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獻者家屬與親人遺體告別
一場突發的腦溢血,奪走了45歲楊先松的生命。昨天,當家人得到這個噩耗后,悲痛之余,替他捐出了肝、腎和角膜,“他還有兩個未成年的孩子,希望孩子長大了,會覺得他爸爸很偉大。”楊先松的哥哥楊先虎流著淚說。
楊先松是四川資陽人。多年前,他來到河南尉氏并在尉氏安家,之后一直在一個桶裝水廠打工。
11月13日,他突發腦溢血,被緊急送到當地縣醫院,因為病情加重,又被轉送到鄭大一附院,但當時他的瞳孔已經開始放大,一番搶救后,楊先松還是被判定為腦死亡。
“兩星期前,爸爸還和我一起吃飯呢,那時他還問我學習好不好,叮囑我別餓著凍著。”提起爸爸,14歲的敬宇泣不成聲。一旁,11歲的妹妹敬雯默默抽泣。
得知可以捐獻器官,楊先松的家人在悲痛之余,一致同意捐出他的器官。
“他很有愛心,經常參加無償獻血等活動,如果他知道了,應該也很樂意。”楊先虎說。
“爸爸的器官捐給有需要的人,就讓別人替爸爸好好活著。”敬雯含著淚說。
昨天,楊先松的家人簽署了器官捐獻協議書。當天,楊先松捐出了肝、腎和角膜。“他的一個肝臟和兩個腎臟分別讓三個器官終末期患者獲得重生,一對角膜將讓兩人重見光明。”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李猛說。
而楊先松也成為我省第555例無償器官捐獻者。來自省紅十字會的統計顯示,截至目前,全省共有555例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獻案例,共捐獻器官1641個,所有捐獻器官均依法依規成功完成移植手術,1600余名終末期器官衰竭患者的生命得以延續。
據國家衛生計生委統計,我省公民逝世后捐獻器官總數全國排名前6。截至9月30日,今年全省共實施人體器官移植手術746例,比去年全年多153例,其中公民逝世后捐獻器官手術達639例(2015年407例),占人體器官移植的大頭。(記者 李曉敏/文 平偉/攝影)
得知可以捐獻器官,楊先松的家人在悲痛之余,一致同意捐出他的器官。
據介紹,截至9月30日,今年全省共實施人體器官移植手術746例,比去年全年多153例,其中公民逝世后捐獻器官手術達639例(2015年407例)。我省2015年登記維持性血液凈化的尿毒癥患者20000多人,2015年開展的腎臟移植例數僅有465例,胰腎及肝腎聯合手術各兩例,肝臟移植手術也僅有124例。
2015年9月,賓毅到南寧出差時,在南寧市衡陽路橋東附近看到兩名大學生受了傷,他立即駕車將他們送往醫院救治……” 而接受賓毅器官移植的患者和親屬也表示,在生命走到盡頭時,他們也要捐獻自己的器官,回報社會。
近日,一位年輕媽媽在浙江一醫院誕下雙胞胎,卻因妊娠急性脂肪肝昏迷,搶救50多天后腦死亡。“捐出器官可以讓生命延續,就像我女兒依然活在人世”,年輕媽媽的父親說。(央視記者梁燁 劉浪)
裴富才老人的兒子裴天文,在深圳市打工時突發腦溢血,不幸身亡。”昨日,廣州總醫院器官獲取組織辦公室主任李鵬告訴記者……
裴富才老人的兒子裴天文,在深圳市打工時突發腦溢血,不幸身亡。”昨日,廣州總醫院器官獲取組織辦公室主任李鵬告訴記者……
捐獻的人體器官,已經成功移植在3名患者體內。
小奧的父母替兒子做決定捐獻器官的,而這同樣也是他本人的意愿。
省紅十字會協調員問他的家人,小奧生前是否表達過器官捐獻的意愿。小奧的肺通過網絡配對,被送往無錫市人民醫院,在那里移植給了另一位患者。”小奧的爸爸笑了,媽媽笑了,哥哥也笑了,這大概是平時就愛逗樂全家人的小奧,留給他們最后一個梗了。
曾因“一碗愛心面”感動綠城的面館老板李剛撒手人寰,離開了曾給予他溫暖、讓他無比眷戀的城市。據國家衛計委統計,中國每年約有30萬人需器官移植,但僅約1萬人能獲得移植器官,其原因是捐獻器官源匱乏。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委員黃潔夫介紹,截至今年8月14日,全國共完成公民身后自愿捐獻器官2107例,獲取捐獻器官5787個,通過移植手術,挽救了5000多位患者的生命。
救不活自己,去救他人。
24日,四川省衛生廳黨組書記、廳長沈驥在《人體器官捐獻志愿書》上簽署了自己的名字,成為一名愿意在逝世后捐獻人體器官的志愿者。“他是四川第一個簽志愿書的在職廳級干部”,四川省紅十字會造血干細胞資料庫管理中心主任陳力強說,成為一名器官捐獻志愿者是沈驥多年的心愿。
我省9月1日起已開始啟動捐獻器官由計算機系統自動分配,主要以三個原則為基礎:第一是病情原則,會做專業的器官評分;第二是就近原則;第三是年齡原則,孩子要優先于老人。據悉,從2010年開展捐獻試點以來,河南共有91例成功完成器官捐獻,挽救了295名重癥患者。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感染外科,成立了相對獨立的器官獲取組織,并選調醫生轉型為專職的器官捐獻協調員。史建新和兩位同事趕到潞河醫院,與王先生的家屬溝通,家屬簽署了器官捐獻志愿書和知情同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