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洛陽市伊濱區寇店鎮西朱村南約700米處發現一處墓葬,出土陶器、鐵器、銅器、漆木器和少量玉器以及100余件石質“遣冊”。根據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初步判定,該墓葬是曹魏時期的一座高等級貴族墓葬。
村民遷墳發現曹魏大墓
據介紹,墓葬為長斜坡墓道明坑墓,東西向,未見封土。墓葬土壙東西全長約52米,口部距墓底深約12米。墓室土壙近長方形,東西長約18米,南北寬13.5米。
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官網介紹,2015年7月19日,在西朱村村民遷墳過程中,發現了墓道的封土,由此發現了這座大墓。因存在被盜掘的隱患,經國家文物局批準后,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對墓葬進行搶救性發掘。
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史家珍說:“該墓葬平面呈甲字形,有七層臺階,這是曹魏時期高等級貴族墓葬的特點。墓葬盜擾嚴重,甚至大部分墓磚都已被盜走。根據盜洞判斷,該墓葬早在宋代就已被盜。”
墓主疑為魏明帝皇后
當地媒體報道稱,雖然被盜嚴重,但墓主人的等級不低。首先是前室磚壁上依稀留有壁畫的痕跡,其中有祥云、宴飲等圖案。其次,出土的文物中不乏許多有分量的文物,共出土陶器、鐵器、銅器、漆木器和少量玉器等400余件。
據悉,出土的文物中約一半都是一種被稱為“遣冊”小石牌,每塊石牌上都有文字,寫著諸如“釜一”、“炊帚一”等字樣。考古專家介紹這些石碑是記載陪葬品的標簽,通過石牌可以看出,隨葬品既有珍貴的珠寶、玉器、絲綢,也有再平常不過的大豆、小麥、粳米。特別是該墓出土的石牌顯示,墓主人陪葬有相當數量的梳妝類器物。
“結合出土器物和相關文獻記載,該墓葬的主人可能是魏明帝曹叡皇后郭氏。”史家珍說。
墓附近將建“考古實驗工廠”
截至目前,該墓葬的發掘工作已接近尾聲。同時,通過對周邊的調查鉆探,考古人員在墓葬東側400米的山崗上發現了一座規模更大的墓葬,亦為東西朝向,未見封土。經初步勘探,墓道長約40米,寬約10米。
史家珍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未來當地可能會在該曹魏大墓附近建一個“考古實驗工廠”,讓公眾有機會近距離感受考古工作。“我們就地在曹魏墓建造一個展示廳,讓公眾可以看到整個墓葬,同時旁邊再建一個‘考古實驗工廠’,科研人員可以在里面進行考古實驗,也會策劃一些公眾參與的項目,讓公眾與考古零距離接觸。”史家珍說。
文/本報記者 屈暢
近日,河南省洛陽市伊濱區寇店鎮西朱村南約700米處發現一處墓葬,出土陶器、鐵器、銅器、漆木器和少量玉器以及100余件石質“遣冊”。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史家珍說:“該墓葬平面呈甲字形,有七層臺階,這是曹魏時期高等級貴族墓葬的特點。
由于曹魏墓葬在中國整體墓葬制度中起到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因此每一次曹魏墓葬的發掘都更顯得意義重大。墓葬選址極為考究,臨近洛南東漢帝陵的控制地帶,北面為漢魏洛陽城閶闔門中軸線稍偏東,西側為曹魏時期祭天的圜丘。
昨日,國內的近20名考古方面專家齊聚洛陽,現場對該墓葬形制、出土器物進行查看,今日還將針對該墓葬展開研討。
近日,河南省洛陽市西朱村一處大型墓葬發掘工作接近尾聲,根據考古專家判斷,此墓為曹魏時期大型墓葬。這些歷經千年的圓形封土堆,是東漢時期墳丘形制從西漢時期流行的方墳逐漸過渡到圓墳的實證。
近日,河南省洛陽市西朱村一處大型墓葬發掘工作接近尾聲,根據考古專家判斷,此墓為曹魏時期大型墓葬。新華社記者 李賀 攝 近日,河南省洛陽市西朱村一處大型墓葬發掘工作接近尾聲,根據考古專家判斷,此墓為曹魏時期大型墓葬。
2015年7月,洛陽一村民遷墳時意外發現一座大墓。安陽曹操墓發現之時,60多塊“魏武王常所用”刻銘石牌,是將該墓定性為曹操高陵的重要依據,也是隨后曹操墓真假之爭的關鍵所在。
記者近日從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河南省洛陽市伊濱區寇店鎮西朱村南約700米處發現一處墓葬,出土陶器、鐵器、銅器、漆木器和少量玉器以及100余件石質“遣冊”。根據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初步判定,該墓葬是曹魏時期的一座高等級貴族墓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