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多么可怕的字眼,從2011年11月16日被查出胃癌到現在,七旬老人趙家貴,沒有畏懼,反而樂觀豁達,5年寫12本打油詩,就是為了對抗癌癥,不僅記錄了他與疾病的抗爭史,而且傳遞著他對生活的熱愛。
翻開趙家貴的日記,“一個癌癥患者的日記”一行字躍然紙上,尤為醒目。
這讓原本糾結于如何開口采訪的記者,甚為驚訝。
趙家貴,今年71歲,家住山水世界城。癌癥并沒有奪走老人身上的陽光,反而讓他樂觀開朗,豁達寬容。你看,這份心境,讓他的體重從患病初期的120斤增長至144斤,而且他看起來面色紅潤,精神飽滿。
患病這5年,老人寫下了12本打油詩,這讓他引以為傲。“從得知自己得了胃癌那天,我就開始寫打油詩。一天一首,從未間斷。”老人笑呵呵地說。
一頁頁地翻開,日記以打油詩的形式,記錄了老人從發現癌癥到對抗癌癥的點點滴滴,字里行間也滲透著濃濃的親情。摘錄如下:
“患癌這件事,我感覺沒有什么需要隱瞞的,也沒什么大不了的。雖然家里人的心情都變了,但我自己的心態還是比較積極的。”趙家貴說,“我現在很健康,這首先是因為醫治及時得當,其次是我以正確的心態對待。”
除了他與“腫瘤君”抗爭的經歷,日記還記錄了他繁瑣但不失趣味的生活。比如,他去南街一趟,回來就寫了一個《逛南街菜市場》:“南街菜市去閑轉,各樣蔬菜一應全,商戶云集客戶滿,入眼簾,春夏秋冬四季鮮,個把小時轉半圈,專門尋找活魚攤,賣魚加工不收錢,真方便,我買一條二斤半。”
他的老伴在一旁說:“這5年來,寫打油詩他從未間斷,這已經成了習慣,每晚晚上睡覺前,把一天的生活回想一下,記錄下來。”趙家貴寫打油詩寫得高興,他的老伴也感到欣慰。
去年,老兩口一起外出旅游,趙家貴隨身帶著日記本,視若珍寶。老伴補充道:“出去旅游難免不如在家里方便,可他喜好這個,出門必須帶著日記本,堅持每天寫。”
“通俗寫法,就事敘事,不成文風,一堆笑料,無所顧及,只作日后回憶。”正如趙家貴寫在日記扉頁的話那樣,他樂在其中而已。
趙家貴老人的樂觀值得我們學習,祝福他繼續快樂地生活。
鄭州市一個化妝品小店曾經失火,去年店主作打油詩甩賣存貨、轉讓小店。
泰州市濱江工業園區楊灣村村民馮愛慶寫給梁上君子的一首打油詩。
梁上君子暫別忙, 聽我把話說端詳,我家本和別人是一樣,只因天降大禍來一場,白血病落在兒身上,求醫問藥十三載,弄得傾家蕩產家徒四壁墻。” 這是泰州市濱江工業園區楊灣村村民馮愛慶寫給梁上君子的一首打油詩,家徒四壁的他不堪竊賊屢次光顧,在家中留詩一首,希望竊賊能夠手下留情。
梁上君子暫別忙, 聽我把話說端詳,我家本和別人是一樣,只因天降大禍來一場,白血病落在兒身上,求醫問藥十三載,弄得傾家蕩產家徒四壁墻。” 這是泰州市濱江工業園區楊灣村村民馮愛慶寫給梁上君子的一首打油詩,家徒四壁的他不堪竊賊屢次光顧,在家中留詩一首,希望竊賊能夠手下留情。
11歲男孩創作《學生很忙》、《十一很忙》等,“我眼中的大人們有點荒謬”
原來,這幾人是農民工,來自新鄉衛輝市,念打油詩的是包工頭韋軍亭。”韋軍亭說,這座橋在衛輝市上樂村鎮皇甫村,是河南乾坤路橋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 韋軍亭稱,衛輝市交通局一位杜姓局長負責此事。
陳建斌感嘆:在微博上寫的這些打油詩,達不到發表的標準,首次發到微博就是玩玩,沒想到圍觀者、叫好者眾多。
“居民店家聽我言,搞好防范過大年;過年你忙他不忙,小偷夾包要提防……”的“打油詩”近日在民權縣廣為流傳,這是該縣公安局程莊派出所社區民警張宏軒在春節前自創的保平安提示警句。
最引人關注的是甫奪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莫言重要作品的手稿。在這些由山東莫言文學館提供的手稿上,不僅有著莫言作品真實的改動痕跡,還有其捐贈給文學館時的心聲袒露,讀來令人忍俊不禁,更為之動容。
個人是渺小的,依靠單位或“關系”才有力量
個人是渺小的,依靠單位或“關系”才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