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圖片為本報記者聶冬晗攝
記者欒姍
1月22日,國家發改委正式批復了河南省政府《關于懇請支持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函》,并制定出臺了《關于支持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提出鄭州市要努力建設具有創新活力、人文魅力、生態智慧、開放包容的國家中心城市,在引領中原城市群一體化發展、支撐中部崛起和服務全國發展大局中作出更大貢獻。
新起點,新機遇,新高度。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鄭州為什么要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建成什么樣的國家中心城市?怎么建設國家中心城市?記者整理《意見》核心摘要,以饗讀者。
1
為什么要建設國家中心城市
引領中原發展、支撐中部崛起、服務全國大局
鄭州作為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區位優勢明顯,腹地市場廣闊,人力資源豐富,文化底蘊厚重,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具有良好條件和巨大潛力,但經濟發展體量、科技創新水平、輻射帶動能力等仍需加快提升,迫切需要搶抓機遇、勇擔使命,實現更大作為,引領中原發展、支撐中部崛起、服務全國大局。
有利于增強綜合服務功能,引領中原城市群發展和支撐中部地區崛起
【現狀】鄭州地處國家“兩橫三縱”城鎮化戰略格局中陸橋通道和京哈京廣通道交匯處,是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但鄭州經濟首位度不高,高端要素資源集聚力不強,區域輻射帶動作用發揮不足。
【利好】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有利于推動鄭州提升綜合經濟實力,補齊創新發展和高端功能短板,引領中原城市群一體化發展和支撐中部地區崛起。
有利于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帶動中部地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現狀】鄭州坐依中原經濟區廣闊腹地,處在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階段,擁有鄭東新區、自主創新示范區等平臺,人力資源豐富,市場空間廣闊,發展潛力巨大。
【利好】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有利于鄭州整合資源和政策,將人力資源、市場空間、功能平臺等優勢轉化為發展新動能,積極探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模式,帶動中部地區加快發展。
有利于打造內陸開放高地,積極服務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現狀】鄭州是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主要節點城市,是我國重要綜合交通樞紐、商貿物流中心和內陸進出口大市,具有打造內陸開放型經濟高地的先天優勢,但開放水平不高、窗口作用不強。
【利好】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有利于鄭州依托自由貿易試驗區、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等,推動對內對外開放聯動,不斷拓展開放發展新空間,積極服務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2
建成什么樣的國家中心城市
創新活力、人文魅力、生態智慧、開放包容的國家中心城市
在全國布局建設若干國家中心城市,是引領全國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重要抓手,也是完善對外開放格局的重要舉措。鄭州市要努力建設具有創新活力、人文魅力、生態智慧、開放包容的國家中心城市,在引領中原城市群一體化發展、支撐中部崛起和服務全國發展大局中作出更大貢獻。
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原則
改革創新,提升功能。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面向國內外聚合創新資源,推進創新鏈、產業鏈融合,提升科技創新、產業集聚、綜合樞紐功能,加快形成發展新動能,形成更多以制度創新為引領、高端功能為支撐的發展新優勢。
開放引領、區域聯動。建設貫通南北、連接東西的現代立體交通網絡和現代物流體系,提升內陸開放門戶地位,深化與中原、沿海地區的聯動,形成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區域互動合作的重要平臺,輻射帶動中原和中部地區開發開放。
生態優先、文化傳承。嚴守基本農田保護紅線和生態保護紅線,明確城鎮開發邊界,合理布局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傳承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和華夏歷史文明,建設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城市,增強城市軟實力和吸引力。
3
怎么建設國家中心城市
五大任務18個領域提升綜合實力
鄭州要緊緊圍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戰略目標,加快推進相關工作,全面提升經濟發展水平和輻射帶動功能。
夯實產業基礎,全面提升綜合經濟實力
(一)壯大先進制造業集群。全面提升制造業基礎能力和創新能力,在高端裝備、電子信息、汽車及零部件等領域,培育一批國際知名創新型領軍企業,打造若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等。
(二)提升服務業發展水平。增強國際物流通道和文化旅游交流功能,提高服務業外向度,積極引進跨國公司和企業集團區域性、功能性總部。加快鄭東新區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區、鄭州期貨交易所等平臺發展,搭建輻射全國的特色化、專業化服務平臺,提升服務經濟層次和水平等。
(三)加快培育發展新經濟。促進“互聯網+”新業態創新,發展分享經濟、平臺經濟、體驗經濟、社區經濟。建設龍子湖大數據谷,打造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核心區等。
突出改革創新,加快培育壯大新動能
(一)深入推進政府職能轉變。以高效市場、有限政府為目標,基本建立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適應現代治理體系要求的政府管理服務模式。加大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力度,全面建立權力清單、責任清單、負面清單,最大限度放寬市場準入和減少政府對市場經濟活動的干預等。
(二)改革優化創新政策制度。清理妨礙創新的制度規定和行業標準,構建普惠性創新支持政策。深化保障和激勵創新分配機制改革,落實創新成果處置權、使用權和收益權改革以及科技成果轉化收益分配制度的相關政策等。
(三)加快聚合創新要素資源。支持開展一流大學、一流學科建設,引進國內外高水平大學和國家級科研院所設立分支機構,建設全國重要科教中心。加快促進科技和金融結合試點城市建設等。
(四)打造創新創業發展平臺。推進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鄭(州)開(封)創新創業走廊等建設,積極開展重大政策先行先試。培育產業技術研究院等新型研發機構,推進跨行業跨區域協同創新,建設制造業創新中心。加快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國家雙創示范基地建設,發展開放式眾創空間等。
發揮區位優勢,打造交通和物流中樞
(一)著力增強航空樞紐作用。進一步增加連接全球主要樞紐機場的貨運航線和洲際客運航線,形成覆蓋全球的國際客貨運航線網絡。加強國際國內航線對接,強化鄭州機場與高速鐵路、城際鐵路等便捷高效交通系統的無縫銜接,提升國際化服務能力等。
(二)鞏固提升全國鐵路樞紐功能。優化鐵路樞紐布局,加快建設鄭州南站和高鐵快件物流集散中心,完善樞紐貨物轉運集疏系統。拓展鐵路樞紐對外通道網絡,構建以鄭州為中心的米字形高速鐵路大通道,強化鄭州鐵路樞紐在全國鐵路網的作用和地位等。
(三)建設多式聯運國際物流中心。結合鄭州現代物流創新發展試點城市和示范物流園區建設,推進航空港、鐵路港、公路港、出海港(國際陸港)一體協同,建設以航空、鐵路為骨干的國際物流通道,完善以快速鐵路和高等級公路為支撐的國內集疏網絡等。
堅持內外聯動,構筑內陸開放型經濟高地
(一)提升“一帶一路”節點作用。推進與“一帶一路”沿線重要口岸互聯互通,建設東聯西進的陸海通道。聚焦物流、裝備制造、工程承包等優勢領域,深化與中亞、俄羅斯、東南亞、東中歐等重點區域的合作,建設雙向經貿產業合作園區和海外物流基地,全面加強文化、旅游、教育、醫療、人才等領域交流合作等。
(二)構筑雙向開放大平臺。高水平建設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鄭州片區,擴大投資領域開放,積極有效吸引境外資金、先進技術和高端人才,深化金融領域開放創新,擴大航空服務對外開放,創新國際醫療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等。
(三)大力發展口岸經濟。拓展鄭州國際航空口岸和國際鐵路口岸功能,健全口岸經濟發展機制,促進口岸與樞紐、物流、貿易、金融聯動發展。提高功能性口岸、海關特殊監管區運行效益,加快發展中轉貿易、離岸貿易等新型業態等。
(四)增強輻射帶動功能。強化鄭州核心功能,推進中原城市群交通一體、產業鏈接、生態共建、服務共享。發揮中部崛起戰略支撐作用,加強與中部地區省會城市互動合作等。
彰顯人文特色,建設國際化現代都市
(一)引領大都市區建設。加快與開封、新鄉、焦作、許昌等城市融合發展,共建高效銜接基礎設施,共守生態安全,健全多元共享公共服務體系,打造現代化大都市區等。
(二)營造美麗宜居環境。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優化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布局,著力構建森林、濕地、流域、農田和城市五大生態系統,構筑主城區綠色生活圈、城市周邊生態隔離圈、外圍森林防護圈。突出西部山地、黃河沿岸等生態空間主體功能,加強黃河濕地保護修復等。
(三)彰顯中原文化魅力。傳承保護和創新發展古都文化、功夫文化、根親文化和儒釋道文化,提升凝聚薈萃、輻射帶動和展示交流功能,建設國際文化大都市。提升嵩山論壇影響力,打造中華文明與世界文明對話交流的重要平臺等。
(四)推動城鄉統籌發展。優化城鄉空間布局、規模和結構,統籌全域城鎮建設、基礎設施布局、農田保護、產業集聚、村莊分布、生態涵養。推進公交都市、智慧城市、海綿城市和地下綜合管廊等建設,提升城鎮現代基礎設施水平等。③7
作為國家中心城市,鄭州不僅自己發展,還將引領中原城市群與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長江中游等城市群的互動。
要高水平建設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鄭州片區,擴大投資領域開放,積極有效吸引境外資金、先進技術和高端人才等。要增強鄭州核心功能,推進中原城市群交通一體、產業鏈接、生態共建、服務共享。
“一個都市區”就是要推進鄭州大都市區的建設,力爭實現綜合交通網絡建設、產業協同發展和生態建設上率先取得突破。“四個協同區”就是北部跨區域協同發展示范區、東部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西部轉型創新發展示范區、南部高效生態經濟示范區。
兩個著力點:著力加大科技創新投入,把科技創新投入占GDP的比重納入年度考核目標;著力培育高新技術企業,讓更多高新技術企業可以進入國家級行列。
科技創新和服務功能,提升現代化和國際化水平, 中國(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是探索跨境電子商務新模式,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是以大數據產業發展來推動經濟轉型升級。
2016年以來,鄭州城市建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交通樞紐、對外開放等每個領域都有諸多創新實踐,這些都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肉類、水果等7個功能性口岸運營良好,進境糧食指定口岸、汽車整車進口口岸二期開工建設,新鄭綜保區三期、南陽臥龍綜保區封關運行,鄭州經開綜保區獲批。
去年以來,鄭州城市建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交通樞紐、對外開放等每個領域都有諸多創新實踐,紛紛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他強調,鄭州要發揮優勢、真抓實干、重點突破,努力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在全省發展大局中更好發揮龍頭作用、引領作用、支撐作用。對于鄭州下一步的發展,謝伏瞻要求,鄭州要把龍頭作用、引領作用、支撐作用充分發揮出來。
1月16日,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謝伏瞻來到省十二屆人大七次會議鄭州代表團,與代表們共同審議政府工作報告,聽取大家的意見建議。以高于全國全省平均增速來加快發展, 做大總量,提高在全省經濟總量中的占比,提高產業集中度,提升鄭州的首位度。
出臺實施促進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26條措施,幫助民營企業穩定發展預期、增強投資信心,民間投資突破3萬億元,非公有制工業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達到84.4%。在扶貧方面,今年將實施12.4萬建檔立卡貧困群眾異地搬遷,確保100萬貧困人口實現穩定脫貧、十個貧困縣摘帽,繼續做好黃河灘區居民遷建工作。
1月13日上午,我國鐵路最大直徑盾構機“中原一號”成功始發。⑨7本報記者聶冬晗攝 本報訊(記者楊凌)1月13日上午,目前國產鐵路最大直徑泥水平衡盾構機“中原一號”在航空港成功始發,標志著豫機城際鐵路工程一標正式開始盾構掘進。
普通干線公路計劃投資150億元,重點實施低等級公路升級改造、城鎮過境段建設,完成新改建普通干線公路680公里,危橋改造168座;農村公路計劃投資150億元,完成新改建農村公路1.5萬公里,危橋改造1萬延米。
今年,我省高速公路計劃投資157億元,將開工建設南太行、大別山、伏牛山、黃河灘區,以及省際通道、鄭州洛陽輻射中原城市群互聯互通等20個、1000公里以上高速公路項目。
到2020年,中原城市群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達標比例、地表水達到或好于Ⅲ類水體比例均完成國家指標。在他看來,現在大氣污染治理,難點是跨省的聯防聯控,而中原城市群的這一機制打通了渠道。
陳潤兒要求,做好明年經濟工作,要統籌謀劃、協同推進,綜合施策、精準發力。深入推進脫貧攻堅,穩定擴大社會就業,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大力發展社會事業,推進社會治理創新,確保社會大局和諧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