窗既能及時打開出逃,還能成為自救的一種工具,讓被困人員及時逃到安全地帶。
為了解決制作中的力學問題,他們找到學校的物理老師張懷華和吳桂松,兩位老師幫助他們出主意,想辦法。經過實驗各種材料,一遍遍設計,最終陳思和吳奕虹制作出了理想中的“火災逃生防盜窗”。
火災逃生防盜窗正面防盜網為管材,是套裝分體形式,平時鎖死以保證安全。當出現火災等突發事件時,正面防盜網可以打開,然后利用重力使其整體自然翻落,里面的套管隨即滑出延伸形成一個救助網梯,可使被困人員順網梯下滑到安全地帶,脫離險境。
“在制作過程中,我們不但對課本上學到的知識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還接觸到許多新的知識,這讓我們對創新有了更深的理解。”面對記者,陳思表示,這個項目還有許多可以延伸創新的空間,他們會繼續努力創造出更好的火災逃生防盜窗設計。
2月4日17時許,內鄉縣城關鎮一小區內,一小孩被卡在二樓防盜窗上。據了解,小孩的母親上班后,小孩一個人在家玩耍,不慎墜落,被防盜窗卡住。
租住在9號樓1單元2樓東戶的女士說,客廳北側的廚房里留下了很多腳印,放在客廳里的鑰匙不見了,樓下的電動車也沒了影蹤。
租住在9號樓1單元2樓東戶的女士說,客廳北側的廚房里留下了很多腳印,放在客廳里的鑰匙不見了,樓下的電動車也沒了影蹤。
鄭州一小學防盜窗是畫的,校方稱是裝飾藝術。
6月22日下午,浙江溫州市鹿城區小南路海龍大廈C幢603室,一年僅8歲的小女孩被卡在自家窗戶的防盜欄中,女孩緊靠雙手拉住窗沿,稍微不慎就有墜樓危險。消防官兵提醒,暑期來臨,廣大家長千萬不要將小孩獨自留在家中,避免小孩好奇心過重而給自身造成傷害。
兩名15歲少年通過網上“三維地圖”觀察居民家中是否安裝防盜窗,他們將目標均選擇在二樓住戶。今年10月以來,鄭州市公安局柳林派出所相繼接到文化綠城小區、21世紀小區居民報案,稱家中有大量現金、電腦、手機、金銀首飾等貴重物品被盜。
兩名15歲少年通過網上“三維地圖”觀察居民家中是否安裝防盜窗,他們將目標均選擇在二樓住戶。今年10月以來,鄭州市公安局柳林派出所相繼接到文化綠城小區、21世紀小區居民報案,稱家中有大量現金、電腦、手機、金銀首飾等貴重物品被盜。
8月21日下午,防城港市港口區四川路的車遼小區,一棟居民樓2樓窗戶上發生驚險一幕:一名4歲多男孩的
兒子讓母親住天臺棚子里,母親忍受不了拘禁生活打算從6樓防盜窗中爬走,不想被卡住不能移動命懸一線。據參與救援的英德消防官兵介紹,該樓6樓防盜網上站著1名70歲高齡的阿婆,情緒異常激動,且不斷地在防盜網上移動。
恒福消防中隊率先到達現場,發現已經有1名男子跳窗逃生躺在地上,起火時從4樓跳下,傷勢較重。
危急時刻,鄰居一名黑衣男子用手托住身體懸空的男童。
昨天上午,海曙文苑風荷小區內,一處民宅突發大火。
昨天上午,海曙文苑風荷小區內,一處民宅突發大火。
昨天凌晨1時許,一名男子進入豐臺區綠洲家園2號樓8層盜竊時被住戶發現,企圖下樓逃跑時被圍堵,后該男子被逼困在4層防盜窗前,與趕到的警方僵持七小時后被抓。記者看到,該男子身材瘦小,身著黑色上衣,始終抱頭蜷縮在防盜窗的夾縫間,手里夾著煙,但一直不肯說話。
昨天凌晨1時許,一名男子進入豐臺區綠洲家園2號樓8層盜竊時被住戶發現,企圖下樓逃跑時被圍堵,后該男子被逼困在4層防盜窗前,與趕到的警方僵持七小時后被抓。記者看到,該男子身材瘦小,身著黑色上衣,始終抱頭蜷縮在防盜窗的夾縫間,手里夾著煙,但一直不肯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