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昌生
國企改革是全省的大事,事關發展全局、事關河南未來。國企改革任務十分繁重,已到了關鍵時刻。
2月21日,河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謝伏瞻到鄭州市調研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深入鄭州煤礦機械集團,察看機械加工生產線、焊接生產線、液壓支架總裝,與企業家交流座談;到鄭煤集團新鄭煤電公司,察查看調度室、井口、主井提升系統等,了解我省國有企業改革和國企黨建工作的最新進展,分析問題、研究對策,為持續打好國企改革攻堅戰加油鼓勁。
省委常委、組織部長孔昌生,省委常委、省委秘書長穆為民,副省長張維寧參加調研。
密切關注國企改革
深化改革是企業脫困的根本之策、是決定企業命運的“關鍵一招”。省委書記謝伏瞻、省長陳潤兒一直深切關注著河南的國企改革。
去年是河南國企改革落實年。1月審議通過的政府工作報告將國企改革列為該年重點工作,且是“深化重點改革”方面的第一重點。
2016年5月10日,謝伏瞻主持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二次會議。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了《河南省國有企業功能界定與分類的指導意見》《河南省省管企業負責人履職待遇業務支出管理暫行辦法》。根據公開報道梳理,這應是謝伏瞻3月26日當選河南省委書記后,第一次公開部署國企改革方面的工作。
接著, 2016年5月底以后,新任省長陳潤兒一頭扎進國企改革這項工作中,密集赴各地調研:5月29日至31日,陳潤兒赴許昌、平頂山、漯河調研國企改革工作。調研期間,他先后來到森源集團、許繼集團、許昌煙機、平高集團、雙匯集團等;6月1日下午,陳潤兒赴河南能源化工集團調研;6月2日,陳潤兒又出現在安陽鋼鐵集團公司;6月13日,陳潤兒赴鄭州煤礦機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今年,隨著河南國企改革進入深水區,一開年的2月10日,省委書記謝伏瞻、省長陳潤兒便帶領省四大班子領導到洛陽現場調研指導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洛陽片區建設。期間調研了深化改革、創新發展中的中信重工。
新任省委組織部長亮相
小金發現,這也是孔昌生作為新任河南省委組織部長,第一次出現在公開報道中。
在此前的2月15日,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網站上發布一條題為《人社部2名專家獲政府特殊津貼》的消息,稱“2月14日,人社部副部長孔昌生與人社部榮獲2016年政府特殊津貼的胡文佩、張麗賓兩位專家座談并頒發證書”。
截至今日上午11:30,在人社部網站上的“政務公開”一欄,還可以看到孔昌生仍然在列“部長之窗”,分管政策研究司、法規司、國際合作司(港澳臺辦公室)、人事司、直屬機關黨委(紀委)、離退休干部局、機關服務中心、國際交流服務中心。
公開簡歷顯示,孔昌生1963年2月出生,甘肅靜寧人。1988年7月參加工作。1988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5年7月西北政法學院法律系畢業,獲法學學士學位;1988年7月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法學系畢業,獲法學碩士學位。曾任人事部政策法規司干部、副主任科員、主任科員,法規處副處長、處長,法制處處長,其間掛職任山西省天鎮縣委副書記;人事部政策法規司副司長、司長;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法規司司長,其間掛職任貴州省畢節市市委常委、副市長。2014年8月任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黨組成員。
陳潤兒最后強調,今年全省國企改革將由省屬工業企業向省屬非工業企業拓展、由重點突破向全面發力轉變,面臨的任務更加艱巨,考驗更加嚴峻。
省管企業盈利能力增強,力爭整體實現扭虧為盈,功能類、公益類企業加快轉型,省管企業資產負債率降到68%左右,省管工業企業降到75%左右,確保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風險。
2016年即將進入尾聲,這一年國企改革戰果頗豐。一方面,國企改革“1+N”文件體系已完成,“十項試點”工作全面鋪開;另一方面,央企已減少至102家,“兩類公司”試點企業已有10家,央企混合所有制企業占比達68%。近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要求加快推進國企改革。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及中央企業負責人會議也將劃定明年國企改革路線圖,2017年改革大戲值得期待。
央企重組實現年度目標,地方國企改革加速探索,去產能提速,國企全年利潤有望改善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無論是地方國有企業改革還是央企兼并重組均在有條不紊地進行。多位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的業內專家均表示,從今年國企改革取得的成效來看,不僅改革領域正在逐步擴大,改革力度也在逐漸加碼。
截至目前,近七成央企實現混合所有制,首批7家壟斷類央企混改試點方案即將批復。業內人士指出,下一步,無論是央企還是地方國企,各項改革措施都將進一步深化,尤其在兼并重組、混合所有制改革及去產能方面將取得實質性進展,從而打通改革“最后一公里”。
當前社會上對國有企業改革還存在一些認識誤區,不利于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走出認識誤區、凝聚社會共識,對于順利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河南省委省政府主導的這場“打贏國企改革攻堅戰”中,這些國企究竟經歷了什么樣的考驗,還不得而知。但毋庸置疑的是,“涅槃重生”成為國企負責人口中最常提起的一個詞。
國有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中流砥柱,特別是一些國有大中型企業在國民經濟的關鍵和重要部門中處于支配地位,對整個國民經濟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定不移把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最根本的是加強黨的領導。國企改革正處于攻堅期和深水區,黨的領導只能加強,不能削弱。
國企要改革,就要求國企干部不僅能懂,還要深懂,提升整個國企的精氣神,俗話說,國企強不強,就看“領頭羊”。
深化國企改革,確保“兩個毫不動搖”,應繼續抓好國企領導人員這個“關鍵少數”的教育工作。
據了解,目前不少國有企業改制過程中,原有國有劃撥土地需繳納金額較大的土地出讓金,這增加了企業改制成本,影響了改制工作的推進,國資委等部門對此已經進行了多輪調研。與此同時,包括廣東、江西、上海等國企改革重鎮,都針對改制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政策支持。
關于穩妥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肖亞慶指出,已出臺了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意見,有序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鼓勵和規范國有企業投資項目引入非國有資本。李錦指出,“批示把國企改革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聯系在一起,國企改革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抓手,治理僵尸企業又是重中之重。
業內人士指出,下半年圍繞國企改革的市場化重組大潮涌動,核電、航空、航運、軍工、鐵路等五大行業的重組預期較高。梳理各省市的國企改革政策,混合所有制改革,兼并重組、員工持股和引入戰投已成為重要舉措。
如果說國企法人治理結構完善、混合所有制改革等并不能實時呈現在公眾面前,那么,國資管理體制改革將帶來的國資委職能的轉變,將會顯現得格外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