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近日,國家發改委印發《中原城市群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標志著中原城市群正式躋身七大國家級城市群。中原城市群范圍涵蓋河南、河北、陜西、安徽、山東等5省30個市,將重點打造鄭州大都市區,構建“一核四軸四區”的空間分布格局,實現城市群一體化發展。
等了14年,中原城市群規劃終于等來了國家批復。
以鄭州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示意圖
近日,國家發改委印發《中原城市群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標志著中原城市群正式躋身七大國家級城市群。
根據規劃,中原城市群范圍涵蓋河南、河北、陜西、安徽、山東等5省30個市,將重點打造鄭州大都市區,構建“一核四軸四區”的空間分布格局,實現城市群一體化發展。
另外,《規劃》還提出了中原城市群的五大定位,包括經濟發展新增長極、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基地、中西部地區創新創業先行區、內陸地區雙向開放新高地、綠色生態發展示范區。
鄭州核心地位強化
早在2003年,河南發改委就提出了包含鄭州、開封、洛陽等9個省內城市的“中原城市群”概念,但未獲國家批準。據當地學者透露,可能是因為這個范圍太小,更像是河南省自己的城市群,不適合做一個國家級戰略。
河南省一直沒有放棄對中原城市群的規劃。2006年,河南省有關方面組織編制了《中原城市群總體發展規劃綱要》,在9個城市的基礎上,增加了若干個縣級市、縣、建制鎮,范圍得到進一步擴大。在此過程中,“鄭汴一體化”率先發力,鄭州和開封逐漸走向深度融合。中原城市群也以此為切入點,帶動了區域的整合發展。
2012年,中原經濟區得到國務院批復,以鄭汴洛都市區為核心、中原城市群為支撐,成為涵蓋河南全省延及周邊地區的經濟區域。
得益于中原經濟區的發展,中原城市群的影響力也進一步擴大。河南省科學院地理所所長馮德顯表示,這兩個概念都是河南立足區域發展的重要戰略,前者立足于區域經濟,后者的抓手是城市發展,如今中原城市群發展成國家級城市群,離不開二者的相互促進。
“中原城市群處在承東啟西、連南結北的關鍵部位,是國家西向、北向發展的重要支點。”河南大學中原發展研究院院長耿明齋認為,這樣一個超出省域邊界的城市群,顯然更能夠支撐整個國家的發展。
無論中原城市群的概念如何衍變,鄭州的核心地位一直未變。《規劃》提出,要構建“一核四軸四區”的空間格局,“一核”指的是“鄭州大都市區”,而“鄭州大都市區”的核心也是鄭州。
在“鄭汴一體化”帶動開封發展之后,“鄭州大都市區”將眼光瞄準了更多城市。《規劃》提出,要“推動鄭州與開封、新鄉、焦作、許昌四市深度融合,建設現代化大都市區,進一步深化與洛陽、平頂山、漯河、濟源等城市聯動發展。”
如何深度融合?河南省社會科學院院長喻新安認為要從四個方面著手。
“首先是產業融合,實現差異化發展,目前鄭州產業就有向西轉移的趨勢;其次是人才深度融合,鄭州科研院所往新鄉去,是一種自發的現象;然后是企業之間,在鄭州以外的城市設立分廠,產生聯動;最后還有政府合作,包括交通、旅游、產業可以統一對外宣傳,甚至在社會治安方面也可以有深度合作。”
而隨著鄭州實力越來越強,外界不免產生這樣的擔心:是否會導致周邊資源向鄭州的進一步集中?
耿明齋認為,區域一體化實際上是一種推動資源合理配置、追求效率的過程,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心城市與周邊城市的發展是一種良性分工、協同發展。“一方面鄭州的發展需要周邊城市支撐,另一方面周邊城市也可以和中心城市共享它的資源和公共服務。從現實來看,鄭州周邊幾座城市對接鄭州發展的欲望還是比較強烈的。”
鄭州
呼應長江中游城市群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此次中原城市群五大定位中有一項是“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基地”,不久前發布的“中部‘十三五’規劃”中也提到了“先進制造業中心”的定位,而同處中部的“長江中游城市群”則無此定位。
多位專家表示,這或許表明將來兩個城市群在產業分工上有所區別。以武漢為首的長江中游城市群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較好,而以鄭州為首的中原城市群先進裝備制造業潛力更大,兩個城市群差異化分工,可實現共同發展。
從而真正實現《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十三五”規劃》中所說的“中原城市群和長江中游城市群將形成南北呼應、共同支撐中部崛起的核心增長地帶。”馮德顯說。
值得關注的是,中原城市群定位還強調打造“服務業基地”,喻新安表示“服務業的發展是關系中原城市群能否成為國家級城市群的關鍵因素”。
目前,河南的裝制造業、食品工業、電子信息等處于全國領先地位,但是服務業發展仍然落后。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第三產業占比為50.5%,河南第三產業占比僅為39.5%,落后全國10個百分點。
而現代服務業發展不足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原城市群在科技、教育資源的缺乏。目前,河南僅有一座211大學,同處于中部地區的長江中游城市群的湖北,在科技、教育上的資源就要遠遠優于河南。
“河南的優秀人才在外流,使得中原城市群經濟發展缺乏核心動力,今后要在科教加大投入,把其放在優先位置。”馮德顯表示。(特約撰稿 張賽男 上海報道)
根據規劃,中原城市群范圍涵蓋河南、河北、陜西、安徽、山東等5省30個市,將重點打造鄭州大都市區,構建“一核四軸四區”的空間分布格局,實現城市群一體化發展。2012年,中原經濟區得到國務院批復,以鄭汴洛都市區為核心、中原城市群為支撐,成為涵蓋河南全省延及周邊地區的經濟區域。
根據規劃,中原城市群以河南省鄭州市、開封市、洛陽市、平頂山市、新鄉市、焦作市、許昌市、漯河市、濟源市、鶴壁市、商丘市、周口市和山西省晉城市、安徽省亳州市為核心發展區。推動安陽、新鄉、南陽、洛陽、阜陽北、信陽、運城西、三門峽等鐵路物流基地建設。
中原城市群規劃獲批,鄭州機場今后的作用將隨之更加突出了。他認為,14個核心區和16個聯動輻射區,共同構成中原城市群的主體發展區,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將有助于實現1加1大于2的倍增效應。
這將進一步凸顯我省在全國的戰略地位,鄭州也將成為中原城市群發展的“領頭羊”《批復》中提及的省份包括河南、河北、山西、安徽、山東五省。
12月21日上午9時,“鄭州造”首列地鐵列車在滎陽下線,標志著“河南車實現鄭州造”,也預示著滎陽在制造業轉型升級方面又邁出了標志性一步。
12月21日上午9時,“鄭州造”首列地鐵列車在滎陽下線,標志著“河南車實現鄭州造”,也預示著滎陽在制造業轉型升級方面又邁出了標志性一步。
不僅如此,我們還有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還有中原城市群,還有新型城鎮化示范區,集齊這些“王牌”,將為河南未來發展“召喚”充足動能。在新的歷史時期,一億河南人民發揮滾石上山精神,向著既定目標堅定攀登,我們一定能早日把中原腹地筑成開放高地!
●2013年6月,中國民航局在安陽召開安陽機場選址評審會,認為首選場址瓦崗機場選址基本達到了規定要求,并提出了修改意見。●2013年12月,中國民航局印發《關于河南安陽民用機場場址的批復》,同意瓦崗場址作為安陽機場的推薦場址。
瞄準“四港聯動、三網融合和多式聯運”的大交通格局,鄭州著力打造國際化現代化立體交通樞紐。鄭州市將以航空港實驗區建設為引領,以開放創新為動力,新型城鎮化、產業發展、生態建設協調推進,加快向國家中心城市邁進的步伐。
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對外開放工作面臨的形勢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中國生產力學會副秘書長 王海平 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是對外開放的總開關,也是影響河南下一步發展的關鍵因素,河南對外開放的過程也是融入國際化的過程,也是融入全球化的過程。
10月21日上午,市委城市工作會議召開,主要任務是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城市工作會議精神,分析研究面臨的形勢,安排部署我市城市工作,進一步提高城市工作水平,更好更快推進新型城鎮化。
10月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央網信辦發函批復,同意我省建設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此次批復的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包括兩個跨區域類綜合試驗區(京津冀、珠江三角洲),四個區域示范類綜合試驗區(上海、河南、重慶、沈陽),一個大數據基礎設施統籌發展類綜合試驗區(內蒙古)。
目標定位:建設國際航空物流中心、以航空經濟為引領的現代產業基地、內陸地區對外開放重要門戶、現代航空都市、中原經濟區核心增長極。在國家京廣深港和徐蘭快速客運通道的基礎上,建設鄭州至萬州、鄭州至濟南、鄭州至太原、鄭州至合肥快速鐵路~
10月11日下午3點,由中原云大數據集團和投實金服共同主辦的“2016首屆中原大數據應用論壇”在鄭州開幕,這是河南首次聚焦大數據應用領域的專門論壇。朱夏炎還透露,河南申報建設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的總體方案已經上報國家,正在等待審批,未來幾年,河南大數據產業的發展將進入“黃金快車道”。
近年來,鄭州按照“大樞紐帶動大物流、大物流帶動大產業、大產業帶動城市群”的發展思路,圍繞“樞紐+通道+口岸”,強力打造鄭州樞紐功能和物流中心功能,搶占內陸地區對外開放的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