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陳潤兒同志與出席省第十次黨代會洛陽市代表團的代表們一起審議中共河南省第九屆委員會工作報告。記者杜小偉攝
本報訊(記者屈芳)10月31日下午,陳潤兒同志到所在的洛陽市代表團與代表們一起審議省委工作報告。他指出,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讓中原更加出彩”的殷切囑托,努力打好加快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強化基礎能力建設、推動新型城鎮化這“四張牌”,務實重干、不辱使命,為決勝全面小康讓中原更加出彩譜寫新的篇章。
會場氣氛熱烈,李亞、劉宛康、王棟梁、趙剡水、吳迪等13名代表先后發言,
一致認為報告站位高遠、主題鮮明、求真務實、催人奮進,是指導全省今后五年工作的綱領性文件。代表們圍繞報告提出的目標任務,在轉型發展、科技創新、脫貧攻堅、人才強省戰略、創新基層黨建等方面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建議。
認真聽取代表們發言后,陳潤兒說,謝伏瞻同志代表九屆省委所作的報告,全面總結了過去五年成就,深刻分析了當前面臨形勢,精心描繪了未來發展藍圖,報告充分把握科學規律、體現時代要求、回應群眾關切,在審議通過后一定要認真貫徹落實。
陳潤兒指出,報告主題是在決勝全面小康的征程中讓中原更加出彩,這既體現了省委對未來發展的堅定信心,也體現了省委強烈的使命擔當。“讓中原更加出彩”首先是總書記的殷切期望,習近平總書記調研指導河南時殷殷囑托,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進程中讓中原更加出彩;其次是人民群眾的真誠愿望;第三是黨員干部的政治責任。我們一定要不辱使命、不負期盼,為實現中原更加出彩而奮勇向前。
陳潤兒強調,總書記提出要打好“四張牌”,為讓中原更加出彩指明了路徑與方向。“四張牌”中,加快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是“出彩”的重要基礎。要持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高效種養業,不斷提升產業競爭力。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是“出彩”的根本動力。要大力深化改革、加快創新,持續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持續推進體制創新、科技創新、管理創新、業態創新,培育發展新動能。推動新型城鎮化是“出彩”的有效途徑。必須立足河南實際,統籌異地城鎮化與就地城鎮化、人的城鎮化和物的城鎮化,走出一條具有河南特色的新型城鎮化之路,拓展發展新空間。強化基礎能力建設是“出彩”的必要條件。要大力提升基礎設施、基礎產業、基礎功能現代化水平,突出重點、彌補短板、強化弱項,打造發展新支撐。
陳潤兒指出,“四張牌”相互貫通、統籌兼顧。他勉勵在座的代表們進一步提升思維、解放思想、明確思路,抓住報告中對洛陽發展新的戰略定位帶來的重大機遇,為決勝全面小康、讓中原更加出彩作出應有貢獻。
11月29日、12月3日,省長陳潤兒先后到鄭州市的中牟縣、滎陽市、新密市調研,察看當地產業發展、新型城鎮化建設和生態治理情況。他強調,鄭州市要以五大發展理念為引領,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步伐,不斷提高綜合承載能力,彰顯城市經濟發展優勢,在決勝全面小康、讓中原更加出彩中強化龍頭帶動、實現率先發展。
11月7日至8日,省長陳潤兒赴盧氏縣調研脫貧攻堅工作。素有“山大溝深”之稱的盧氏縣有63134名貧困人口,貧困發生率18.9%,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也是陳潤兒的脫貧攻堅工作聯系點。
11月1日上午,陳潤兒來到省直一團代表團與代表們一起審議省委工作報告。
努力打好“四張牌”,讓中原更加出彩。
9月22日下午,省長陳潤兒主持召開省政府常務會議,研究討論有關加快推進易地扶貧搬遷、提高農村最低生活保障補助標準、調整全省高速公路網規劃等工作。
在“三秋”生產全面展開的關鍵時期,9月21日,全省農業結構調整暨“三秋”生產現場會在駐馬店市召開。
9月19日,第28屆中原畜牧業交易博覽會在鄭州國際會展中心開幕,為充分展示我市畜牧大市良好形象與發展水平,我市選派泌陽夏南牛等600多家畜牧企業代表組團參加會議,并取得多項參會成果新突破,受到了省委副書記、省長陳潤兒,副省長王鐵等省領導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
9月19日下午,全省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第二次推進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召開,省長陳潤兒出席并講話。
9月12日至13日,省委副書記、省長陳潤兒先后赴省人民醫院、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進行調研,并在省衛生計生委主持召開衛生與健康工作改革發展座談會。
9月5日至6日,省長陳潤兒赴駐馬店市調研農業生產工作。
陳潤兒赴鄭州市調研工業大氣污染治理工作并召開專題座談會。
8月31日上午,全省重點項目建設推進工作會議在鄭州召開,省長陳潤兒出席并講話。他強調,要以加快推進重點項目建設為抓手,切實發揮投資關鍵作用,把握關鍵環節,解決關鍵問題,促進全省經濟平穩快速增長。
全省重點項目建設推進工作會議在鄭州召開,陳潤兒出席并講話。
省長陳潤兒赴當地重點受災鄉鎮察看災情和搶險救災情況。
安陽暴雨后,7月27日,省長陳潤兒赴當地重點受災鄉鎮察看災情和搶險救災情況。陳潤兒還對安陽縣廣潤坡滯洪區、安陽河安陽橋段等搶險救災重點區域進行了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