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網訊(記者 閆云 通訊員 邊芳)地處黃河灘區、十年九澇、地少人多、遠近皆知的貧困村沙灣村村民董玉玲終于有了一份收入,全國貧困縣河南濮陽市臺前縣許多像董玉玲這樣的貧困人口正日益撥去窮根。這是中國移動利用大數據推進精準扶貧工作濮陽試點傳來的最新捷報。大數據幕后畫像,使得當地精準扶貧有了導航圖,從而實現了落地實、見效快、惠澤廣。
目前我國貧困人口超過7000萬,扶貧開發依舊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突出短板”。當前,我國扶貧開發工作已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沖刺期,作為扶貧攻堅的重要力量,中國移動充分發揮信息化技術優勢,積極建設智慧精準扶貧系統,并在濮陽等地開展試點,幫助有關部門用大數據開展精準扶貧。
智慧精準扶貧系統依托中國移動在IT和數據方面的資源及能力,具備精準識別、精準匹配、精準幫扶與精準管控等功能,可以實現貧困組織(縣/村等)、貧困戶、貧困人口的精準識別,加強幫扶干部、黨員和貧困對象的精準結對匹配,直觀呈現政府扶貧和愛心人士扶貧等各類項目的幫扶需求,并對項目進行監測與效果管控。系統不僅可以在電子屏上精準顯示貧困戶、幫扶黨員干部和第一書記的數據信息,還能通過數據圖表分析出貧困人口致貧原因、務工狀況、文化程度,圖文并茂,一目了然。對于一線的扶貧干部來說,通過精準扶貧手機客戶端不僅可以學習了解扶貧政策,記錄總結日常幫扶工作,還可以為貧困戶鏈接的扶貧項目進行精準紀錄,實時查詢項目進展和脫貧進度。目前已完整錄入了濮陽市63833個貧困戶和201418個貧困人口的詳細信息,高效服務全市19522名扶貧干部。
系統的上線運行,實現了不同貧困家庭與愛心人士、愛心企業的精準對接,為濮陽市貧困群眾搭建了一個更為廣闊的脫貧平臺。據臺前縣委書記常奇民介紹,大數據可幫助臺前縣分析貧困戶年齡分布、務工狀況、文化程度、致貧原因,更精準地制定扶貧方案。短短幾個月,臺前縣就新建和改建扶貧就業基地124個,平均三個半村子就有一個能打工掙錢的服裝箱包的加工廠。如董玉玲一家四口只有兩畝地,以前主要靠丈夫打零工掙些錢,她想出門打工,可由于要照顧老人和孩子一直沒能成行,現在則兩邊都可兼顧了。
談起使用中國移動精準扶貧手機客戶端的體驗,臺前縣一線的扶貧干部趙振說,現在他隨時都可以把走訪貧困戶所了解的情況記錄下來,并且系統會及時更新,節省了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
智慧精準扶貧系統在濮陽落地帶來的顯著效果,深受當地扶貧干部和貧困人口的歡迎,也引起了有關部門和媒體的高度關注,國務院扶貧辦等單位前往實地調研,中央電視臺等媒體進行了專題報道。
作為國家級幫扶單位,中國移動一直不遺余力地開展扶貧工作。“十二五”期間,中國移動承擔了黑龍江省樺南、湯原縣,新疆自治區疏勒、阿克陶、洛浦縣共兩省五縣的扶貧任務,五年間選派6名干部赴受援縣掛職,投入扶貧資金4090萬元,主要用于基礎設施建設、產業開發、文化教育、扶貧解困和捐資助學。“十三五”時期,中國移動將積極實施“大連接”戰略,充分利用大數據等信息化技術優勢,進一步推動精準扶貧落地。
只有解決了貧困問題根源,才能讓貧困地區民眾都能得到幫助,讓最需要政府關心的群眾得到實惠,讓貧困地區的人們都能過上小康的生活。
10月30日上午,確山縣竹溝鎮西王樓村委大院里,著名相聲演員、河南衛視推出的國內首檔使命類大型公益扶貧節目《脫貧大決戰》特約記者和公益觀察員牛群,宣布西王樓村第三屆“美麗羊”大賽一等獎花落誰家。
虞城縣聞集鄉結合自身條件和產業優勢,因地制宜、因戶施策、因人定方,貫徹差異化和個性化幫扶脫貧理念,立足當前、著眼長遠,以轉移就業和產業扶持為突破口,在精準扶貧的道路上探索出一條卓有成效的新路子。
為推動精準扶貧工作深入開展,解決貧困村群眾就醫難問題,10月21日,經駐馬店市財政局積極協調,邀請市中醫院的專家來到市財政局扶貧點--蟻蜂鎮小鄧莊村開展為期一天的扶貧義診活動。
扶貧路漫漫其修遠兮,還需自上而下轉變觀念,以“精準”為筆,以“真心”為紙,凝心聚力,一絲不茍,才能實現脫貧攻堅的夢想!
幸福夢連著小康夢,小康夢連著中國夢,創新扶貧模式,堅定脫貧決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才能搞好精準扶貧工作,早日致富。
臨近年底“摘帽大考”,蘭考扶貧干部的工作是否扎實?脫貧效果究竟如何?今天,央視綜合頻道和新聞頻道并機直播的《朝聞天下》欄目推出了七集系列報道。
10月11日,確山縣第一人民醫院巡回義診專家醫療隊來到瓦崗鎮邢店村開展 “精準扶貧,送醫下鄉”義診活動。此次義診得到了市人防辦機關黨委副書記、駐邢店村第一書記史留杰的大力支持。
生態扶貧是一種較新的、正在探索的、意義多元的扶貧方式,雖起步較晚,但意義重大,潛力巨大。
在實現全面小康的最后四個年頭,剩下的貧困縣、貧困戶都是難啃的“硬骨頭”, 如何與時間賽跑,如期完成全面小康這個民生答卷, 既考驗政府的智慧,也考驗政府的發展定力。
為促進農業生產轉方式、調結構、補短板、促改革,達到提值增效、實施精準扶貧的目的。7月29日,駐馬店市農業推廣協會農業技術人員徐國賀一行,頂住炎熱、冒著酷暑來到正陽縣付寨鄉章寨村南李樓,對他們服務的新型農業合作經濟組織“正陽縣萬幫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展了“三區”科技服務。
7月23日上午,平輿縣一米陽光志愿者協會二十多人冒著酷暑走進了楊埠鎮洼張村委,看望慰問三戶貧困家庭。
許多人一開始很可能會想到,貧困戶最需要的當然是錢,有了錢,一切都好辦。然而這樣的想法并不全對。
7月14日下午,伊賽集團河南經銷商品鑒交流會暨精準扶貧愛心捐助活動在嵖岈山溫泉小鎮會議室舉行。會上,伊賽集團全省優秀的經銷商現場捐贈數千元現金和學習用品精準扶貧到確山縣竹溝鄉后里河村和上蔡縣吳良素鄉吳宋村14名品學兼優的貧困學生。
眼下,精準扶貧攻堅進入“加壓期”,全面深化改革進入“深水期”。農村既是精準扶貧的“主戰場”,也是全面深改的“主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