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改革一度被稱作“最難啃的骨頭”。
2016年,我省全面打響深化國企改革攻堅戰,破堅冰、闖難關,取得了明顯成效。但改革仍處于過程之中,需要解決的體制機制和歷史遺留問題還不少。2017年,我省國企改革還要啃幾塊“硬骨頭”?1月23日在鄭州召開的全省國企改革發展暨國資監管工作會議,給出了答案。
國企改革實現新突破
【硬骨頭】啟動省管企業所屬61戶子企業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工作,企業法人治理結構進一步完善,省管企業管理層次逐步壓縮到三級以內,法人單位壓減200戶左右,企業辦社會職能剝離工作全面完成。
【怎么啃】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國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2017年要推動股權多元化,在省管企業所屬子企業的基礎上,嘗試在集團公司啟動混合所有制改革工作;在國有獨資企業推行外部董事制度,擴大外部董事比例;調整優化集團與出資企業的關系,推行“小總部、大產業”格局;加快推進1060個職工家屬區“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和維修改造工作,有序推進省管企業27萬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30多個社區管理組織移交。
企業經營呈現新局面
【硬骨頭】省管企業盈利能力增強,力爭整體實現扭虧為盈,功能類、公益類企業加快轉型,省管企業資產負債率降到68%左右,省管工業企業降到75%左右,確保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風險。
【怎么啃】高杠桿是企業生存難的一個重要原因。2017年要朝著市場化債轉股的要求相向而行,加強與債權人協商,通過資產重組、打折回購、共同設立發展基金等方式實施債務重組,切實降低企業財務杠桿。堅決守住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風險的底線,“三煤一鋼”要實現扭虧為盈且經營性凈現金流為正,確保流資貸款續貸、債券續發。
化解產能取得新進展
【硬骨頭】完成化解煤炭過剩產能1816萬噸,處置一批僵尸企業,實施一批重組整合項目,打造若干專業化企業集團,加大企業研發投入,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怎么啃】化解過剩產能是硬任務,沒有討價還價的余地。2017年不論直管礦井還是兼并重組礦井,均面臨著煤炭價格回升帶來的挑戰;同時,職工安置和債務處置等問題疊加,將給去產能工作增加很大難度。迎難而進,矢志不渝,要保持戰略定力,清醒頭腦,從引導退出向依法關閉和引導退出相結合轉變,按照政策和既定方案穩妥推進,既要確保如期完成今年目標任務,也要防止已經淘汰的產能死灰復燃。
國資監管得到新提升
【硬骨頭】國資監管加快向以管資本為主轉型,改組組建若干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擴大授權經營試點,監管的科學性、針對性明顯增強,國資監管隊伍素質水平進一步提高。
【怎么啃】管好資本的布局、運作、回報和安全,需要打造高效監管體系。2017年省國資委將突出監管企業戰略定位以及轉型升級方向的選擇、主業做強及非主業做精的思路和舉措、國有資本投向、重大項目安排等是否符合企業功能定位3個重點。尤其是在積極開展資本運作方面,將對國有企業實施分類改組改造,探索組建各類國有資本運營平臺,三家省管煤炭企業改組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河南投資集團改組為國有資本運營公司、河南國控集團改組為綜合性資產經營公司,并組建具有金融牌照的省級資產管理公司。(記者 欒姍)
2016年即將進入尾聲,這一年國企改革戰果頗豐。一方面,國企改革“1+N”文件體系已完成,“十項試點”工作全面鋪開;另一方面,央企已減少至102家,“兩類公司”試點企業已有10家,央企混合所有制企業占比達68%。近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要求加快推進國企改革。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及中央企業負責人會議也將劃定明年國企改革路線圖,2017年改革大戲值得期待。
央企重組實現年度目標,地方國企改革加速探索,去產能提速,國企全年利潤有望改善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無論是地方國有企業改革還是央企兼并重組均在有條不紊地進行。多位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的業內專家均表示,從今年國企改革取得的成效來看,不僅改革領域正在逐步擴大,改革力度也在逐漸加碼。
截至目前,近七成央企實現混合所有制,首批7家壟斷類央企混改試點方案即將批復。業內人士指出,下一步,無論是央企還是地方國企,各項改革措施都將進一步深化,尤其在兼并重組、混合所有制改革及去產能方面將取得實質性進展,從而打通改革“最后一公里”。
當前社會上對國有企業改革還存在一些認識誤區,不利于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走出認識誤區、凝聚社會共識,對于順利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河南省委省政府主導的這場“打贏國企改革攻堅戰”中,這些國企究竟經歷了什么樣的考驗,還不得而知。但毋庸置疑的是,“涅槃重生”成為國企負責人口中最常提起的一個詞。
國有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中流砥柱,特別是一些國有大中型企業在國民經濟的關鍵和重要部門中處于支配地位,對整個國民經濟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定不移把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最根本的是加強黨的領導。國企改革正處于攻堅期和深水區,黨的領導只能加強,不能削弱。
國企要改革,就要求國企干部不僅能懂,還要深懂,提升整個國企的精氣神,俗話說,國企強不強,就看“領頭羊”。
深化國企改革,確保“兩個毫不動搖”,應繼續抓好國企領導人員這個“關鍵少數”的教育工作。
據了解,目前不少國有企業改制過程中,原有國有劃撥土地需繳納金額較大的土地出讓金,這增加了企業改制成本,影響了改制工作的推進,國資委等部門對此已經進行了多輪調研。與此同時,包括廣東、江西、上海等國企改革重鎮,都針對改制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政策支持。
關于穩妥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肖亞慶指出,已出臺了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意見,有序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鼓勵和規范國有企業投資項目引入非國有資本。李錦指出,“批示把國企改革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聯系在一起,國企改革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抓手,治理僵尸企業又是重中之重。
業內人士指出,下半年圍繞國企改革的市場化重組大潮涌動,核電、航空、航運、軍工、鐵路等五大行業的重組預期較高。梳理各省市的國企改革政策,混合所有制改革,兼并重組、員工持股和引入戰投已成為重要舉措。
如果說國企法人治理結構完善、混合所有制改革等并不能實時呈現在公眾面前,那么,國資管理體制改革將帶來的國資委職能的轉變,將會顯現得格外清晰。
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在大部分地方叫做國資委,是履行國有資產出資人職責的唯一機構。
“人到哪兒去” 從分析來看,國企的“三供一業”負擔較重,核心是社會移交改造費用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