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接受河南電視臺新聞中心專訪談鄭洛新自主創新示范區
農歷新年伊始,河南多項國家戰略迎來重大進展。事關“河南創造”的主平臺:鄭洛新自主創新示范區也迎來的大動作。
2月9日至10日,河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謝伏瞻,省委副書記、省長陳潤兒帶領省四大班子領導調研觀摩示范區建設,深入鄭洛新三市進行實地調研,并召開工作推進會。
農歷新年剛過,全省最高規格“第一波”大考,給了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筆者認為,從這次觀摩活動,以及稍后進行的工作推進會上,透露出了未來鄭洛新發展的幾大主線。
首先,產業。
謝伏瞻書記在調研第一站,重點強調:創新必須與產業相結合,筆者認為這也是鄭洛新未來發展最核心的主線,成為河南產業提質轉型升級的創新支撐。
創新不能玩概念,不只是狹隘的技術創新。要達到區域均衡、載體實踐、培養內升動力、優化市場環境的創新局面。傳統依靠資源投入和疊加取得產業規模效應的模式已經難以為繼。以新興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為代表的新一輪經濟增長又蓄勢待發,在這種背景下,如何激發產業的集聚效應,就需要用創新來作為支撐。
推進會上,就創新和產業的結合提到了幾個方向:包括選擇若干重點產業的重點領域,進行創新突破,圍繞產業鏈打造創新鏈,也包括以新技術加快新興產業的培育、促進傳統產業的改造,實現產業和產品向價值鏈的高端躍升。
在創新和產業結合上,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中的鄭州片區,無論在當前的發展基礎,還是未來的產業規劃上,要相對更完善一些。尤其是,鄭州片區正在謀劃的以北斗云谷、地鐵城等為代表的現代產業體系,更是將產業研發、生產和應用扎實緊密的聯系在了一起。
可以說,從鄭州片區的發展和規劃中,能夠看到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甚至是整個河南在未來發展中將要達到的方向和目標的雛形。
其次,集聚。
發展產業創新,“筑巢引鳳”能不能吸引來先進創新力的企業,和這些企業的先進科技力量,至關重要。
還是在推進會上,河南省書記和省長在談到鄭洛新發展時,都用了一個詞:集聚創新資源。這個創新資源,既包括對本省、本地創新資源、科技資源的更高效的利用和轉化,也包括擴大創新資源的開放,引進一批高科技項目、平臺和人才,將鄭洛新打造成省內外優勢創新資源的集聚區。
筆者認為,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在未來發展中,需要打造招商引資的平臺、科技孵化的平臺、人才引進的平臺、品牌集聚的平臺、自主研發的平臺。
當前,“引進來”和“走出去”如今招來國內乃至國際先進企業已經不難,但如何讓這些企業把科技力量留在當地才是關鍵。
第三,市場。
未來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未來發展的主線之一,就是市場,市場、企業將成為鄭洛新創新發展的主要載體和動力。
一方面,將會激發起各類創新主體的積極性,形成全社會參與創新的良好環境和氛圍;另一方面,持續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使企業真正成為技術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成果轉化的主體。
轉換成通俗的解釋就是,河南的高新科技產品未來要在國內有更多的市場份額,從適應市場,占領市場,到引領市場。依靠科技創新引領,產業集聚區發力,掌握核心技術,就能搶占發展先機。當然,這過程中要避免同質化嚴重,產品避免“一窩蜂”。
第四,協同。
這個協同一方面指的是鄭洛新三個片區之間的協同發展,實現三地創新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組合;另一方面,包括各種創新模式的協同,推進產學研金的協同,形成整體效應;第三,還包括鄭洛新和全省之間的協同帶動作用,向全省輻射帶動,面向全省整合資源。
在這方面,洛陽片區已經取得了不少經驗。尤其是,洛陽片區著力打通了政產學研深度融合、軍民企地對接轉化、市場化運作和人才成長“四個通道”,促進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政策鏈“四鏈融合”,可以成為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未來協同發展方面,可以推廣學習的樣板。
最后一個,是機制。
促進河南科技創新實現大的突破,動力在改革、根子在體制,包括金融體制改革、產權制度改革、分配制度改革等制度的改革,將成為鄭洛新發展的關鍵。
這方面,新鄉片區做出了不少成功的嘗試,比如涉及制度保障、優化環境、高新技術企業培育、科技金融融合等方面的10條意見措施;比如,為切實促進政策落地,新鄉對已出臺的政策進行逐條細化梳理,確定92條具體任務,并一一分解,落實執行。
未來,更多類似新鄉片區的這種機制上的改革和創新,將為河南科技創新提供最堅實的保障。(作者是中國產業集聚研究專家)
產業|鄭洛新聯合創建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鄭州、洛陽、新鄉三市聯合創建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
作為河南創新驅動發展的核心載體,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建設和推進工作備受社會關注,成為兩會代表委員的熱門話題之一。“去年以來,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河南自貿區獲批建設,《中原城市群發展規劃》獲國務院批復,都給洛陽高新區的創新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12月26日,記者從省科技廳獲悉,2016年度河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結果揭曉,今年我省共有336項成果獲得省級科技獎勵,其中一等獎17項、二等獎127項、三等獎192項。值得關注的是,在獲獎的336個項目中,在鄭洛新自主創新示范區內的獲獎項目229項,占68.15%;在17項一等獎獲獎項目中,鄭洛新有12項,占70.59%。
省委省政府印發《關于貫徹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的實施意見》和《關于加快推進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的若干意見》
8月3日下午,省長陳潤兒主持召開省政府常務會議,研究貫徹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加快推進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等工作。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貫徹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的實施意見》、《加快推進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的若干政策意見》。
8月3日下午,省長陳潤兒主持召開省政府常務會議,研究貫徹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加快推進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等工作。
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是新時期黨中央、國務院加快創新型國家建設、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
通過這些努力,將把示范區打造成為國家重要的裝備制造、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現代物流創新中心和產業基地,成為中西部地區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土。《方案》提出示范區建設的六項重點任務,包括深化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推進技術轉移和開放合作,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發展,構建創新創業生態體系和促進鄭洛新城市群協同創新發展。
昨日,記者從省科技廳獲悉,《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已經出臺。河南省給鄭洛新三地開出了詳細的“任務”清單。
5月29日,記者從省科技廳獲悉,省委、省政府已于26日下達關于印發《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的通知。示范區作為我省創新驅動發展的核心載體,其總體定位是“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原創新創業中心”,具體定位是“開放創新先導區、技術轉移集聚區、轉型升級引領區、創新創業生態區”。
今年3月底,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正式獲批;5月27日,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正式揭牌。方案給出了“答案”:根據鄭洛新三市的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建設基礎和城市總體規劃,確定示范區的空間布局和功能布局。
根據省委、省政府的規劃,將針對示范區出臺相關政策,指導省直相關部門、三市和三個國家高新區制定一系列先行先試政策,加快形成“1+N”政策體系。河南省科技廳高新處處長徐彬解釋:“1”指的是一個正在編制的規劃實施意見,N指的是N個相關省直部門的配合方案。
昨日記者獲悉,我省將按照“一市一概念”的思路統領示范區建設,鄭洛新三地將分別對不同領域進行探索。此外,示范區的先行先試政策,還將推廣惠及我省其他國家高新區。
示范區的核心是鄭州、洛陽、新鄉三家國家級高新區,我省將按照“三市三區多園”的架構,將鄭州、洛陽、新鄉三市內創新發展的優勢區域納入示范區。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將按照“一市一概念”的思路,各自探索,形成各有側重、各具特色、協同發展的局面。
3月30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決定新設3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河南鄭洛新國家級自主創新示范區就是其中之一。消息傳來,河南鄭州、洛陽、新鄉三地“喜大普奔”。國家級自主創新示范區是什么概念?又會給河南帶來何種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