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呂春榮 攝
中新網北京12月20日電(呂春榮)20日下午,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聯合麥可思研究院共同發布的“大學畢業生就業熱門城市非物質吸引力榜單(2016)”顯示,北京、深圳、上海位列前三。
據了解,本研究基于經濟學的效用理論展開,借鑒了國內外人口、就業與城市發展等領域專家的理論研究,通過對2015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后社會需求與培養質量抽樣調查數據回歸,計算出大學畢業生在城市的收入與在城市間因工作遷移所獲得(或失去)的物質消費差距,在控制通貨膨脹影響的基礎上,得出大學畢業生在各個城市愿意降低的收入,即各城市的各非物質吸引力。
該研究從中國147個百萬人口規模以上的城市中篩選出了大學畢業生就業的16個熱門城市,分別是北京、深圳、上海、廣州、杭州、廈門、南京、天津、寧波、鄭州、武漢、蘇州、成都、青島、重慶、西安,并對16個就業熱門城市的非物質吸引力進行分析。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麥可思研究院聯合研究發現,2015年,北京、深圳、上海對大學畢業生就業的非物質吸引力位列前三。
在16個大學畢業生就業熱門城市中,大學畢業生為了到北京、深圳和上海就業,每月愿意放棄的物質消費超過1000元。廣州、杭州、廈門、南京分別位列大學畢業生熱門城市非物質吸引力榜單的第四到第七位,大學畢業生為了到這些城市就業愿意每月放棄100-500元的物質回報。而其他大學畢業生就業熱門城市,需要通過提高相應金額的物質回報來吸引大學畢業生就業。
研究也指出,北京、深圳、上海三大城市非物質吸引力遠高于其他主要城市,即被調查的大學畢業生就業群體在同等效用下,愿意每月放棄1120元、1070元和1003元物質回報,來享受這三個城市為其工作和生活帶來的非物質回報。
此外,具有較大非物質吸引力的城市還有廣州、杭州、廈門、南京。非物質吸引力相對較弱的城市需要依靠增加相應的物質回報,才能補充因城市非物質吸引力不足而未達到理想情況下的個人效用實現,即需要增加一定的可支配收入,才能吸引更多大學畢業生選擇該城市作為就業發展的目標。(完)
20日下午,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聯合麥可思研究院共同發布的“大學畢業生就業熱門城市非物質吸引力榜單(2016)”顯示,北京、深圳、上海位列前三。
石建華副處長說,南陽理工學院的大學生通過該中介報名到蘇州打工不是學校組織的,學校也沒有參與其中。
教育部全國高等學校學生信息咨詢與就業指導中心主任張鳳有今天下午表示,對用人單位違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和規章的情況,高校畢業生可向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舉報、投訴。
9月19日早上7點,鄭州市百余名大學生從鄭州市曼哈頓廣場出發“暴走”向開封市金明廣場行進。
21世紀教育研究院13日發布的2014年教育藍皮書《中國教育發展報告(2014)》指出,2013年中國高校畢業生畢業時初次就業率為71.9%,其中,男生初次就業率顯著高于女生,此外,2013年高校畢業生月起薪的平均為3378元。
國務院常務會議推出促進大學生就業新措施 畢業生開“網店”可享財政貼息
高校就業率拼數字閃現出虛假繁榮,大學生找工作“拼爹”制造新的不公,工作好壞全憑拼運氣破壞了教育本質。面對2014年即將來臨的嚴峻就業形勢,代表委員們期待打碎大學生就業各種“拼圖”。
春節剛過,沈陽用工市場便呈現供需兩旺態勢。據了解,除了高薪酬“籌碼”外,招聘企業還推出了很多人性化的福利,如帶薪休假、報銷探親路費以及提供夫妻宿舍等等。” 對于小雯的想法,社會學者劉元認為,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學生就業“低就”應該習以為常。
記者昨天獲悉,人社部將從11月23日起,舉辦2013年全國人力資源市場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周活動。
對于大學生認為見習崗位工資低的問題,該工作人員說,大學生沒有經驗,企業在錄用時本身有顧慮,如果工資過高,企業在提供崗位時就會猶豫。
1月12日,新鄉市人力資源協會在年會上權威發布《2014年度新鄉地區大學生就業報告》和《2014年度新鄉地區企業用工調查報告》。報告提示,缺乏社會實踐經驗仍舊是大學生求職遇到的最大障礙,求職方法技巧欠缺也是高校畢業生求職中遇到的比較普遍的問題。
下午1點半是車管所下午上班時間,記者走訪其兩個辦事大廳,看到所有工作人員悉數在崗。走訪中,記者發現,在上班前一天就群發短信的不止一家,省民政廳、鄭州市住房保障和房地產管理局也是如此。
下午1點半是車管所下午上班時間,記者走訪其兩個辦事大廳,看到所有工作人員悉數在崗。走訪中,記者發現,在上班前一天就群發短信的不止一家,省民政廳、鄭州市住房保障和房地產管理局也是如此。
省會多家單位在春節裝飾上主打“寡淡”路線。
如今在開封一家化工公司中控室工作的李子鵬,收入遠高于一線工人,但在三年前,高中學歷的他還在上海一家地毯廠打工。像李子鵬這樣的技能型勞動者,我省目前有530.44萬人,他所參加的校企合作委托培訓也是我省“全民技能振興工程”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