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強化基礎能力建設為主導推進培育發展新優勢”,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河南發展提出的殷切期盼和明確要求。全國兩會上,駐豫全國人大代表發現,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關于強化基礎能力建設的內容也頗多。
河南發展的新優勢在哪里?如何發揮新優勢、推動新發展?讓我們從代表們的點贊和熱議中尋找答案。
1
立體交通連天接地
全國人大代表、省交通運輸廳廳長張瓊:經過多年的持續努力,我省基本形成了以鄭州為中心的現代綜合交通樞紐。鄭州機場發展迅猛,2016年貨運量達45萬噸,增速居全國第一位,總量居全國第七位。去年鄭濟、鄭太兩條高速鐵路開工建設,以鄭州為中心的米字形高鐵網正式形成。高速公路、干線公路四通八達,全省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6448公里。河南形成了聯通內外、輻射八方的樞紐網絡,夯實了中原腹地“連天接地”的區位新優勢。
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出,要加快建設貫通南北、連接東西的現代立體交通體系和現代物流體系,國務院發布的“十三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規劃中,也明確提出“建設鄭州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這些都表明,河南綜合交通運輸樞紐地位已經確立。
圍繞建設綜合交通樞紐的目標,我省將推進建設以鄭州為中心的米字形綜合運輸主通道。鐵路方面,新增高鐵1200公里,實現所有省轄市都通高鐵。我省還將在多種運輸方式互聯互融上下功夫,推進貨運的多式聯運、客運的聯程運輸,進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把更多的企業引到河南來。
2
水潤中原糧穩民安
全國人大代表、省水利廳廳長李柳身:
水利關系國計民生。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有6處提到了水利,足見水利工作之重。
我省目前建成2653座水庫、1.95萬公里5級以上堤防。去年,我省14個省轄市、90個縣遭受不同程度的洪澇災害,但大災無大害,防洪體系發揮了重要作用。
結合糧食生產核心區建設,我省新建了一批重點水庫配套灌區,實施了29處大型和31處中型灌區續建配套改造,新增和恢復改善灌溉面積1900多萬畝,糧食安全保障基礎進一步夯實。
水利目前還是制約河南發展的短板。針對水資源總量匱乏,著力于“控”。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逐步探索建立水資源要素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倒逼機制。針對防洪減災體系薄弱,著力于“建”。全面啟動水利薄弱環節建設,開展農村基層防洪和小水庫監測預警系統建設。針對農村飲水不安全,著力于“提”。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提高農村飲水安全供水保證率。針對農田水利毛細血管不暢,著力于“通”。繼續實施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建設,力爭新增高效節水灌溉130萬畝。
3
“云”上河南觸手可及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河南有限公司董事長魏明: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互聯網+”深入發展、促進數字經濟快速發展,智慧城市和智慧鄉村就是發展數字經濟的重要平臺和載體。
圍繞中原新型智慧城市群建設,中國移動河南公司推出了“政務云、民生云、企業云、農業云、物聯網云”的平臺建設和180多項應用拓展。
“政務云”平臺,兩年內“入住”所有廳局委單位和市縣政府,在此基礎上,向社會公眾提供醫療、社保、旅游、交通、城管、社區等公共信息服務。
“企業云”平臺,向河南宇通提供客車車載物聯網前裝項目,有效滿足了制造商數據采集、分析、控制和售后服務跟蹤需求。
“農業云”平臺,為許昌供港蔬菜基地提供的“智慧農業”項目,實現了農業生產數據自動采集、設備遠程控制及食品溯源等功能。
智慧城市建設前景非常廣闊,這些都建立在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快速發展的基礎上。希望加大對河南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建設的扶持力度,將試驗區建設實施的重大項目列入國家大數據發展重大工程,在政策和資金方面予以支持。(記者 馮蕓)
在工業化發展上,我們筑巢引鳳,在全省率先推行產業集聚區建設;創新城市建設機制,盤活城市資產,加快中心城區建設;把服務業作為新的增長空間和發展資源。目前,產業集聚區的集聚功能日益凸顯,大項目競相入駐,產業調整不斷加快,吸納帶動不斷增強。
近年來伴隨中國經濟體量的上升及外匯儲備資金的充裕,越來越多企業走出國門加大海外投資力度,大規模資本輸出的現象逐步凸顯,引發社會各界對是否還需要引進外資的較多爭論,外資企業也極為關注中國外資政策的走向。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國際影響,源于堅持中國道路、增創中國優勢。“從北京汲取靈感”,堪稱一種國際現象,《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一書非同尋常的國際影響就是一個突出的標志。
2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強調,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發展基本面沒有改變,我們必須毫不動搖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切實抓好發展這個第一要務。要全面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創新支撐和提升結構優化,實現“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的轉型升級,創造中國經濟的戰略新機遇。
作為最大的新興經濟體,中國堅持“穩中求進”,主動適應新常態,依靠改革創新和創造實現經濟的轉型升級,著力保障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就是對全球經濟可持續健康發展最大的貢獻。
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但經濟社會發展呈現鮮明的階段性特征。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但矛盾雙方的內容發生了巨大變化。
統計顯示,自2009年正式實施全民技能振興工程以來,我省培訓各類人員1780萬人次,培訓人數和覆蓋率均居全國之首。統計顯示,全民技能振興工程的實施,在我省承接產業轉移形成的用工急、技工缺的情況下,為全省的企業輸送各類技能勞動者600多萬人次。
5月22日,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郭庚茂在河南網商園調研。抓住電子商務、“互聯網+”等新業態新機遇,轉變經營模式,擴大市場范圍和影響,搶占發展先機 電商時代,傳統商貿業如何順勢而為、創新發展,郭庚茂十分關心。在加快建設的同時要擴大招商,完善和增強鄭東新區副CBD的實際服務功能,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5月22日,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郭庚茂在河南網商園調研。抓住電子商務、“互聯網+”等新業態新機遇,轉變經營模式,擴大市場范圍和影響,搶占發展先機 電商時代,傳統商貿業如何順勢而為、創新發展,郭庚茂十分關心。在加快建設的同時要擴大招商,完善和增強鄭東新區副CBD的實際服務功能,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2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強調,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發展基本面沒有改變,我們必須毫不動搖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切實抓好發展這個第一要務。要全面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創新支撐和提升結構優化,實現“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的轉型升級,創造中國經濟的戰略新機遇。
日前,記者走進內鄉縣產業集聚區飛龍公司的產品展廳,這里與各種車系配套的汽車水泵和排氣歧管琳瑯滿目,讓人目不暇接。公司總經理孫耀忠興奮地告訴記者:“我們現在享有的國家專利技術達30多項,目前國內市場份額已達36%。”
據京交會組委會的統計,至2014年,三屆京交會,眾多APEC成員成為集中簽約的大戶:美國簽約總數39個,日本26個,中國香港22個,韓國15個,俄羅斯10個。20多年來,APEC助力北京發展,而今天中國首都北京正在形成的科技優勢和產業優勢,也必將成為未來亞太繁榮的新動力。
許昌以產業集聚區為平臺,引導地方主導產業集聚發展。產業集群的培育,為企業降低了生產成本,延伸了產業鏈條,也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核心引擎。河南臺記者管昕、王偉華、許昌站臺報道。
”鄭州大學商學院教授、博士王海杰在發言時指出,“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有“三新”,即新的通路、新的支撐條件和新的支撐載體。牛樹海認為,在絲綢之路經濟帶中,河南有自身優勢。
著力發揮優勢打好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創新驅動發展、基礎能力建設、新型城鎮化“四張牌”,是201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調研指導河南工作時提出的殷切期望和囑托。兩會期間,著力打好“四張牌”,開辟發展新境界,在決勝全面小康、讓中原更加出彩的新征程中邁出堅實步伐,成為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