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劉亞輝)截至3月12日上午12時,河南代表團共向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提交議案51件,建議628件,已全部送交大會秘書處議案組。
提交的679件議案、建議中,按其內容主要分為以下幾類:一是深化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推動經濟轉型升級、促進經濟平穩運行的279件,占41.1%;二是大力發展社會事業、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的109件,占16.1%;三是關注“三農”、促進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的89件,占13.1%;四是關注大氣污染治理、著力改善生態環境、加快推進綠色發展的81件,占11.9%;五是加強立法、反映民主法制進程的73件,占10.7%;六是涉及擴大內需、對外開放等其他類的48件,占7.1%。
全國人大代表、西安市委書記王永康向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提交建議:將農歷二月二日設立為中國“農民節”。將二月二設立為中國“農民節”,更加有利于社會更加重視農業,農民更加受到尊重,更加有利于農業可持續發展。
3月4日上午,市委農村工作會議暨脫貧攻堅第二次推進會議在市會議中心圓形報告廳召開,貫徹落實了中央、省委農村工作會議和全國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全省脫貧攻堅第二次推進會議精神,總結了去年焦作市“三農”工作和脫貧攻堅工作,部署了今年的重點工作任務。就進一步推進“三農”工作和全市脫貧攻堅工作,王小平強調,要以認識為先,牢牢抓住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
2017年,河南要發展優質小麥面積800萬畝;優質花生2000萬畝;新增優質奶牛5萬頭,新增優質肉牛20萬頭,發展優質飼草種植面積200萬畝;發展優質林果1250萬畝;水產品產量達到128萬噸。
2016年,我省積極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調優、調順農業結構,優質綠色農產品供給不斷加大,“中原糧倉”正蝶變為“綠色廚房”。2016年,我省積極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圍繞市場調整農業結構,探索解決田間地頭與百姓餐桌的“錯配”問題。
而通過對與“三農”互聯網金融相關的各個平臺2015年發展情況進行整理,藍皮書課題組指出,2015年,全國“三農”互聯網金融發展的總體業務規模為120億~130億元。對此,藍皮書指出,很多從事“三農”互聯網金融的平臺,缺乏進行個性化產品設計的理念,導致產品難以規范,隱藏著較大的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小崗村召開的農村改革座談會上強調,解決農業農村發展面臨的各種矛盾和問題,根本靠深化改革。
記者從河南省發改委獲悉,今年,該省累計獲得145億元中央預算內資金,重點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三農”建設、教育醫療文化等社會事業、節能環保和生態建設等涉民生關鍵領域薄弱環節。
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經濟環境、多發頻發的自然災害,中央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
2月22日,省委、省政府《關于落實發展新理念加快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實施意見》正式發布。實施意見明確,到2020年,我省農村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繼續縮小。
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落實發展新理念加快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若干意見》正式發布。這是新世紀以來中央一號文件連續第13次聚焦“三農”。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部部長葉興慶認為,今年一號文件強調要用發展新理念破解“三農”新難題,提出要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1月18日,落實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和省委六號文件年終督查會議在鄭州舉行,承擔重點工作任務的相關廳局對照工作臺賬,匯報年度任務完成情況,副省長王鐵出席會議并講話。
農村電商能有多大功效?以安徽省績溪縣為例。當地于2014年3月推出全國首例私人定制農場項目——“聚土地”,用戶只要提前訂購一定數量的土地份額,每個月能夠收到土地產出的蔬菜水果,并免費到當地住宿旅行。
黨的強農富農惠農政策持續發揮作用,農村改革深入推進,現代農業加速發展,糧食產量“十一連增”,農民收入增長“十一連快”……“十二五”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農業農村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 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科學方法論思想 學習科學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至為重要的是結合工作實際,學好用好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中所體現的戰略思維、歷史思維、辯證思維、創新思維、底線思維和法治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