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網訊 (記者 宋向樂)“看完這些節目和《貪欲泥沼》的電影,感觸頗深。放寒假回去一定要多給父母和鄰居講講非法集資的危害。”今年非法集資案件頻發,對百姓造成的傷害難以估量。12月13日下午,河南省打擊和處置非法集資領導小組辦公室在省人民會堂舉辦防范、打擊和處置非法集資專題科教電影《貪欲泥沼》首映暨“處非宣講直通車”進基層活動啟動儀式,來自高校的李同學表示自己時有耳聞非法集資的事情,并表示會大力宣傳非法集資的危害。
《貪欲泥沼》首映
宣傳非法集資危害的撲克牌
撲克牌、電影、音樂小品,都是為宣傳非法集資危害
當天啟動儀式上,省直機關、省屬高校、企業以及各省轄市、省直管縣(市)處非辦等部門的2000余人集中觀看了我省攝制的科教電影《貪欲泥沼》和《構建和諧幸福家》等“處非宣講直通車”節目,并現場發放了防范和處置非法集資宣傳資料和宣傳品。
在現場,反映非法集資危害的音樂劇、小品等節目都讓人印象深刻,作為宣傳的重頭戲,電影《貪欲泥沼》以生動的案例給人以巨大震撼力。令大河網記者耳目一新的是,在宣傳手段上,還利用了撲克牌印制非法集資的危害及如何防御等內容來提供群眾的警惕心。
近年來,我省進一步加大防范和處置非法集資工作力度,非法集資案件數量、涉案金額、參與人數呈下降趨勢,“遠離非法集資,拒絕高息誘惑”逐步在全社會形成共識。
大河網記者了解到,2016年12月11日至2017年3月20日,省打擊和處置非法集資領導小組辦公室將在全省范圍內組織開展防范和處置非法集資百日宣傳活動,通過媒體宣傳、入戶宣傳、公益廣告、電影小品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以真實的素材、鮮活的案例,普及金融法律知識,引導廣大群眾遠離并自覺抵制非法集資,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切實從源頭上遏制非法集資活動,維護金融秩序和社會穩定。
講解非法集資危害
節目形式新穎
相關
案例:河南宣判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 夫妻店圈上億存款
11月30日上午,河南省淅川縣法院在該縣楚都廣場開庭審理了一起涉案金額高達1.05億元的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經該縣檢察院提起公訴,法院當庭以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分別判處被告人王建平、趙坤鋒有期徒刑六年零六個月,并處罰金30萬元和有期徒刑三年,并處罰金20萬元。該縣近千名群眾旁聽了庭審。
檢察機關指控,2009年,王建平、趙坤鋒夫妻倆合伙成立了淅川縣蜜源蜂專業合作社,趙坤鋒為法定代表人,王建平為總經理。2013年4月,王建平又與人合伙成立了淅川縣農民專業合作社協會,自任法定代表人。2013年5月至2015年3月間,王建平以兩個合作社名義開具股金單,以每月1.5%的利息非法吸收存款合計1.05億元。2015年9月24日,因無力兌付,王建平主動投案。此時,尚有1100余萬元存款未兌付。此外,檢察官在審查起訴階段還發現,王建平以股東身份參與了另一起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涉案金額高達8700余萬元,案發時尚有5400余萬元沒有兌付,遂一并追加起訴。
精心彩排的節目
音樂劇展現非法集資的危害
非法集資的常見手段
(一)承諾高額回報
不法分子為吸引群眾上當受騙,往往編造“天上掉餡餅”、“一夜成富翁”的神話,通過暴利引誘許諾投資者高額回報。為了騙取更多的人參與集資,非法集資者在集資初期,往往按時足額兌現承諾本息,待集資達到一定規模后,便秘密轉移資金或攜款潛逃,使集資參與者遭受經濟損失。
(二)編造虛假項目
不法分子大多通過注冊合法的公司或企業,打著響應國家產業政策、支持新農村建設、實踐“經濟學理論”等旗號,經營項目由傳統的種植、養殖行業發展到高新技術開發、集資建房、投資入股、售后返租等內容,以訂立合同為幌子,編造虛假項目,承諾高額固定收益,騙取社會公眾投資。有的不法分子假借委托理財名義,故意混淆投資理財概念,利用電子黃金、投資基金、網絡炒匯、電子商務等新名詞迷惑社會公眾,承諾穩定高額回報,欺騙社會公眾投資。
(三)以虛假宣傳造勢
不法分子為了騙取社會公眾信任,在宣傳上往往一擲千金,采取聘請明星代言、在著名報刊上刊登專訪文章、雇人廣為散發宣傳單、進行社會捐贈等方式,加大宣傳力度,制造虛假聲勢,騙取社會公眾投資。有的不法分子利用網絡虛擬空間將網站設在異地或租用境外服務器設立網站。有的還通過網站、博客、論壇等網絡平臺和QQ、MSN等即時通訊工具,傳播虛假信息,騙取社會公眾投資。一旦被查,便以下線不按規則操作等為名,迅速關閉網站,攜款潛逃。
21日,從鄭東新區管委會金融服務局了解到,日前,由中國金融博物館、鄭州市人民政府、中國金融啟蒙中心和金融時報聯合主辦的“打擊非法集資鄭州特展:風險與法治”在東區開展。據悉,本次鄭州特展將持續到2017年3月10日,市民可以前去參觀。
2.非融資性擔保企業以開展擔保業務為名非法集資,這個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發售虛假的理財產品,二是虛構借款方,以提供借款擔保名義非法吸收資金。即套用互聯網金融概念,設立所謂P2P網絡借貸平臺,以高利為誘餌,采取虛構借款人及資金用途、發布虛假招標信息等手段吸收公眾資金,突然關閉網站,攜款潛逃。
12月13日,淅川縣委書記盧捍衛主持召開處置非法集資專班匯報工作會議,聽取各專班工作開展情況匯報,安排部署年前處非重點工作。盧捍衛強調,處置非法集資工作涉及法律、行政、社會等各個方面,牽扯面廣、關注度高,各相關部門必須進一步夯實責任,加快推進。
12月13日下午省人民會堂舉辦了防范、打擊和處置非法集資專題科教電影《貪欲泥沼》首映暨“處非宣講直通車”進基層活動啟動儀式。
以十個月為投資期限,每月能領回10%的本金和8%的“宣傳費”;或是以二十個月為投資期限,投資20萬元為一單,第十一個月開始領取相應的本金和宣傳費,到期后能領取到103.7萬元。
以月息1%至3%或年息18%至25%的高利息,及承諾到期后保本保息為宣傳吸引手法,在無真實黃金、珠寶交易的情況下,向社會不特定人員吸收資金
男子黃璋寶以承諾高息回報為誘餌,通過推介會的方式對外宣傳,非法集資人民幣49億余元,并造成損失7億余元。
河南籍男子沈浩(以下均為化名)、趙新月借空殼公司,以高息為誘餌吸引300余人投資,共騙取近5000萬元。近日,株洲市蘆淞區法院以集資詐騙罪判處沈浩有期徒刑14年,并處沒收個人財產人民幣80萬元;以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對趙新月判處有期徒刑5年,并處罰金人民幣20萬元。
經該縣檢察院提起公訴,法院當庭以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分別判處被告人王建平、趙坤鋒有期徒刑六年零六個月,并處罰金30萬元和有期徒刑三年,并處罰金20萬元。
近年,非法集資手段不斷翻新,逐步向網絡平臺蔓延。為遏制互聯網金融領域的非法集資活動,今年以來,央行、銀監會等部門多次就互聯網金融領域的非法集資風險發布提示。謝亮表示,非法集資活動形式雖不斷變化,手段不斷翻新,但萬變不離其宗,突出的特點還是以高額返利、高息來吸引投資者。
近日,為進一步增強公眾防范非法集資意識和能力,履行社會責任,根據上級監管單位以及省行工作安排,交行河南省分行營業部組織員工到客流量大、人員結構復雜的鄭州科技市場開展防范非法集資宣傳教育活動。
12日,鄭州中院官方微信發布,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 河南省人民檢察院 河南省公安廳《關于辦理非法集資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1、非法集資刑事案件中,對于涉及人員眾多的,犯罪數額特別巨大的,危害結果特別嚴重的,特別是涉嫌集資詐騙犯罪的主犯,應當依法從嚴堅決打擊。
根據《工商總局關于印發2016網絡市場監管專項行動方案的通知》,今年5-11月河南工商部門將治理互聯網虛假違法廣告。相關部門對互聯網金融廣告的關注,源于以非法集資為代表的違法線上金融活動日漸蔓延。
5月10日,全省銀行業案防、安保、處非工作會議在鄭州召開。河南銀監局還聯合省公安廳、省通信管理局建立了反詐騙中心,共同打造了警企聯合、技術反制、以專對專、以快制快的工作模式,共止付凍結詐騙資金8300余萬元。
金融機構不是哈利波特,他不能變錢,在簽訂借款合同時應對借款公司做出全面的背景調查,不要輕信親戚朋友的推薦,才能最大程度的避免損失。(公開宣傳) 3、承諾在一定期限內以貨幣、實物、股權等方式還本付息或者給付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