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是人生大事,對于很多家庭來說,也是家里最花錢的事。
2016年11月28日,中宣部、中央文明辦召開會議,要求把反對鋪張浪費、反對婚喪大操大辦作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
2016年12月27日,濮陽臺前縣下文件,對紅白事標準進行了明確要求,要求彩禮總數控制在6萬元以內,不執行要被懲戒。
文件出臺后,引發了網友熱烈討論。婚事簡辦,離我們還有多遠?
【文件】
要求村民結婚
彩禮不高于6萬元
2016年12月27日,臺前縣下發《臺前縣推動移風易俗 樹立文明鄉風 建設“德美臺前”實施方案》(簡稱《實施方案》)以及《臺前縣農村紅白事標準參照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簡稱《指導意見》)等文件,對紅白事的彩禮、酒席等標準提出指導意見。
《指導意見》提倡喜事新辦,提倡簡化婚前程序,簡約訂婚、結婚形式。要求進行彩禮控制,禁止借婚姻索取財物。提倡“不要房、不要車,自己家業自己創”的自強創業觀,摒棄因婚借貸、婚后還賬尤其是讓老人背賬還賬陋習。彩禮總數控制在6萬元以內。
此外,《指導意見》還規定,喜宴酒席控制在10桌以內,車輛總數控制在6輛以內。文件強調,《指導意見》的規定為當前最高標準,各地標準高于此標準的,按照此標準執行。
對于村民在具體操辦過程中拒不遵守已列入本村村規民約規定的紅白事相關標準,村“兩委”干部和紅白理事會成員要第一時間介入制止,也可根據實際情況,采取負面曝光和集體不參與其紅白事等方式進行懲戒。
【初衷】
杜絕攀比之風
減輕村民負擔
《指導意見》在網絡上傳播開來后,迅速引起了廣大網友的熱烈討論。
2017年1月3日,臺前縣文明辦副主任李宏偉向河南商報記者透露了文件出臺的初衷。
李宏偉說,現在的農村婚嫁,農民彩禮等負擔很重,“在臺前縣,有的婚禮花得多的有三四十萬元,有的家庭條件不怎么好的,孩子結一次婚,傾家蕩產,還需要借貸。”
“一些條件比較好的家庭,想著給孩子辦好點,彩禮給得高家里有面子。但這樣的行為,把攀比之風帶了起來,很多家庭因無力承擔而返貧,條件差的甚至還要借錢娶媳婦,村民對此早就有些看法。”他說。
李宏偉說,中央電視電話會議過后,縣領導對這一塊民生問題的解決也比較重視。后來他們參照山東那邊的標準結合本地實際,制定了這個《實施方案》和《指導意見》。《實施方案》于今年1月1日開始施行,目前縣里已經召開過動員會,各鄉鎮已經在部署落實。下一步會依靠把這些標準納入村規民約,健全紅白事理事會進行管理。不過,這只是指導性的東西,并沒有強制性。
【現象】
籌辦一場婚禮
花掉父母半輩子積蓄
得知河南商報記者在了解彩禮風俗后,很多地方的讀者打來了電話。
來自濮陽農村的準新郎王敬,籌辦婚禮短短一段時間,就幾乎花掉了父母半輩子的積蓄。“女方家里要求有價值15萬以上的全款車。”王敬說,老父親在4S店摸出16萬元現金買車的場景,他一輩子也忘不掉。
濟源市一位鄉村教師說,自己去年結婚時,十來萬元的彩禮加上在市區買房裝修,父母花了將近30萬元。“花了父母一輩子的辛苦錢,最后還借了不少。”這位老師說,他是長子,自己還有一個弟弟沒結婚,“因為發愁,我爸媽不知道哭過多少次。”
女方在彩禮錢方面攀比,而男方往往在婚禮儀式和婚宴上進行比較。
一位信陽男孩小吳說,自己的叔父和親戚們在孩子結婚的排場上暗暗較勁,“為了面子,今年叔父兒子結婚時花了40多萬。可其實他沒有那么多錢,現在正還債。”
對于近年來節節攀升的彩禮錢,臺前縣文明辦一位負責人認為,攀比心理造成了這種負擔,“這種比較的心態,很多人都有。有些人說不是稀罕彩禮錢,而是大家都這樣做,自己不這樣做會遭到恥笑的。”
【心態】
“我女兒不到這個數
是不是嫌她不值?”
濮陽人小杜對河南商報記者介紹了他們老家附近的結婚彩禮現狀:“濮陽包括臺前的農村,比較流行的結婚彩禮,一般有三斤三兩(100元面額的紙幣用秤稱重三斤三兩)、萬紫千紅一點綠(5元的1萬張,100元的1000張,50元的若干)的說法。”
小杜說,三斤三兩價值13萬多元,而萬紫千紅一點綠,總價超過15萬元。他說,農村一般結婚需要給10萬到20萬的彩禮。作為農民的父母,在十幾二十萬元的彩禮等結婚費用面前,往往是掏空積蓄并欠上債務,為孩子結婚,他們沒少發愁和落淚,“現在農村誰家有兩個男孩,非得把父母愁死。”
過完年就24歲的小伙子王峰,馬上就要和未婚妻小麗結婚。感情甚篤的情侶,雙方家庭卻在彩禮錢等各項費用上鬧得不愉快。女方父母提出彩禮128888元,但家境不好的王峰家覺得太高。“我們村里女兒出嫁,彩禮都是這個數。我女兒不到這個數,是不是嫌我女兒不值?”他岳父母也不肯讓步。王峰的婚禮后,他年過半百的父親為了還債,將跟著同鄉遠赴西藏打工。“孩子結婚,最辛苦的還是父母。”他嘆息道。
【案例】
為婚事定標準
這個村是“探索者”
臺前縣的方案中,移風易俗的關鍵,在于著重抓好村規民約的修訂,進行引導。方案能否成功,濟源市大峪鎮曾莊村的嘗試可能給出了答案。
2015年11月,為降低村民的結婚支出,曾莊村成立了紅白理事會,對村里的紅白事舉辦做出了規定:婚宴酒席不得高于15桌,結婚車輛不得多于6輛,鞭炮不得多于300元,除此之外,滿月酒酒席不得多于5桌等。統一規定接待賓客的時間為一天。
曾莊村紅白理事會會長黃慎強說,早些年,辦喜事對于村民來說是甜蜜的“負擔”。彩禮加上各項費用少則八九萬元,多則10多萬元,已經遠遠超過了很多村民的承受范圍。
自打規定出來后,只要村中有人要辦喜事,理事會的工作人員就會前去勸說。理事會成立后,對于婚宴酒席標準最初村民有些抵觸,到如今很多人頗為擁護。
兩個多月前,一戶村民家辦喜事,按照這規定執行:酒席只設14桌,省了兩三萬元。
原本村里辦紅白事時往往會存在攀比心,直接導致很多家庭辦一場婚禮下來欠了很多錢,村民說,如今統一規定了,攀比心理就不存在了,“可以節省2萬到3萬元還不丟面子,誰不喜歡?”
【聲音】
對于結婚彩禮
網友們有話說
@星星:俺們那兒彩禮說法還有很多,一般有訂金萬里挑一(10001元)、結婚再拿六六大順(66000元)、九九歸一(99000元)等,感覺壓力山大。
@喵草莓826:我們那邊似乎沒那么多說法,結婚一般就要求兩方給孩子們在市區買房買車,再拿個8萬到10萬元,給新人結婚用。現在結婚都是兩廂情愿的事,真心相愛一個戒指就能搞定的事,為什么非要搞得傾家蕩產呢?
@我炒雞炒雞帥a:按照“三斤三兩”“萬紫千紅一點綠”這種習俗,彩禮在10萬到20萬元,太嚇人了……結婚花費幾十萬,結婚后夫妻倆還一輩子,值嗎?
@王倩小六六:確實應該控制一下,有個限度,現在娶媳婦動輒幾十萬,相愛的人就是裸婚也一樣很幸福!
@大沫沫:聽起來不錯,不過恐怕實施起來有難度,現在年輕人很多都在外打工,談婚論嫁又不是只在一個地方,怎么可能控制得了?
(文中人物皆為化名)(記者 程時培 吳智星)
12月5日,臺前縣人民政府與阿里巴巴農村淘寶簽署包括電子商務人才培養、縣鄉村三級服務網絡建設、物流配送體系建設等重點領域項目合作協議,臺前縣將從根本上突破電子商務工作中的人才、信息和物流等方面的瓶頸,加速實現“工業品下鄉”和“農產品進城”的雙向流通功能,構建起電商扶貧新格局。
11月29日,筆者從臺前縣城市管理局獲悉,在河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下發的《關于命名2016年河南省園林縣城名單》(豫建城〔2016〕94號)中,臺前縣榜上有名。
精準扶貧,都扶誰?怎樣扶?精準扶貧主號角吹響后,臺前縣從激發鄉村發展內生動力入手,把深化基層“小微”權力清單貫穿脫貧攻堅全過程,問計于民,問需于民,通過一曬、一評、一比,不僅澄清了貧困人口底數,還激揚了正氣,鼓舞了干勁,引發了脫貧攻堅效應。
4月5日,走進臺前縣城關鎮尚莊村詩社,一股濃郁的詩詞氣息迎面撲來:詩社四壁,懸掛著一幅幅裝幀精美的詩詞楹聯;長桌旁,10多名詩社新會員正在奮筆疾書忙創作;里面套間,幾名老會員正在韻味十足地吟誦詩詞。
市委印發《關于追授宋國選同志“全市優秀共產黨員”稱號的決定》,并決定在全市廣大黨員干部中深入開展向宋國選同志學習活動后,臺前縣層層召開動員會,精心組織,廣泛動員,迅速掀起學習宋國選同志先進事跡熱潮。
9月9日,臺前縣召開扶貧開發攻堅動員大會,向全縣黨員干部發出號召,拉開了精準扶貧“拔窮根”的帷幕。
5月6日,臺前縣小麥“一噴三防”防治現場會在后方鄉小麥高產創建示范方召開,農用無人機亮相現場會。
3月30日,臺前縣召開綜合表彰大會,臺前縣拿出440萬元“紅包”,對在2014年度綜合工作、工業發展、農業農村工作、平安建設等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進行表彰獎勵。
最新統計數字顯示,至2014年年底,臺前縣農村公路達620.9公里,公路密度達到每100平方公里136.7公里,有力地促進了經濟發展,方便了百姓的生產生活。
2月12日,臺縣與中國華電集團河南分公司能源項目建設戰略合作協議簽約儀式在臺前縣舉行,中國華電集團公司河南分公司總經理、黨組書記、紀檢組長曲振堯,濮陽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李剛,臺前縣委書記常奇民出席并講話,縣長王俊海代表臺前縣與中國華電集團河南分公司簽署能源項目建設戰略合作協議,臺前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段升顯主持簽約儀式。市工信、國土、環保、發改等部門負責同志及我縣四大班子領導出席,各鄉鎮、縣直有關部門負責人參加。
據臺前縣水利局局長高宏介紹:2013年臺前縣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項目區位于后方鄉,涉及21個行政村,總人口3.47萬人,受益耕地面積3.1萬畝。
近日,臺前縣學前的各位領導在南樂縣教育局李局、教育股扈股長等人的陪同下蒞臨南樂縣學前教育中心進行參觀考察。
黃河水患讓村民吃盡了苦頭,搬出灘區,是解決黃河水患的好辦法,也是村民所期盼的,而搬遷到哪兒,搬遷的錢從哪里來,搬遷之后如何能讓村民住下來,讓企業持續發展,卻是馬樓鎮乃至整個臺前縣灘區村面臨的現實問題。
2013年5月16日上午,臺前縣教育局在縣實驗小學舉辦臺前縣教育內涵發展專家報告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