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頂山晚報記者 王春霞
11月18日中午,寶豐縣周莊鎮崔莊村葉氏姐弟來到平頂山晚報反映,他們的母親聽信別人宣傳服用一種“藥”治病,不料幾天前,母親因內分泌代謝紊亂、腦出血住進了鄭州一家醫院的ICU病房(重癥監護室)。“我們現在才知道,這種東西根本就不是‘藥’,甚至連保健品都不是。希望媒體能曝光,別讓它再這么害人了。”姐姐葉芳芳提著一兜4000多元買來的食用菌制品,氣憤地說道。
患者家屬反映:
母親服用食用菌制品治病,不料卻住進了重癥監護室
據葉芳芳姐弟介紹,母親名叫張梅,今年55歲,患高血壓、糖尿病、腦梗等慢性病已多年,平時服著藥,生活能自理。今年10月,經親戚介紹,銷售者申某從經銷商孫某處拿貨,然后賣給母親8盒所謂的“藥”,售價4000多元,說是吃了能治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母親從10月23日開始飯前服用這種“藥”,飯后服用醫院開具的正常用藥,一開始曾出現胃脹、頭疼、頭暈、乏力等癥狀。給孫某打電話,孫某說這是剛服用產品出現的正常反應,讓繼續服用。不料,11月9日,母親出現四肢無力、吐字不清等癥狀,他們遂將母親送至醫院救治,醫生診斷說母親內分泌代謝紊亂、血糖高且大面積腦出血。11月12日,母親病情加重,昏迷不醒,被轉至鄭州大學第五附屬醫院,現在重癥監護室。
葉家姐弟認為母親病重與近段時間服用的“藥”有關,11月17日曾找到申某及孫某理論。這時,他們才搞清楚這種“藥”是一種食用菌制品,甚至連保健品都不是,只是一種普通食品。他們提供了一份情況說明,上面有孫某的簽名及“以上情況屬實”字樣。“如果他們一開始沒說吃這能治病,只說是食品,我們能花幾千塊錢去買?我們傻了嗎?”葉芳芳的弟弟說。
從葉家姐弟提供的當時購買的幾盒食用菌制品來看,一些褐色的藥片狀顆粒裝在塑料瓶內,瓶體顯示的商標下有“信邦迪福”4個字,注明有“食用菌制品”字樣,宣稱是“來自大自然的禮物、 天然植物性原料”。整個瓶體上未見療效方面的宣傳,標注的是一個食品生產許可證編號,總經銷為武漢禮岸商貿有限公司,生產企業為臨沂信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記者看到,其中一種名為坤柔的食用菌制品的配料為:灰樹花、淮小麥、香菇、茯苓、白扁豆、蜂蜜、麥芽糊精、乳糖及食品添加劑等。
經銷商稱:
這是食品并非藥品, 是用來調理慢性疾病的
當天下午1點多,記者以想購買食用菌制品為名與銷售者申某取得聯系,她很警惕,詢問誰想吃,說自己沒有產品,需找經銷商孫某去拿。隨后記者與她約好在孫某家所在的鬧店鎮劉集村見面,再一起去孫某家。但記者在劉集村橋頭等了半個多小時,也未見到申某的身影。
當天下午3點多,葉家姐弟電話約孫某說事,隨后記者在鬧店鎮衛生院東墻外見到了孫某。
記者亮明身份后,詢問張梅服用其提供的食用菌制品等情況。孫某說,他銷售的食用菌制品并非藥品,而是食品,是用來調理慢性疾病的,這一點他從未改過口。他認為,現在并無證據顯示張梅發病是服用他提供的食用菌制品造成的。
記者問銷售食用菌制品是否在工商等部門辦理手續,孫某稱沒有。記者問他家中現在有無產品,他說沒有,產品都是有需要時郵寄回來。對于張梅家人指責其夸大療效、搞傳銷的說法,他予以否認,稱自己是直銷。
昨天上午,記者登錄國家商務部網站直銷行業管理信息系統查詢,在該系統公布的所有直銷企業名單中,未能查到“信邦迪福食用菌制品”或者臨沂信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目前,葉家姐弟已投訴至寶豐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和當地工商部門,相關部門正對此事展開調查。
康源春長期從事食用菌科研、推廣、示范基地建設等工作,在食用菌規模化、工廠化生產領域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
近來在網絡等信息平臺不時出現的諸如“蘑菇到底該不該吃?”、“蘑菇還是少吃一點吧”等信息,宣稱蘑菇對重金屬富集的能力特別強,且會危害健康,這讓關注食品安全的老百姓對蘑菇“望菇心嘆”。
在帶領群眾發展食用菌種植的同時,他還經常在菇棚里和鄉親們交流經驗,鼓勵大家共同致富。
12月9日,虞城縣豫東花卉有限公司的工人正在采收食用菌。
由中國蔬菜流通協會、中國綠色農業聯盟、中國食用菌商務網共同主辦的“2013年全國食用菌新產品新技術暨產銷對接大會”,日前在河北石家莊舉辦。
為促進以食用菌為代表的特色農產品出口,三門峽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多措并舉,積極幫扶。
3月27日,全國食用菌創新發展大會暨盧氏羊肚菌推介交流會在三門峽落下帷幕,會議由中國鄉鎮企業協會食用菌產業分會和中國食用菌商務網聯合主辦,河南九龍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辦。
今年我家種香菇1.2萬袋,收益6萬元不成問題。”昨天,河南省泌陽縣馬谷田鎮茨園村葉灣組64歲的村民王功營說。
樹林下種植食用菌可以遮光,每年能多收一茬
吸引外出務工人員95%返鄉,標準單棚效益將達10萬~15萬元
冬季溫差的拉大,使得原在菇棚外的害蟲紛紛進棚危害,加劇了食用菌蟲害的防治難度
“截至2013年底,三門峽食用菌出口964.16噸,貨值1636.23萬美元,折合人民幣1億多元,比2012年同期增長10倍以上。截至目前,已為食用菌、蘋果及果汁出口企業減免收費30余萬元,為企業發展帶來切實的優惠。
該企業巧抓商機,利用栽培架下的空間成功試種無公害食用菌,每畝增加收入近萬元
8月22日,河南世紀香食用菌開發有限公司包裝車間內,一罐罐食用菌產品擺放整齊,工人們正在緊張裝箱。該村積極探索林業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大面積種植葡萄,利用葡萄樹之間的空地進行立體種植,套種辣椒、西瓜等經濟作物。
8月22日,河南世紀香食用菌開發有限公司包裝車間內,一罐罐食用菌產品擺放整齊,工人們正在緊張裝箱。該村積極探索林業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大面積種植葡萄,利用葡萄樹之間的空地進行立體種植,套種辣椒、西瓜等經濟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