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蹄形盾構機
□記者邵可強通訊員陳龍文記者張琮攝影
本報訊 遇水架橋,見山鉆洞,這是修路的常識。提起鉆洞,我們自然想起穿山甲,同樣修路開挖隧道也離不開“穿山甲”——盾構機。你知道嗎?位于我省鄭州的中國中鐵裝備集團(下稱“中鐵裝備”)就生產此利器,而且技術水平已走出國門。
近日大河報記者獲悉,該公司生產的世界首個馬蹄形盾構機將在10月20日“露面”。“馬蹄形”、“全球首個”、“河南造”、“完全自主知識產權”,貼了這么多標簽的“穿山甲”怎么樣?我們來看看。
獨創
“變身”馬蹄形全球領先
10月13日,大河報記者見到了這個直徑超過10米的盾構機。
從正面看,它就像一個平放著的“大馬蹄”,中間鑲嵌紅藍色的刀盤。據介紹,這些刀盤就像穿山甲的“利爪”,正是開山劈石的關鍵部位,“這個馬蹄形盾構機刀盤高10.95米、寬11.9米,盾體采用梭式結構,雙螺旋輸送機出土”。工作時,“前后錯開,左右對稱”的9個刀盤既可同時轉動,也可單個轉動、任意組合轉動、不同方向轉動。
“較之傳統盾構機,馬蹄形盾構機不僅是斷面的‘變形’,更實現了工法、技術的‘變形’。”中鐵裝備集團總經理譚順輝說,這個“大塊頭”看似笨重其實很靈活,馬蹄形盾構工法在鐵路山嶺軟土隧道領域首次運用,它能夠最大程度提高隧道空間利用率,較圓形截面減少10%~15%的開挖面積,是全球首創的隧道新型開挖模式。
據了解,該盾構機具有我國完全自主知識產權,是世界首臺馬蹄形盾構機,不僅為我國盾構機高端設備家族增添了新成員,也填補了相關領域的技術空白。
背后
為滿足工程需要琢磨出“變形記”
據了解,蒙華鐵路作為國內最大的運煤專線,隧道設計要求寬大,開挖斷面圓弧為馬蹄形狀,才能保證鐵路隧道的空間要求。蒙華鐵路白城隧道要滿足工期進度,這才有了“變形記”。
中鐵裝備集團設計研究總院頂管所所長范磊說,這個馬蹄形盾構機在“變形”過程中面臨不少困難。首先市場需求小,裝備制造單位接觸少;再者是要生產就要搭建新的生產線來滿足要求;最后就是做起來技術難度大、風險高。
刀盤是挖隧道的“先鋒”,如何布置刀盤自然成為難中之難。據介紹,馬蹄形的刀盤布置是不對稱的,這就意味著開挖過程中將會留死角,這樣不僅危險,而且處理的難度也非常大。研發團隊最終決定通過改變盾構刀盤的排列位置和刀盤的大小,來保證開挖效率和渣土攪拌效率,“兩名設計師最終拿出了10種刀盤排列組合方案”。“使用幾個刀盤?受重壓會不會變形?”范磊說,當時這些疑問在他腦中輪番“播放”。研發團隊又經過多次論證,最終確定采用“上下對稱、左右對稱”的9刀盤組合方式。
經過1年的論證、研發和生產,今年7月17日馬蹄形盾構機成功下線。10月20日,這個“世界第一”將在陜西榆林段白城隧道施工現場亮相,并展示絕活。
中鐵裝備總經理譚順輝透露,“馬蹄形”盾構機下線后,將通過大型運輸設備,運往位于陜西榆林的白城隧道施工現場。
7月17日上午,世界首臺“馬蹄形”盾構機在河南鄭州下線。 河南省科技廳廳長張震宇形容,首臺“馬蹄形”盾構機的下線,不但是自主創新領域的一件喜事和大事,也是產業發展領域的一件喜事和大事。
7月17日上午,世界首臺“馬蹄形”盾構機在河南鄭州下線。 河南省科技廳廳長張震宇形容,首臺“馬蹄形”盾構機的下線,不但是自主創新領域的一件喜事和大事,也是產業發展領域的一件喜事和大事。
云集盾構行業領域研發、生產、施工“三巨頭”,如今,河南已成為引領“盾構”這一智能裝備制造業發展的“風向標”。
有600多年樹齡的紫薇古樹。10月12日,在云南省威信縣灣子苗寨內有一棵樹齡超過600年的紫薇古樹,樹洞內會自涌出泉水,成為遠近聞名的“神樹”,吸引許多村民和游客專程來祭拜。
有600多年樹齡的紫薇古樹。10月12日,在云南省威信縣灣子苗寨內有一棵樹齡超過600年的紫薇古樹,樹洞內會自涌出泉水,成為遠近聞名的“神樹”,吸引許多村民和游客專程來祭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