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屈芳)9月22日下午,省長陳潤兒主持召開省政府常務會議,研究討論有關加快推進易地扶貧搬遷、提高農村最低生活保障補助標準、調整全省高速公路網規劃等工作。會議強調,易地扶貧搬遷要始終聚焦脫貧目標,核實對象、妥善安置、堅持標準、落實資金、加快推進,確保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富得快,如期完成目標任務。
會議原則通過了《關于進一步加快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的若干意見》。會議指出,要認真貫徹落實全國易地扶貧搬遷現場會議精神,切實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堅決打贏脫貧攻堅這一關鍵戰役。易地扶貧搬遷要始終貫穿“搬遷是為了脫貧”的指導思想,堅決消除為造新城、建新鎮而搬遷的錯誤傾向,在規劃、搬遷、標準、舉措上聚焦脫貧,著力增強搬遷群眾后續發展能力,實現精準扶貧、穩定脫貧。
會議要求,在推進過程中要注意把握五個關鍵環節。
一是認真核實易地搬遷對象。要明確,搬遷對象是“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的深山荒蕪區、地質災害區、河灘受淹區、生態保護區內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
二是因地制宜選擇安置地點。在尊重群眾意愿前提下,堅持相對集中與分散安置相結合,綜合考量“有利于農業生產、有利于實現就業、有利于穩定脫貧”選擇搬遷地點,鼓勵實施同步搬遷,盡量實現整村搬遷。對無法集中安置的零散貧困戶,可采取插花安置的靈活措施。
三是嚴格堅持易地搬遷標準。要嚴格執行人均住房建設面積不超過25平方米這一標準,不得變相擴大建設面積,不得脫離實際提高建設標準,對超標建房要認真整改,決不能讓貧困戶因搬遷舉債、因搬遷更貧。
四是切實落實易地搬遷資金。為減輕貧困群眾負擔,原定由搬遷貧困戶自籌的人均3000元資金由省市縣三級財政各分擔1000元,搬遷貧困戶不再自籌資金。省里還將設立融資平臺,更好解決易地搬遷融資問題。
五是統籌組織易地搬遷工作。要不折不扣落實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發展改革、扶貧、財政等有關部門各負其責、通力合作。要進一步細化落實土地、就業、稅收、金融等支持搬遷的政策措施,切實惠及搬遷農戶。要加快搬遷推進進度,尚未開工的項目要在10月底前全面開工建設,確保這一民生工程盡快落地見效。
會議原則通過了《河南省高速公路網規劃調整方案》。按照調整后的規劃,到2030年我省將新增高速公路11條、新增里程約1300公里,每百平方公里擁有高速公路由4.8公里提高到6公里,省會鄭州市還將形成第二高速環線,出行更便捷。除規劃外,全省還有6條高速公路將作為展望研究路線,一旦具備建設條件即可納入規劃。
會議指出,規劃調整后,全省高速公路“內聯外通”的網絡更加科學、完善,對紓解南北交通壓力、帶動沿邊道路聯網、促進區域協調發展都有重要意義。會議要求,在具體建設中要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盡量減少對環境的影響,處理好環境保護與交通建設的關系,少劈山、少毀綠、少填湖、少覆土;要加強與周邊省份規劃對接,爭取實現省際通道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通車;要構建綜合交通體系,特別是要強化鐵路、公路、水路、航空的高效銜接,發揮綜合交通優勢,進一步提升我省綜合交通樞紐地位。
會議聽取了省民政廳有關提高農村低保標準的匯報,同意將全省低保對象月人均補助水平在原來基礎上再提高5元,農村低保標準線達到年人均2960元,盡快實現全省農村低保標準線與國家扶貧標準線“兩線合一”。
會議原則通過了《河南省南水北調配套工程供用水和設施保護管理辦法(草案)》、《河南省公共消防設施管理規定(修訂草案)》。會議還研究了其他事項。
省領導徐濟超、王鐵、張廣智、王艷玲、張維寧、許甘露出席會議。
記者10月16日獲悉,省政府辦公廳下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快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的若干意見》,提出創新搬遷補助方式,原先由搬遷農戶自籌的人均3000元資金由省、市、縣三級財政各分擔1000元。
《全國“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規劃》(以下簡稱《規劃》)22日發布,明確5年內將對近1000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施易地扶貧搬遷。
全國易地扶貧搬遷現場會8月22日至23日在貴州省貴陽市召開。批示指出:易地扶貧搬遷是打贏脫貧攻堅戰、提升特困地區民生福祉的重點關鍵。國務院副總理、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組長汪洋出席會議并講話。
(記者紀雨童)今年以來,三門峽市把易地扶貧搬遷工作作為全市脫貧攻堅工作的重中之重,專題部署,精準施策,有力有序加快推進。整體考慮,堅持圍繞脫貧增收來搬遷,把易地搬遷和產業謀劃、后續發展相結合,確保群眾搬得出、穩得住、過得好。
6月28日,記者從省發改委獲悉,易地扶貧搬遷工程2016年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已于日前下達我省,6.02億元用于幫扶計劃搬遷貧困人口8.6萬人。
4月12日,我省召開易地扶貧搬遷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安排部署全省“十三五”時期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王鐵說,易地扶貧搬遷是落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重要內容,是脫貧攻堅“五個一批”中任務最重、難度最大的一批,是一場必須要打贏的硬仗。
昨日,鄭州市政府下發《鄭州市易地扶貧搬遷三年行動計劃》,宣布在2013~2015年,對省、市定貧困村范圍內建檔立卡的16958戶61813人,采取以自然村落為單元的整體遷出方式,遷至41個新型農村社區。政府投入77838萬元,群眾自籌100900萬元。
昨日,鄭州市政府下發《鄭州市易地扶貧搬遷三年行動計劃》,宣布在2013~2015年,對省、市定貧困村范圍內建檔立卡的16958戶61813人,采取以自然村落為單元的整體遷出方式,遷至41個新型農村社區。
為了讓貧困戶樂于搬遷、長久脫貧,該鄉把易地扶貧搬遷與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把環山溝治理和村莊環境綜合整治相結合,綜合考慮山、水、林、田、路、房等因素,打造處處成景、步步入畫的“水美小村”。
11月30日,“噼里啪啦”的鞭炮聲打破了汝州市寄料鎮平王宋村的昔日寧靜,鄉親們徒步從十里八村匯聚于此,汝州市政府副市長張平懷,市政府黨組成員、秘書長楊兆華也專程驅車四、五十公里趕到這里……他們要和村民們及施工隊一起,共同參與和見證平王宋村易地扶貧搬遷項目開工奠基這一歷史時刻。
黑龍鎮兩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共安置易地搬遷貧困戶29戶、90人。涉及趙莊、趙朗莊兩個村,趙莊村易地搬遷戶安置在鎮龍泉社區幸福小區,趙朗莊村易地搬遷戶安置在趙朗莊村興華小區,兩個安置點總占地面積20畝,建筑面積2250平方米。
據悉,本次易地扶貧搬遷進城安置房屋分配方案,按照“以房定戶、最低保障、群眾自主、公開透明”的原則,并由司法公正人員全程公正,根據房屋類型按比例分配到各鄉鎮,分配地點是東方、丹陽兩個社區。
10月16日,記者在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淅川縣了解到一組數字:全縣共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0222戶、68312人,占全市貧困總人口六分之一,是南陽市貧困人口最多的縣。
據悉,目前全國22個省(區、市)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扎實推進。2016年易地扶貧搬遷249萬人所需193.6億元中央預算內投資已全部下達完畢,22個省已將中央預算內投資全部分解下達到項目縣。
經國務院批準,國家發展改革委近日印發《全國“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規劃》,計劃5年內對近1000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施易地扶貧搬遷,著力解決居住在“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地區貧困人口的脫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