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我的微信朋友圈被各種秀恩愛的文圖刷爆了,其中曬微信紅包截圖的最多,有5.2元的、13.14元的,還有520元、1314元的。”2月15日,淇濱區張先生告訴記者,有些人還比誰發的紅包大,他覺得“示愛紅包”讓情意打了折扣變了味兒。
朋友圈曬“示愛紅包”,金額小的不好意思曬
“話說今天大家都在領紅包,而我就送自己一盒金銀花,有‘金’有‘銀’隨便‘花’”。2月14日上午,周先生看到妻子在朋友圈發了這么一段話,就立刻給妻子發了一個13.14元的紅包,并注明“愛你一生一世”,他妻子收到后將紅包截圖發到了朋友圈。但沒過幾分鐘紅包截圖又被妻子給刪除了,周先生也沒在意。
中午回家交談時周先生才知道了其中的緣由,原來是他妻子的朋友也在朋友圈曬紅包截圖,其中有的是1314元。“她說人家老公都是發520元或1314元的紅包,她覺得很不好意思,就把發到朋友圈的紅包截圖刪了。”周先生告訴記者,妻子的這番話讓他心里很不是滋味,隨即又給妻子發了一個1314元的紅包。
錢多少都別讓愛打折扣
記者就此事采訪了多位市民。
“愛要大聲說出來,特殊的日子,曬紅包截圖是一種表達愛意的方式,但錢多錢少不重要。”市民吳女士告訴記者。
市民張先生告訴記者:“很多人都在曬紅包截圖,但是很多收到5.2元或者13.14元紅包的人不敢曬,這給人的感覺很不好。難道5.2元、13.14元的紅包就不能表達情意了嗎?愛是兩個人的事情,不能用紅包來衡量,這種方式就像給感情明碼標價。”
“這種表達愛意的方式在潛意識中成了攀比。”市民陳女士表示不贊同這種示愛方式。
“520、1314這些數字都被人為定義了,寓意重于數字本身,就是想圖個吉利。將收到的紅包截圖曬到朋友圈,對比之下就會有落差,就會有攀比。”市民夏女士說,“錢多錢少,不能讓愛打了折扣,也不能讓情意變了味道。”
(原標題:寧波阿姨專門上培訓班學用微信,沒幾天就被女兒屏蔽了朋友圈) “好不容易學會用智能手機,春節加了女兒的微信,沒想到她把我屏蔽了,想想也挺難受的。和劉阿姨的女兒一樣,在寧波一家事業單位上班的許小姐在加父母微信一段時間后也把他們“拉黑”了。
春節是合家團圓的時節,免不了多發幾條朋友圈,但是,還是要遵循一定的準則,保護好自己的個人信息。這類信息在不掌握真實情況前不盲目散布、轉發,不然可能會引發恐慌,或被編造成謠言轉發、擴散,產生負面效應。
1月10日上午,記者從西南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相關人員處了解到,“殺醫”朋友圈發布者系95后小伙子,事后到醫院給醫務人員寫了道歉信。
廣東惠州鐵路公安處12日對外發布消息稱,廣東龍川縣兩名年輕小伙子為將自己的“炫酷照片”發朋友圈求點贊,竟然冒險在繁忙的京九線鐵路道心上擺各種姿勢,幸好在被巡邏至此的鐵路民警發現,沒過幾分鐘,一列火車呼嘯而過。
浙江余杭發現良渚遺址,美輪美奐的玉器,巨大的城址,宮殿區、內城、外郭城三重結構,顯然已經達到很高的文明水準。上述種種,表明在距今4000年前后,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氣候異常、災害頻發、農業生產受到嚴重影響,從而導致大范圍文化衰變。
”12月28日,家住淇濱區陽光美邸小區的張女士告訴記者,她母親每天都在朋友圈轉發各種心靈雞湯”和謠言。家住淇濱區的58歲的劉先生,每天起床后第一件事不是刷牙洗臉,也不是打開收音機聽廣播,而是拿著手機刷朋友圈。
日前,云南某高校學生梳理的“在學校,最讓你藍瘦香菇(網絡用語,意為難受想哭)的十件事”中,“革命友誼變成了投票、轉發、拉粉絲”名列第七。
凡12.6-12.10號轉發(微信、微博)該圖文信息3天以上(同一賬號)并發送截圖和您詳細信息(姓名、聯系方式)至鄭州東方女子醫院公眾平臺,即可參與活動領取馬景濤粉絲見面會門票及活動禮包一份(每人限使用一次)。
“有學校的家長反映,昨天下午放學時,有學生遇到開小車的向小學生問路 ,并拿出100元感謝費 ,讓小孩上車帶路 。不論是學生還是家長或是老師,他們均表示,并沒有親眼看見有此事發生,信息只是來自朋友圈。
如果在30年前微信就有了 當時的河南人也都玩朋友圈 那會是什么樣的呢
很多人都喜歡在朋友圈刷屏曬照,曬自拍、曬美食、曬旅游……最后收獲朋友們一致點贊,留下美好的回憶。根據劉先生母親在朋友圈所發的照片,他們很快找到了劉先生母親所在小區,樓下緊挨著停放的兩輛車就是劉先生的母親經常在朋友圈里曬的,于是,他們下手了。
醫院要求員工關注醫院的5個公眾號,加滿5000名微信好友,每天轉發公號內容并發布至少2條原創朋友圈,“每日發布一條和醫院有關的朋友圈,內容包括醫院設備、醫院療法、病例、醫患關系、員工風采、醫院環境等。
原來,譚先生每周都會給朋友發“點贊”紅包,金額為1.8~18.8元不等,到目前已發出六千多元,他說,這么做“主要是怕在朋友圈被遺忘”。
父母悄悄到孩子的學校探望,誰知卻遭到了孩子的冷落。最近,你們一定在朋友圈里看到過這樣一篇堪稱“聲淚俱下”的文字《我們如此深愛兒女,他們為何不“愛”我們?》,文章作者龍建剛記錄了自己的老友在國慶假期探望獨生女兒,送去驚喜反遭女兒冷落的故事,引發了網友們的大討論。
記者在網友提供的李某朋友圈截圖中看到,李某曾將幼貓塞進薯片罐中、浸入水中,甚至將貓四肢捆綁并倒掛,聲稱“不守規矩就得懲罰”。該校一名工作人員稱,已將情況上報學校領導,等待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