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持續關注中原城市群發展
中原城市群規劃獲批,鄭州機場今后的作用將隨之更加突出了。記者洪波攝影
□記者劉江浩
核心提示|中原城市群,從生根發芽到枝繁葉茂,歷經10余年時間。從九個城市到30個城市,一步步發展壯大,集體抱團,升級為“國家隊”,這是中原城市群發展史上的新高度、新標桿、新境界,并將主導未來中原地區發展。有專家表示,14個城市的核心區和16個城市聯動輻射區的提出,頗有新意,未來可實現1加1大于2倍增效應。
中原城市群的五個戰略定位
第一個定位是:經濟發展新增長極。
第二個定位是: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基地。
第三個定位是:中西部地區創新創業先行區。
第四個定位是:內陸地區雙向開放新高地。
第五個定位是:綠色生態發展示范區。
溯源|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原城市群已現雛形
中原城市群猶如一顆鉆石,在經歷不斷的打磨和雕刻后,在全國大的發展戰略布局中,越來越璀璨奪目。
2003年,中原城市群首次被提出來。在該概念提出前,中原城市群已經有一個早期的雛形,這個雛形就是我國較早的城市群概念——沿黃河城市群。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河南省提出建設沿黃河城市群,包括沿黃河8省區,分別是河南、山東、山西、陜西、甘肅、青海、寧夏、內蒙古。“這是國內首次提出的城市群概念。”省政府參事、原省發改委經濟研究所所長鄭泰森說,正因為有了這個基礎,才有后來中原城市群的“開枝散葉”。
2003年,河南編制了《中原城市群戰略構想》,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六個城市基礎上,范圍再次擴大,最終定下9個城市,又增加了漯河、平頂山和濟源。
2006年,河南省大力推進鄭汴一體化建設,這是中原城市群的重要舉措。隨后,鄭新一體化、鄭許一體化的建設,也進一步加快。
兩年后,政府工作報告中對“中原城市群”的表述,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和完善,也首次明確提出“一極兩圈三層”的總體布局。中原城市群的概念從9個城市,再度擴大到18個省轄市。
如今,距離中原城市群概念首次提出,已經過去十多年。去年年底,國務院正式批復《中原城市群發展規劃》,這是繼長江中游、長三角、成渝、哈長等城市群之后,國家批復的跨省級行政區域城市群規劃。在該規劃中,中原城市群的范圍進一步擴大,不僅涵蓋我省18個省轄市,還包括周邊四個省份的12個城市。
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原城市群是實現中原地區崛起的柱石,縣域經濟發展是實現中原崛起的基石,要實施中心城市帶動和縣域經濟推動,實現城鄉經濟良性互動。
區別|中原城市群與中原經濟區是什么關系?
從中原城市群范圍可以看出,與中原經濟區范圍大致相當,有人將其看成是中原經濟區的城市版。對此,河南省商業經濟學會會長宋向清認為,中原城市群與中原經濟區的概念歷史上出現多個版本,而且都具有官方背景,要將不同的概念放在不同時期、不同背景、不同發展基礎和條件下看待。
宋向清認為,中原經濟區有大區和小區兩個概念:一個是只涵蓋豫北晉南冀南魯西的小概念,基本上只是相關地方政府自主協調發展的區域性策略,至少發揮了密切各方聯系、融洽省際關系、促進區域發展的作用。一個大概念即涵蓋豫冀晉魯徽五省三十個城市的大概念,這個屬于國家戰略,是對地理接近、文化趨同、習俗一致、發展水平接近、但產業重疊較多、資源浪費嚴重、需要進行整合的情況下進行規劃實施的。
然而,中原城市群也有一個小概念一個大概念。宋向清說,小概念即只包括河南鄭州、洛陽、開封、新鄉、平頂山、焦作、許昌、漯河、濟源九個城市的小群,也是這幾年河南省發展最快、成就最豐、口碑最好、貢獻最多的城市群。
“大概念就是此次批復的中原城市群,是個不折不扣的大群。”宋向清說,這是基于新國家戰略的需要,也是基于中原五省三十城市經濟社會文化之實際需要提出的,是基于對城市功能和效應的高度期待和充分信賴而提出的,具有高度的統合性、引領性,是中原城市群發展史上的新高度、新標桿、新境界。
他告訴記者,中原城市群與中原經濟區既不矛盾也不沖突,在新的歷史階段,中原城市群將大大方方地走向中國發展的前臺,主導未來中原地區發展,引領未來中部地區發展,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新歐亞大陸橋發展。
觀點|核心區和聯動輻射區可實現1加1大于2效應
長期關注中原城市群發展的省商業經濟學會會長宋向清,對于此次的規劃內容,他覺得14個城市定為核心發展區,具有新意。
宋向清告訴記者,在核心發展區中,將河南境內的城市擴容到12個,尤其將商丘,周口和鶴壁納入,將使這三個城市迎來歷史發展新機遇,周口河港,商丘高鐵樞紐優勢將進一步放大,同時,兼顧安徽亳州和山西晉城,使中原城市群更具省際融合發展的戰略價值和歷史意義。
他認為,14個核心區和16個聯動輻射區,共同構成中原城市群的主體發展區,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將有助于實現1加1大于2的倍增效應。
“規劃的另一個突出特點是問題揭示得準確全面。”宋向清告訴記者,比如說中心城市國際化程度低,國際門戶樞紐功能和高端要素服務功能不足等。他認為,這點到了中原城市群的命穴,因為與東部城市以及珠三角長三角等城市群相比,中原城市群的國際化程度確實是短板。
另外,規劃還講到部分城市存在霧霾天氣,這是老百姓目前詬病最多的社會問題,規劃不回避,直面問題。“規劃對存在的問題,有這樣清晰的認識,將有利于中原城市群下一步針對性的進行改革和發展。”宋向清說。
對于遠期目標,提出到2025年中原城市群一體化發展全面實現。宋向清說,這是一個激動人心的目標,實現中原城市群的一體化。由此,作為中國第四大城市群的地位有望就此奠定。
在宋向清看來,規劃提出鄭州大都市區概念,這在國務院批復的正式文件中應該是第一次出現。他認為,這與鄭州國家中心城市相對應,可以說基本坐實了鄭州中西部領頭羊的地位。
規劃再次明確支持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加快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和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宋向清說,這五項國家級戰略,有望構成鄭州乃至中原城市群未來發展的頂級戰略高地,其戰略價值和含金量將有望超越其它戰略,并被賦予更多的政策內涵和產業項目。
這將進一步凸顯我省在全國的戰略地位,鄭州也將成為中原城市群發展的“領頭羊”《批復》中提及的省份包括河南、河北、山西、安徽、山東五省。
12月21日上午9時,“鄭州造”首列地鐵列車在滎陽下線,標志著“河南車實現鄭州造”,也預示著滎陽在制造業轉型升級方面又邁出了標志性一步。
12月21日上午9時,“鄭州造”首列地鐵列車在滎陽下線,標志著“河南車實現鄭州造”,也預示著滎陽在制造業轉型升級方面又邁出了標志性一步。
不僅如此,我們還有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還有中原城市群,還有新型城鎮化示范區,集齊這些“王牌”,將為河南未來發展“召喚”充足動能。在新的歷史時期,一億河南人民發揮滾石上山精神,向著既定目標堅定攀登,我們一定能早日把中原腹地筑成開放高地!
●2013年6月,中國民航局在安陽召開安陽機場選址評審會,認為首選場址瓦崗機場選址基本達到了規定要求,并提出了修改意見。●2013年12月,中國民航局印發《關于河南安陽民用機場場址的批復》,同意瓦崗場址作為安陽機場的推薦場址。
瞄準“四港聯動、三網融合和多式聯運”的大交通格局,鄭州著力打造國際化現代化立體交通樞紐。鄭州市將以航空港實驗區建設為引領,以開放創新為動力,新型城鎮化、產業發展、生態建設協調推進,加快向國家中心城市邁進的步伐。
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對外開放工作面臨的形勢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中國生產力學會副秘書長 王海平 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是對外開放的總開關,也是影響河南下一步發展的關鍵因素,河南對外開放的過程也是融入國際化的過程,也是融入全球化的過程。
10月21日上午,市委城市工作會議召開,主要任務是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城市工作會議精神,分析研究面臨的形勢,安排部署我市城市工作,進一步提高城市工作水平,更好更快推進新型城鎮化。
10月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央網信辦發函批復,同意我省建設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此次批復的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包括兩個跨區域類綜合試驗區(京津冀、珠江三角洲),四個區域示范類綜合試驗區(上海、河南、重慶、沈陽),一個大數據基礎設施統籌發展類綜合試驗區(內蒙古)。
目標定位:建設國際航空物流中心、以航空經濟為引領的現代產業基地、內陸地區對外開放重要門戶、現代航空都市、中原經濟區核心增長極。在國家京廣深港和徐蘭快速客運通道的基礎上,建設鄭州至萬州、鄭州至濟南、鄭州至太原、鄭州至合肥快速鐵路~
10月11日下午3點,由中原云大數據集團和投實金服共同主辦的“2016首屆中原大數據應用論壇”在鄭州開幕,這是河南首次聚焦大數據應用領域的專門論壇。朱夏炎還透露,河南申報建設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的總體方案已經上報國家,正在等待審批,未來幾年,河南大數據產業的發展將進入“黃金快車道”。
近年來,鄭州按照“大樞紐帶動大物流、大物流帶動大產業、大產業帶動城市群”的發展思路,圍繞“樞紐+通道+口岸”,強力打造鄭州樞紐功能和物流中心功能,搶占內陸地區對外開放的高地。
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副主任王曉萍,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呂新華,中聯部原副部長于洪君,中國國際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大衛,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蔣篤運,副省長趙建才,省政協副主席張亞忠出席論壇開幕式。
從5月27日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正式亮相,到這兩個重要文件出臺,短短三個多月時間,我省加快建設鄭洛新示范區邁出實質性一步。舉全省之力推進示范區建設,引領帶動全省創新驅動發展再上新臺階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治國理政的復雜性和艱巨性前所未有, 要求我們必須發揮思想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