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架舊的蘇-27飛機模型,一個生了銹的文具鐵盒,幾張上世紀90年代的足球明星海報……您也許能猜到,這間臥室曾屬于一個男孩兒。沒錯,喜歡運動、憧憬藍天、熱愛學習,就是他。
他,就是陳冬,今日將隨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遨游太空的航天員。昨日,記者走訪陳冬洛陽的家和曾就讀的學校,來看看這位從洛陽走出去的第一位航天員在父親和老師眼中是啥模樣。
洛陽晚報記者 鄧超 張斌
鄭報融媒記者 石闖 文/圖
現場
陳父借電視看,鄰居才知道他家出了位航天員
昨日9時許,中州西路,洛銅三十四街坊,年近七旬的陳樹林著急地敲開了鄰居商師傅家的門。
“老商,借你家電視看看,有直播!”“老陳,這么慌干嗎?”
交談后,鄰居才知道電視上正在直播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新聞發布會上,公布的兩名航天員中,其中一位叫陳冬的,竟是陳樹林的小兒子!
這下熱鬧了,鄰居半開玩笑地埋怨:“老陳,恁大的好事為啥不早說?”
“這事兒國家沒正式公布,我咋敢跟人隨便說!”陳樹林一臉嚴肅地說。
老陳把作為父親最大的榮耀和驕傲在心里藏到最后一刻。
回憶
曾被“當閨女養”的男孩成長為“孩子王”
陳家有本舊相冊,翻開第一頁是4張舊照片。照片主人公是同一個人,五官秀氣,留著齊耳短發,臉上露著機靈的笑。您肯定想不到,這就是幼年的陳冬。
陳樹林夫妻倆有兩個孩子,都是兒子。老大叫陳波,今年42歲,在廣東東莞當醫生;老二就是陳冬,1978年生,比哥哥小4歲。
陳樹林回憶說,陳冬出生前,自己“滿心想要女孩”,所以打小家里就把陳冬當閨女養。
出乎陳樹林的意料,年歲漸長的陳冬竟逐漸成為學校里一呼百應的“孩子王”。從小學到中學,陳冬一直都是班長,學習好,在同學中還很有號召力。
昨日,記者來到洛陽市第二十二中學(原洛陽銅加工廠職工子弟中學),找到了幾位當年教過陳冬的老師。1991到1997年的6年間,陳冬在這里度過。
在教過陳冬3年物理的張欽老師記憶中,當年他是個遇到問題愛鉆研、好問,有探索精神的“學霸”。“有一次陳冬跑過來問我,失重是個啥感覺?”張欽回憶說,“當時我說,‘就是失去重力的作用,人飄浮了起來,具體是個啥感覺,我也說不清,只有到太空中才能體會到’。沒想到,多年后,這句話在陳冬身上實現了!”
陳冬當年的體育老師馬儉回憶說,上中學時,班里同學都聽陳冬的話,那時候陳冬還是校足球隊隊長,去外面踢比賽都是陳冬負責組織。
追尋
報考飛行員,遇上點兒小麻煩
“爸,我想考飛行員,我報考了長春飛行學院。”1996年,正讀高三的陳冬回家告訴陳樹林。
雖然事先沒商量,但陳樹林對孩子的想法還是支持的。
上初中有一次,陳冬和伙伴們躺在地上看夜空,發現一個會動的亮點。他就好奇地問哥哥:“那是流星嗎?”哥哥告訴他那是衛星,之后好奇的陳冬還專門跑到圖書館找來有關衛星和太空的書看。孩子自小憧憬藍天和太空,做父母的早知道。
飛行員招錄很嚴格,陳冬過了初試、復試,第三次在濟南體檢時,卻遇到了麻煩。
陳樹林回憶說,第三次體檢時,陳冬視力是1.2和0.9,而招飛的視力要求最低是1.0,也就是說一只眼睛差了0.1。
父子倆沮喪地坐火車回洛陽,路上陳樹林安慰兒子:“沒事兒,咱就一心準備高考吧。”
陳冬當年高考考了600多分,超過重點線。沒想到情況因此峰回路轉,陳冬優異的文化成績引起了招錄人員的注意,最后按特別規定補錄陳冬達標,成功考入長春飛行學院。
感動
臨出發前,他還掛念著家人
陳樹林夫妻倆都曾是洛陽銅加工廠的職工,退休后陳樹林和老伴兒分別去北京和廣東給老二陳冬、老大陳波帶孫子。一年到頭,一家人難得一聚,就這樣天南海北地相互掛念著。
陳冬出征前,對雙胞胎兒子說:“爸爸出趟遠門,你們在家要聽爺爺、媽媽的話。有時間就看看夜空,找找比較亮的星星,說不定爸爸就在那里給你們打招呼呢。”
“誰家有人出趟差,還要擔心。我家冬冬去那么遠的地方,說心里不記掛是不可能的。”陳樹林說。
知道父親的心思,昨日中午,正做著發射前最后準備工作的陳冬還專門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給陳樹林打來電話,言語間充滿關切。細心的陳冬還拜托在洛陽的老同學在他執行任務的這些天多來照看自己的父親。
下個月10號就是陳樹林的69歲生日,那個時候,兒子陳冬還在天空二號上。“兒子能圓滿完成任務,不辜負黨和全國人民的希望,就是送給我最好的生日禮物!”
緣分
對班主任說“學生就要實現飛天夢想了”
2012年7月3日《洛陽晚報》登載了一則市民的尋人消息。尋人的叫姚志強,是陳冬中學的班主任。多年失去消息,姚志強很想念當年那個“性格穩重、學習成績好,經常帶著同學們開展各種活動、凝聚力很強”的班長陳冬。
昨日下午,姚志強多年的牽掛終于有了結果。陳冬給他打來電話,說“學生就要實現飛天夢想了,師生情誼難忘”。這一刻,姚志強覺得自己是世上最幸福的人。
劉洋:陳冬陽光聰敏,頭腦清晰思路敏捷
陳冬與我是同年入伍的戰友,我們曾同年當上飛行員,又在同一年加入了航天員大隊。他陽光聰敏,頭腦清晰思路敏捷。無論面對多大的壓力、多么繁重的任務,似乎都未曾聽到過他的抱怨,總是開朗以待。
他又是一個極有條理的人,無論多么忙碌,他都能氣定神閑、有條不紊。強化任務訓練的那段時期,雖然他們的訓練科目安排得非常緊湊,但你總能看到他精神飽滿地按時出現在體訓場上,一絲不茍地練習各種器械。
——劉洋眼里的陳冬
神舟十一號飛船從上天的那一刻開始,就牽動著無數人的心。據陳冬中學時的班主任姚志強介紹,從飛船開始上天的那一刻開始,他就不淡定了。陳冬下了飛船后將會很快與家人團聚,陳樹林說,等一切都妥當了,全家好好照一張全家福。
昨日,在洛陽陳冬的家中,看到兒子飛天成功,陳樹林(左一)情不自禁起身慶賀 10月17日,是神舟十一號航天員陳冬在洛陽的家里最熱鬧的一天。清晨6時許,東方今報·猛犸新聞記者和陳冬的親朋恩師聚集到他的家里,陪他的父親陳樹林一起觀看神舟十一號發射直播。
從小到大,陳冬身上的標簽有“學生頭子”“班長”“愛徒”“學霸”“飛行員”,從立志獻身軍旅到最終成為一名飛天的航天員,陳冬的經歷“稱得上傳奇”。
10月16日10點30分,神舟十一號航天員乘組與媒體記者見面會在酒泉基地舉行,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組合亮相,景海鵬擔任指令長,他參加過神舟七號、神舟九號載人飛行任務,陳冬則是首次參加載人飛行任務。
今天(10月16)上午,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新聞發布會在甘肅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舉行。陳冬的父親陳樹林告訴記者,其實他這個月10號就知道兒子入選了航天員備選名單,但是結果沒有最終確定,誰也不敢亂猜。
今天,他舉世矚目,被鍍上了一層金色的光芒——“神十一”飛行乘組航天員。姚志強老師哪里知道,為了實現飛天夢想,陳冬正在航天城全身心地投入訓練,整整6年,幾乎把自己和外界隔絕。
別的咱也不說了,來聽一下來自太空的航天員私房話吧。原來,航天員和我們一樣,也是活生生的人(廢話),不過相信此時此刻,作為初上太空的陳冬,也只有這個“爽”字才能概括他內心的感受了。
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將于明日7時30分發射,景海鵬和陳冬任航天員。
今天上午10時30分,神舟十一號航天員景海鵬、陳冬在北京航天城航天員公寓和媒體見面,介紹神舟十一號飛行任務情況。
今天上午,景海鵬、陳冬在北京航天城航天員公寓和媒體見面。
11月17日12時41分,神舟十一號飛船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成功實施分離,在太空工作和生活了30天的景海鵬和陳冬就要返回地球了。
映象直播:直擊神舟十一號問天之旅
福建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25日通過決定,任命中共福建省漳州市委書記陳冬、原財政部部長助理鄭曉松為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長。陳冬,男,漢族,1964年2月生,福建羅源人,1983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3年8月參加工作,廈門大學金融系貨幣銀行學專業畢業,在職研究生學歷,經濟學碩士,在讀博士研究生。
神舟十一號航天員景海鵬、陳冬7日上午在北京航天城航天員公寓公開亮相。
河南省救火英雄王鋒、航天員陳冬、維和戰士申亮亮均入選,其中陳冬和航天員景海鵬以“組團”方式入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