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的眼里,滿滿的全是對媽媽的關愛。
□記者李曉敏文吳國強攝影
核心提示|49歲的李愛云肝硬化,急需肝移植。得此消息后,24歲的女兒張文亞當即為1歲兒子斷奶,要“捐肝救母”,但卻遭到母親的堅決反對。經過近半個月“爭執”,10月21日,張文亞如愿,為母親捐出了自己60%的肝。
昨天下午,在鄭大一附院肝移植病區內,張文亞正和母親在同一間病房內休養。
傷口很疼,但張文亞心里很幸福,“現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趕快好起來,和媽媽一起出院回家。”
噩運
49歲農婦肝硬化急需肝移植
49歲的李愛云是許昌鄢陵縣馬欄鎮于寨大隊石莊村人。
4年前的一天,正在干農活的她突然暈倒,送到當地縣醫院一查:血小板低,蛋白低,上消化道出血等。
也是這一次,她查出了丙肝。而這一切均是由丙肝引起的。之后,醫院為她進行對癥手術處理后便出院回家了。
在那個時候,丙肝并沒有很好的治療方法。出院后,李素云斷斷續續地吃藥,但由于丙肝沒有根除,因此,丙肝對肝臟的損害還在持續增加。
今年6月份,李愛云發現自己的肚子開始變大,腿和臉也日益腫脹。在當地醫院內,一番檢查后,醫生告訴她:肝硬化、肝腹水,建議去大醫院治療。
8月20日,在家人的陪同下,李愛云入住到了鄭大一附院。“來的時候,情況確實很不好,肝硬化、肝腹水,同時肝臟也有占位。”鄭大一附院肝移植科主任郭文治說,對于病人來說,最好的治療方法就是進行肝移植,否則她的生命只能延續半年。
目前,在我國,要進行肝移植,肝臟只能來源于自愿捐獻,或是志愿者身故后自愿捐獻,或是直系親屬間的自愿捐獻。
感人
丈夫和女兒偷偷地爭相配型
得此消息后,李愛云的丈夫張書旺和三個女兒,均在第一時間內,找到醫生,要求配型捐獻。
很快,配型結果出來了,丈夫和大女兒、二女兒三人配型失敗,三女兒配型成功。
知道自己可以救母親了,初為人母的三女兒張文亞立即做出決定,為當時剛剛1歲2個月的兒子斷奶,入住到醫院,準備為媽媽進行捐獻。
“她是我媽,給了我生命,現在我的肝可以讓她活下來,肯定沒有任何可猶豫的。”張文亞說,尤其是自己當媽媽之后,就更能理解母親的心情,這次,她一定要救回媽媽!
不過,這一切均是在李愛云不知情的情況下進行的。為此,張文亞還專門選擇了不和母親住在同一個病區。
與此同時,張文亞還找到醫生,問能否在媽媽不知情的情況下進行捐獻。
“她要是知道了,肯定不愿意。”張文亞說。
不過,根據規定,患者有知情權。
果然,如張文亞所料,李愛云在得知張文亞要捐肝時,堅決拒絕。
“當時一方面擔心捐肝對妮兒的身體有啥影響,另一方面也擔心會影響她的家庭生活。”昨天下午,在病床上,談及當時的拒絕初衷時,李愛云如此告訴記者。
不過,鐵了心的張文亞想出了各種辦法。
首先,她請醫生再三給母親進行醫學解釋,告訴李愛云,捐肝除了手術時身體受點罪之外,對身體幾乎沒什么影響。其次,她在征得丈夫和公婆的同意后,又和公婆、丈夫一起勸說母親。
經過半個月的僵持和爭執,最終,李愛云同意了接受捐獻。
手術
7個小時,女兒60%的肝“種”在了母親體內
10月21日早上7點多,張文亞被推進了手術室,2個小時后,母親李愛云也被推進了手術室。
“因為病人之前做過手術,所以腹腔內器官會有粘連,因此移植手術時間長了一點。”郭文治說,當天下午4點多,也就是李愛云進手術室7個小時后,從女兒腹中取出的肝順利地移植到母親體內。
“女兒捐了60%的肝。”郭文治說,肝臟捐獻多少,主要是根據供體和受體各自的情況決定的,總的原則就是,既要保證供體捐完肝后,自體不受影響,同時又保證受體接收的肝臟夠用。
手術很順利,移植結束后,女兒捐獻的肝就立馬開始工作。
“當時查肝功,除了轉氨酶偏高外,其他都正常。”郭文治說。
從重癥監護室出來后,考慮到家人照顧方便,郭文治專門為兩人安排到了一個房間。
郭文治介紹,目前,兩人恢復很順利,預計再過10天左右,便可出院回家了。此外,雖然張文亞捐出了60%的肝,但是肝臟的生長速度很快,預計過3至6個月,張文亞殘留的肝臟便可恢復到正常大小了。
暖心
豫愛救助基金將資助12萬元
昨天下午4點多,當記者在鄭大一附院肝移植病區見到張文亞和李愛云時,兩人正躺在床上輸液。
手術后的傷口很痛,每挪動一下,張文亞和李愛云都會緊咬嘴唇,忍不住哼一下。
不過,看著隔壁病床上的媽媽,張文亞卻很幸福。“現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趕快好起來,和媽媽一起出院回家。”她說。
“看著她倆受罪,很心疼。”一提起這件事,53歲的張書旺就會忍不住痛哭起來。
幾年前,因為腰椎間盤突出,張書旺做了手術,之后的他只能靠種地、養羊過日子。
“這次手術費都是親戚幫忙湊的。”張書旺說。
了解到李愛云一家的情況后,鄭大一附院肝臟移植科室的醫護人員積極聯系了河南省“豫愛救助基金”資助,該基金決定給予李愛云一家12萬元的救助。昨天晚上,記者了解到,今天上午,這12萬元救助金將會送到李愛云手中。
12月12日,在一個稍舊的包袱里,一張薄薄的信,溫暖了一群在外工作的人,雖然他們不是信的主人,但一位母親的愛讓他們熱淚盈眶,更想念老家的親人。
這年頭,大人打麻將丟孩子的事兒,還真不少。何瑤瑤斷斷續續告訴媽媽,自己和小朋友一邊跑一邊就走出了小區,后來小伙伴們都不見了,她也找不到回家的路了。住戶王女士當天在隔壁打麻將,兒子感覺很無聊,又不能出門,便將家中的麻將扔下去,表示自己的不滿。
13年前,年僅一歲半的女兒在鄭州二七廣場走失,從此錢愛芬一家陷入了無盡的黑暗。
”張巧玉說,那篇日記之前,馬海兵有一個月左右沒回家,發了日記后過了兩周才回了一趟,緣緣高興得和爸爸寸步不離。” 張巧玉回憶,結婚17年來,他們聚少離多,特別是馬海兵從城區調到離城80多公里的六里坪鎮后,女兒與爸爸相聚的日子更是屈指可數。
【觀察者網綜合】這年頭,一言不合就斗圖,誰還沒個把表情包傍身。在表情包界有一股泥石流,叫做媽媽的表情包,這種表情包在被廢棄好多年之后,被媽媽們撿回來,迎來事業第二春。有此經歷的當然不止一位,不少網友哭訴了自己被媽媽表情包打壓的故事。
小作者用敘事的形式鮮活的描寫了一個愛嘮叨媽媽的形象,用媽媽的“嘮叨”襯托出了母愛的偉大和無私,同時也讓小作者明白了生活的艱辛和肩上的責任,特別是理解了媽媽的良苦用心。本文主題清晰、語言流暢、深入淺出、說理性強。
文章開頭直接入題,抓住語言描寫讓人一下子就感受到了媽媽“嘮叨”的特點。“第N次碎碎念”“咬”“瞪”這些詞形象、生動,突出了人物形象。段落之間銜接自然、流暢。結尾點明中心,升華了主題。
據英國《每日郵報》11月10日報道,英國一個農場內一群小豬正在媽媽的身邊吃奶,這時候其中一只好奇的小豬引起了媽媽不滿,被一頭頂到空中。
林茹給孩子取名叫“埃菲爾”,因為她喜歡埃菲爾鐵塔,希望女兒也能像這座世界知名的建筑物一樣大方、有魅力。眼下,癌細胞已經擴散滿肺,一咳嗽起來,她就會緊緊握住床沿、咳得上氣不接下氣、甚至吐血,林茹說,“撕心裂肺”說得就是她現在的樣子。
小莉見到樊小夢時,她正用一雙稚嫩的小手給媽媽準備午飯。家庭的變故讓這個年僅9歲的女孩顯得格外的成熟,望小夢,稚嫩的小夢絲毫沒有一個9歲的孩子應有的天真爛漫。
這名八個月的男嬰被送到醫院醫治時,檢查出幾十個傷口,縫了一百多針,每個傷口都是他家里的一個人弄出來的。
重陽節是唯一一個屬于老人的節日。”“武林仲裁”的帖子猶如一個重磅炸彈,令平靜的微信群馬上沸騰了起來。”她說:“算出結果后,我真的哭了,覺得很愧疚,對不起媽媽,我好想見媽媽一面……” 一時間,微信群里平靜極了。
我女兒看著我忙碌了十幾年都習慣了,而美國女孩兒能為對方著想,瞬間做出本能反應,看來是習慣使然。
9月11日上午,一名幼兒被爸爸抱著沖向診室,媽媽則哭得臉色蒼白跟在后面,幼兒的左手則鮮血淋漓。醫生趕緊上前查看,發現孩子的左手中指末節被兔子咬掉了。
拿手機拍下女兒的糗樣。Nono,媽媽請蛋糕師傅把照片中的場景做成18歲生日蛋糕并送給Abbi,讓Abbi以此警惕不要這么瘋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