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東新區看起來確實不錯!
當你身處云層高處時俯瞰這座浮華都市又會產生怎樣的感覺?
豫B開封八朝古都開封,在夕陽中透著一股大氣!
氣質不俗,天生的貴族范兒!
東京夢華,北方水城
豫D平頂山換一個視角看平頂山換一個視角看世界也許你會認識到自己的渺小
平頂山的夜晚航拍燈火輝煌,直耀天際
豫E安陽文化之都,秀美安陽一直默默守護著自己的一方土地,顯得遺世獨立!
豫F鶴壁詩經淇河,生態鶴壁這里一片祥和,滿是安寧
豫G新鄉壯美太行,風采新鄉
豫H焦作從天空都能看得出,這里很宜居呀!
豫J濮陽花園城市,有自己的獨特風采~
豫K許昌宜居花城美得不敢相信是我們成長的地方~
豫L漯河看看水天一色的風景,你想不想永遠留在這里呢?
豫M三門峽黃河明珠,名不虛傳
妥妥的國際范兒呀~
好想去體驗一把地坑院~
豫R南陽臥龍之地,靈秀南陽自行感受~
豫N商丘三商之源從天空中望去,一片蒼茫!
豫S信陽信陽可謂真正的依山傍水山巒迭起,水流潺潺!
豫P周口以特殊姿態佇立著的城市,光芒耀眼!
豫Q駐馬店詩意山水,傳奇天中看這航拍郁金花海你就知道駐馬店有多美了!
豫U濟源濟水之源
豫C洛陽凌波大橋
一拖
新區體育中心
洛陽博物館
周王城廣場
豫D平頂山換一個視角看平頂山換一個視角看世界也許你會認識到自己的渺小 周王城廣場
河南省三門峽市陜縣地坑院是豫西地區特有的一種民居建筑形式,被稱為中國北方的“地下四合院”,是遠古時期人類穴居的延續,由于居民向地下挖坑掏窯洞居住,地面上只有樹木農田,所以出現了“見樹不見村、見村不見房、聞聲不見人”的地下村莊奇觀。
“見樹不見村,進村不見房,聞聲不見人”——在河南省三門峽市陜州區,一種奇特的古民居建筑地坑院,在地平線5~6米以下默默存在了約4000年,最近,它突然熱鬧起來。經過多次論證考察,三門峽市委市政府決定以集中景區形式,開發展示這一寶貴文化遺產,同時實現傳承保護。
豫西山區雨量較少,氣候干燥寒冷,民間飲食多以湯菜兼之,喜歡香辣咸酸,葷素搭配,以抵御干燥寒冷。久而久之創造了極具地方特色的十碗席,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
12月6日,游客在陜縣張汴鄉參觀感受國家非遺——中國北方的“地下四合院”地坑院的獨特民俗。
5月21日,游客在河南陜縣地坑院參觀游覽。2011年,“地坑院營造技藝”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新華社記者李博 攝 5月21日,游客在河南陜縣地坑院里參觀游覽。2011年,“地坑院營造技藝”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地坑院是全國乃至世界唯一的地下古民居建筑,被譽為地平線下的古村落、人類穴居的活化石、地下的北京四合院……是我國特有的四大古民居建筑之一。 目前,在陜縣尚存近萬座地坑院,而在張汴鄉曲村村就有114座。進入村內,只聞人言笑語,雞鳴犬吠,卻不見村舍房屋,“進村不見人,見樹不見村”就是它的真實寫照。
院外立著一個“地坑院”的情況介紹,這是櫻桃溝內現存的唯一的天井院,在一塊平地上向下挖深約20余米建成的。這個“地坑院”成為櫻桃溝景區一個文物景點,2012年被二七區政府列入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院外立著一個“地坑院”的情況介紹,這是櫻桃溝內現存的唯一的天井院,在一塊平地上向下挖深約20余米建成的。這個“地坑院”成為櫻桃溝景區一個文物景點,2012年被二七區政府列入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5月20日,陜縣縣委、縣政府在陜縣張汴鄉曲村舉辦了“地坑院民俗文化旅游節”。截至目前,張汴鄉曲村的地坑院休閑度假區已經建成5個功能區,即:果樹采摘區、民俗展演區、田園觀光區、農耕體驗區;15個旅游景點:主要有豫西婚俗表演、農家手工食品展演、陜州剪紙展演、農耕文化展演等。
事發的地坑院半面的院墻已經坍塌,院主人早已搬到地面居住,里面只有主人養的雞,“因為那東西在里面亂撲騰,雞就亂飛亂叫,這才叫人發現了。”老劉說,村里人都覺得“稀罕”,“那東西看起來似鹿非鹿,不知道是啥。從6米多高的地面上掉下去,沒啥事......
6月30日上午,三門峽市陜州區舉辦首場地坑院民俗文化園建設先進事跡報告會,來自區直機關300余名新老黨員聆聽了報告。
“咯咯咯……”風鈴一般的笑聲傳來,循聲望去,我也禁不住開懷大笑。太有趣了,一對青年夫婦并肩坐在老式長條椅上,他們手挽手、頭碰頭地依偎著,笑容如甜蜜的花香。他們身后的墻上,貼著大紅的“喜”字。這是在照結婚照嗎?肯定不是。因為拿著手機為他們拍照的,就是他們七八歲的兒子。小家伙一邊指揮著“新婚夫婦”擺好姿勢,一邊安排下一步工作:“照好了,再去門口花轎里照啊!”
“那東西長了兩只小角,看起來不像是鹿,圍觀村民說是羚羊,大家也都不認識。”6月11日,三門峽陜縣西張村鎮村民老劉驚奇地對記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