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海鵬(右)和陳冬在火箭發射瞬間敬軍禮 新華社發
昨日上午7時30分,搭載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一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約575秒后,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順利將景海鵬、陳冬兩名航天員送入太空,兩位航天員開啟33天的“太空之旅”,發射取得圓滿成功。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第一時間發來賀電。
習近平在賀電中指出,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標志著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取得了新的重大進展。
■揭秘
中國航天員迄今最長太空駐留 在軌“定居”30天 考驗超長保障
神舟十一號飛船將在兩三天內與中秋之夜成功發射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在393公里高的近圓軌道交會對接。隨后,兩名航天員將開啟長達30天的駐留,這將是中國航天員迄今最長的太空駐留。
這么長時間的駐留,咋保障?
培養 4000學時嚴格訓練 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選拔適宜的人選,并經過共同訓練階段、強化訓練階段與任務準備階段三大階段近4000個學時/人嚴格訓練。
保障
發射物資產品上百件 空間實驗室任務航天員系統為載人飛船、空間實驗室兩發飛行器分別提供醫監設備等共計幾十種上百件產品。
研究
將為長期載人攢經驗 空間實驗室任務中,航天員系統擬開展十六項在軌試(實)驗,包括腦機交互技術在軌適用性研究、植物栽培關鍵技術驗證等。
航天員萬一病了怎么辦?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武平介紹,飛行期間將綜合利用醫療問詢、基本生理指標檢查、尿常規檢測,以及心肺功能檢查等手段,定期對航天員實施健康狀態評估;加強艙內微生物控制,配置預防治療藥品和有關醫療器械,確保飛行期間航天員的健康。此外,這次任務首次建立起了天地遠程醫療支持系統,通過天地協同會診,解決航天員的在軌“看病”問題。
發射前航天員在做什么?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副主任張道昶介紹,由于技術的改進,神舟十一號飛船航天員比以往提前35分鐘入艙,即在發射前2小時10分鐘進艙。“以后通過對工程總體進行討論,可能會在下一步空間站階段的工作中再次進行優化”。那么,航天員從進艙到點火發射的兩個多小時的時間內,在干什么呢?
這段時間內,他們可不是在悠閑地待命,而是要進行飛船飛行狀態確認、生理狀況監測及報告等一系列工作。張道昶舉例,比如返回艙、軌道艙艙門的密封性檢查,就是一項重要的工作。保證艙內密封后,要關閉艙門。
航天員的箱子里裝著什么?
航天員進艙前每人拎著一個小箱子,引起了不少人好奇。里面到底裝的是什么呢?張道昶告訴記者,這個小箱子是用來保持航天服內氣體循環的?!盀榱朔乐购教靻T出汗,航天服其實是‘中空’的。這個小箱子里裝的,就是用來給航天服‘通風’的小風機”。
在軌“定居”什么樣
衣
飛行榮譽標的星星代表啥 航天員中心航天服工程研究室副研究員楊立眾表示,這次為航天員配備的服裝有10套之多。航天員服裝上還有各種標志,在飛行榮譽標上,有幾顆星就表示這個航天員上過幾次太空。
食
天宮里能吃到熱飯熱菜嗎 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航天醫學工程總體室主任吳大蔚介紹:“共準備了100多種航天食品?!钡日饺腭v天宮二號后,航天員就可以享受到如同在家里生活一樣的一日三餐。吃飯時間與地面同步,包括主食、副食、即食、飲品、調味品和功能食品等六大類產品,醬牛肉、魚香肉絲等傳統菜肴都有,五天之內菜譜不會重樣。
不僅有美味的菜肴,還可以享用甜點。天宮二號還配備了專用的食品加熱器。“在未來空間站,將實現尿液凈化的飲用水?!焙教靻T中心航天營養與食品研究室副主任曹平說。
住
航天員為啥攜帶VR眼鏡 吳大蔚告訴記者:“本次增設了虛擬現實設備。航天員戴上VR眼鏡,就能像看3D電影一樣,身臨其境地看到家人在家中的場景。能夠有效舒緩飛行延長帶來的心理壓力。”
行
高大上的在軌研究有啥用 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航天員系統副總設計師黃偉芬介紹,在未來航天發展中,人和機器人要協同工作,一起去外太空探索。人不需要再操作鍵盤、鼠標甚至控制手柄,而是采用腦控技術、眼控技術等去操作。在太空,航天員處于失重、密閉環境,會對人的情緒、生理都造成影響。因此,腦機交互技術能不能在太空使用,需要深入探索。
還有植物栽培關鍵技術驗證實驗,可為下一步空間站種植可口、營養和安全的新鮮蔬菜奠定技術基礎。
飛船細節設計費心思
神舟十一號飛船是神舟飛船家族中最“年輕”,也最優化的。
天線網絡:航天員收發信息的集散地 航天員在太空中接收的所有信息正是通過天線網絡這個信息的集散地來接收和傳輸的。 應急返回系統:航天員安全重要的砝碼 一旦飛船與地面失去聯系,地面指揮系統將無法為飛船計算準確的落點,飛船就將啟動自主應急返回系統。
艙門快速檢漏儀:載人飛船的“小門神”
航天員在艙內要生存,艙門是否密封良好具有決定性作用。檢漏儀在工作時向小空間內充入一定量的檢測氣體,如果發生泄漏,會立刻報警。
巨型降落傘裝置:展開可覆蓋三個籃球場 神舟飛船降落傘裝置主要用于降低返回艙的速度,使得航天員安全平穩降落。其中,主傘面積約1200平方米,全部展開后可以覆蓋三個籃球場,重量不到一百公斤,收攏后體積還不到200升,可以塞進普通的家用冰箱。
高效智能太空APP:飛船情況一目了然 神舟十一號飛船中使用的儀表控制器應用軟件就是航天員的智能APP。這款軟件不僅匯集了飛船14個分系統的所有數據,而且能夠顯示與飛船和航天員相關的54幅頁面圖,還能夠為飛船的自主應急返回尋找最佳的落點。據新華社、北京晚報
圓滿完成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的航天員景海鵬、陳冬,18日晚乘坐專機從內蒙古平安飛抵北京。18日13時59分,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在內蒙古中部預定區域成功著陸,執行飛行任務的航天員景海鵬、陳冬身體狀態良好。
通俗地講,開艙手就是飛船著陸后第一個上前把飛船艙門打開的人,“所以經常被朋友開玩笑說,我是航天員返回地面后看到的第一個地球人。
原標題:獨家揭秘:神十一載人飛船航天員返回第一餐吃點啥 航天員安全返回后進入醫監醫保直升機,換下航天服,檢查完身體,緊接著就要吃上“回家”第一餐飯。
昨天中午12點41分,神舟十一號飛船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成功實施分離,航天員景海鵬、陳冬即將踏上返回之旅。天宮二號航天員與深圳“綠航星際”試驗的志愿者展示“中華神功”。
“載人航天和大學生創業都離不開科技創新。”
21日晚上,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首次在太空播出,景海鵬、陳冬兩名航天員在天宮二號實驗艙內,首次天地同步收看到了《新聞聯播》節目。據了解,在軌飛行任務期間,按照計劃,地面科研人員將持續每天實時上傳新聞聯播,此外還將推送航天員自己喜愛的其他節目。
首次30天駐留飛行任務,對航天員身心素質、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給航天員健康保障、生活保障帶來了更大挑戰。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系統副總設計師黃偉芬說,越到后面,出情況的可能性越大。這對于航天員和地面支持團隊應急處置能力是一個大的挑戰。
神舟十一號飛船于北京時間19日凌晨3點半左右與天宮二號成功實施自動交會對接。完成組合體飛行后,神舟十一號將撤離天宮二號,并于1天內返回至著陸場,天宮二號轉入獨立運行模式。
為航天員營造一個“家”,有適宜的溫度和氧氣等。環控、熱控分系統主要采用流體換熱技術進行溫度控制,通過流體流動將船上產生的熱量傳遞給外部輻射器,再通過輻射器將熱量輻射到太空中。
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航天營養與食品研究室副主任曹平介紹,“神十一”航天員的食譜是5天一個周期。專家介紹說,這次給兩名“神十一”航天員每人帶了8套內衣,5天左右換一套,來保障一個月太空生活的衣著衛生。
這次給兩名“神十一”航天員每人帶了8套內衣,5天左右換一套,來保障一個月太空生活的衣著衛生。
10月17日上午,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這是中國人時隔3年多后再次出征太空,景海鵬和陳冬兩位航天員將搭乘神十一飛船,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交會對接,并在“天神”組合體中生活、工作30天。
2016年10月17日4時40分,神舟十一號航天員出征儀式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圓夢園廣場舉行。兩名航天員向現場民眾揮手致意?,F場民眾揮舞紅旗夾道歡送航天英雄?,F場圖。
10月16日上午,執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的航天員景海鵬、陳冬精神飽滿,身著新款航天員秋冬常服,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問天閣首次與媒體見面。
昨天,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舉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任務新聞發布會及航天員與記者見面會。9月15日,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二號FT2運載火箭成功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送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