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不斷加深,區域產業發展已不僅局限于國內,更要適應國際。促進一個區域經濟發展的因素很多,而“創新”絕對是必不可少的。
“十三五”開局之年,“創新”二字已不僅限于產業,更是到達了思想、思維范疇,創新思想,成為加快經濟發展的根本關鍵。這種創新,在于職能轉變、在于機制開拓、在于執政者的“腦筋”。
說到創新,今年3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落地,河南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成功入選。筆者認為,創新是引領鄭洛新示范區發展的第一動力,而“先行先試權”無疑是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手中獲得的最大“紅利”。這一國家級“紅利”落地,關鍵讓各個區域擁有了自主創新權、自主發展權、自主改革權。
三座城市相比,新鄉這座看起來并不“突出”的城市,卻展現出了“創新產業”方面的基礎與實力,此次入圍國家級示范區,更是將新鄉推向了中原崛起的風口。
筆者曾多次來到新鄉考察產業發展和集聚區建設,發現在其產業發展過程,“自主創新”的特點,表現的一覽無余。
筆者發現,新鄉的產業集聚區著力發展高端裝備制造、電子信息和科技服務三大主導產業,以培育“千百億”優勢產業集群為抓手,集群發展為主要途徑,打造了特色鮮明的電子信息產業示范基地、高端智能產業示范基地、科技服務集聚發展示范基地。
同時,因有高校為依托,這座小城還搭建了人才、技術、信息集聚的創新創業平臺,而至于政府體制機制的改革,在各個中原城市中有目共睹。
筆者曾與新鄉市委書記舒慶交流,這位執政者表示,新鄉國家產業集聚集群創新發展綜合改革試點、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等載體,吃透政策、用足政策,解放思想、加大力度,以產業集聚集群發展需求、企業發展需求為導向,圍繞“人無我有、人有我優、注重質量、降低成本、環境保護”等原則,加快推進各類平臺建設,進一步促進產業集聚集群創新發展,不斷壯大產業集群規模、優化產業發展生態,帶動經濟發展。
在新鄉市委書記舒慶看來,各類平臺是產業集聚集群創新發展的“吸鐵石”。加快各類平臺建設,根據企業需求搭建或引進一些有效平臺,不僅能夠集聚要素、激發活力,幫助企業降低成本,吸引更多相關企業集聚,更能形成產業發展良性循環,營造良好的產業生態環境。
新鄉高新區強化戰略先導地位,突出“高”和“新”,輻射區突出“專”和“精”,形成示范區優勢互補、錯位發展、特色明顯的產業格局。新能源動力、生物制藥、生化制品等產業逐漸發展為了龍頭。
可以看出,新鄉以產業為主,多方面發展不同平臺,促進創新,從而達到產業發展的目。很多新型產業在新鄉孕育而出,通過不斷創新,成為了當前的支柱。
這是明顯的產業轉型升級,也是一個城市的變革與創新。在今年河南省十次黨代會提出“四個強省”的戰略,新提出的“四個強省”是指建設先進制造業強省、現代服務業強省、現代農業強省、網絡經濟強省。
“十三五”是河南加快轉型升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經濟新常態下,河南要破解增長動力衰減、資源環境約束加大的現實矛盾,最關鍵的是要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加快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由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
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就是要把創新驅動作為區域發展的主導戰略,使創新貫穿于經濟、社會、文化、生態文明等各領域、各環節和發展的全過程。
由“大”變“強”這一字之變,體現的是標準之變,說明河南未來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要適應變化,適應向“強”的發展,筆者認為,區域要圍繞制造業、服務業、現代農業、網絡,從四個方面發展。
一、創新,達到區域均衡、載體實踐、培養內升動力、優化市場環境的創新局面;二、平臺,著力打造招商引資的平臺,科技孵化的平臺,人才引進的平臺,品牌集聚的平臺,自主研發的平臺;三、服務,政府應繼續加強服務意識,不要讓體制束縛了科技企業的發展;四、升級,推進產品升級、創新升級和人才升級。
“機會永遠是給有準備的人”。伴隨著“一帶一路”國家戰略深入實施,內陸城市機遇越來越多。作為我國中部地區“樞紐”,河南承擔“一帶一路”中部橋頭堡的地位,包括新鄉在內的關鍵性城市,則在機遇來臨的同時,也面臨著挑戰。
筆者看來,國家建設“一帶一路”的東風,為新鄉帶來了加快經濟發展的新機遇。新鄉應思考如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智慧打通,高新技術如何與跨境電商合作。新鄉要與鄭州高新區、洛陽高新區進行良好的互動,從而帶動輻射全省高新區的發展,乃至整個中西部的發展。
未來的發展中,各城市展所長,錯位發展,之間互相借力,互為補充。發揮新鄉的產業優勢和創新資源優勢,營造激發創新創業活力的生態系統,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實現重點突破。
強省之路,任重道遠。筆者相信,隨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在河南不斷深入,各城市將“結伴”邁向“一帶一路”,為中原崛起助力添彩。(作者是中國產業集聚研究專家)
“門前斷頭路的打通為我們帶來了更多的客源,對于拉動經營起到了促進作用。屆時,西至夏耘路,東至崇文路,南至長安大道,北至新平寶大道將形成一個完整的城市道路網絡,道路交通將更加暢通。
昨日上午,市政協召開專題協商會,組織部分市政協委員,圍繞“產業集聚區提質發展”議題,與市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協商座談。秦海彬指出,市十一次黨代會明確提出,要筑牢工業強市根基,實現產業集聚區上規模、上水平、上層次。
11月7日,2016中國(鄭州)產業轉移系列對接活動在鄭州開幕。未來越來越多河南制造,也將通過“一帶一路”戰略,通過跨境電商的方式,開啟“走出去”這條產業轉移的新方向。
正是在這個時間節點,河南作為“最早吃螃蟹的人”之一,選擇了建設產業園區升級版:產業集聚區,更加注重產業園的市場化、專業化和集聚化。這是鮮易完成的第一次進化:成為了肉類產業鏈整合商的生產型企業,并積極參與到河南產業集聚區創業期中來。
4月15日,為期3天的2016年全省重點項目暨產業集聚區建設觀摩點評活動啟動。組:省政協主席葉冬松,省委常委、宣傳部長趙素萍,副省長張維寧及各省轄市常務副市長、省直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參加,觀摩點評信陽、駐馬店、周口、商丘4市;
三年前,2013年春天,郭庚茂擔任河南省委書記,謝伏瞻當選河南省省長。2013年以來,時任省委書記的郭庚茂、省長謝伏瞻不但多次對河南產業集聚區建設“謀篇布局”,還三次帶隊,深入到全省十幾個產業集聚區進行觀摩點評。
8月25日,全市加快產業集聚區提質轉型創新發展工作會議在項城市召開。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劉保倉,副市長王田業,市政協副主席、市發改委主任程新華以及市政府秘書長張繼林出席會議。劉繼標要求,要把提質轉型創新發展作為全市產業集聚區實現升級轉型的重要抓手,通過提質轉型創新發展,促進縣市區工業經濟升級轉型,做大做強縣域經濟。
根據《方案》,2015年,我省將以集群、創新、智慧、綠色發展為方向,進一步促進產業集聚區提質轉型創新發展。
7月27日,唐河縣產業集聚區內的億達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的技術人員正在研發新產品。該縣產業集聚區成立省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個,縣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3個,被確定為“河南省知識產權優勢產業集聚區”。
7月20日,唐河縣產業集聚區光電電子產業園的技術工人們正在無塵車間忙碌。今年,該縣800多名返鄉農民經過培訓后,在當地產業集聚區實現了就業,平均月薪達3000元。
5月13日,記者從省發改委獲悉,省產業集聚區發展聯席會議辦公室日前通報了2014年度產業集聚區動態調整情況,5個專業園區晉升為產業集聚區,7個產業集聚區因未達門檻標準被調整為專業園區。
5月13日,記者從省發改委獲悉,省產業集聚區發展聯席會議辦公室日前通報了2014年度產業集聚區動態調整情況,5個專業園區晉升為產業集聚區,7個產業集聚區因未達門檻標準被調整為專業園區。
古老的周口正在抓住改革進程中的每一個機遇,煥發出早已久違的勃勃生機。
4月18日,河南日報“四個全面”大家談第三站走進湯陰,在湯陰縣產業集聚區舉行。王永輝(湯陰縣發改委主任):目前,湯陰縣產業集聚區有10多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有近10家市級企業技術中心,縣政府專門設立了1個億的主導產業基金和5000萬的創新基金,扶持企業創新。
4月18日,河南日報“四個全面”大家談第三站走進湯陰,在湯陰縣產業集聚區舉行。目前,湯陰縣產業集聚區有10多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