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節奏的加快,壓縮了許多工薪階層做飯和吃飯的時間,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網上訂餐成了一種新興行業,足不出戶就能送餐上門,深受年輕人的喜愛。這足不出戶就能享受的美食,真能讓人放心嗎?你訂的外賣衛生嗎?
“黑廚房”藏身居民樓
臨近中午12點,在鄭州國貿360廣場,開始出現外賣小哥忙碌的身影。
記者采訪發現,90%的上班族對網上訂餐十分依賴,但是對于食品安全問題,多數人則不愿深究。
這些外賣真的衛生安全嗎?帶著疑問,記者在外賣平臺上找到一家名叫臺灣鹵肉便當的餐館。
餐館提供的圖片信息中顯示,這家餐館有干凈整潔的大廳和后廚,月銷售量也高達600份,但在記者根據地址實地探訪時,卻出現了問題。
記者通過電話指引,在一所居民家屬院里找到了這家小餐館。在這家餐館里,記者既沒有找到外賣平臺上顯示的圖片實景,也沒有看到寬闊亮堂的用餐大廳,甚至連開店的招牌都沒有,更別提衛生許可證了。
記者一打聽才知道,像這樣的小作坊,在家屬院里還真是不少。
扮快遞小哥 記者探訪外賣后廚
實地一走訪,還真發現不少問題,為了一探究竟,都市記者決定親自體驗一把外賣小哥的職業。
記者先通過手機APP注冊成為某網站的快遞配送員,短短幾分鐘,記者就可以直接上崗工作,整個過程并沒有要求記者提供任何健康證明。
隨后,記者來到文化路東風路附近的家屬院里,剛進小區,就遇到了幾個同行,他們告訴記者,這個家屬院臨近學校和科技市場,客源穩定,每天生意都異常火爆。單就這一個家屬院里,就有十幾家這樣的小作坊。
在一家臺灣鹵肉便當店里,記者打著取餐的名義來到后廚,看到在昏暗的房間內,到處都是污垢,垃圾和油漬。狹小的廚房里,廚師正在準備外賣食材。沾滿油污的臺面上,隨意擺放著一些肉類食材,沒有任何保鮮防護措施。
隨后,記者又來到了另外一家餐館,與第一家一樣,這里的圖片顯示信息和實景相差甚遠,但是卻有著近3000單的月銷售量。
記者在暗訪中發現,這類小作坊在各類外賣平臺上比比皆是,它們大多都沒有門面和招牌,只做網上訂餐生意,位置也十分隱蔽。
外賣市場亂象叢生 急需監管
這些小作坊的衛生情況確實令人擔憂,除了小作坊,那些開門營業的門面店,情況又會是什么樣呢?
在水科路華北水利水電學院附近,記者找到一家名為哆哩小館的餐館,月銷量也將近2000單,顧客對飯菜的評價等級很高。雖然這家餐館有自己的店面,但只有一間狹小的操作間,一口大鍋、幾樣食材和調料,就是餐館的全部家當,食品衛生安全問題難以保證。
記者接連又找到幾家餐館,即便開門營業,但衛生狀況同樣令人擔憂。按照規定,餐飲服務行業首先應當依法取得《餐飲服務許可證》,并在醒目位置擺放。可在記者走訪的多家餐館里,沒有一家取得餐飲服務許可證。
在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中,對網絡食品交易有明確規定,入網食品經營者必須進行實名登記,并依法取得審查許可證。
那么,這么多三無餐館到底是如何加入訂餐平臺的呢?
記者隨即電話聯系了某網站。客服人員解釋,為了盡快占領市場,多數訂餐平臺都忽略了對餐館資質的審核。隨著新食品安全法的頒布和實施,他們也會加大審核力度,勒令證照不齊全的商家陸續下架。據都市頻道
新聞多一點
北京青年報報道,9日,北京市食藥監局再次召開外賣平臺通報會。上次通報會之后,兩周內百度外賣、美團外賣、餓了么等三大外賣平臺北京地區下線了8000家商戶,目前三大外賣平臺北京地區店鋪信息公示率近九成。根據北京食藥監局網監中心數據,8月份訂餐投訴達159件,北京食藥監局要求各外賣平臺盡快公示消費者投訴舉報制度以及渠道,屢出問題的平臺將被納入信用懲戒。
據央視財經報道,上海市食藥監局近日約談了7家網絡訂餐平臺,約談現場充滿了火藥味。
約談一開始,上海食藥監局局長閻祖強就將矛頭直指網絡訂餐平臺上的無證餐飲。此前,一大批無證無照餐飲在綜合整治中被取締,卻很快在網絡訂餐平臺上找到了他們的生存空間。面對這些暴露出來的問題,被約談的平臺負責人,面露難色。
當前,上海正在開展為期2個月的網絡餐飲服務專項檢查。不管是第三方平臺,還是入網餐飲單位,只要發現違規,就會嚴懲并向社會公開。
記者在現場看到,該小區不僅大門口的門禁形同虛設,所有人員可以自由出入,每棟樓下的大門也是敞開的,無需按電子門鈴就可出入。
帖子“有圖有真相”,還附上了一張外賣訂單,上面顯示:事情發生在11月17日中午,南坪上海城附近某快餐店。” 于是,梅先生點了這家快餐店的外賣,還特別備注:“麻煩帶點紙到男廁所,蹲了半個小時了,謝謝,東西我出來再吃。
帖子“有圖有真相”,還附上了一張外賣訂單,上面顯示:事情發生在11月17日中午,南坪上海城附近某快餐店。”于是,梅先生點了這家快餐店的外賣,還特別備注:“麻煩帶點紙到男廁所,蹲了半個小時了,謝謝,東西我出來再吃。
下雪天路滑,我們的小哥騎電動車在大雪里穿行非常困難,頂風冒雪還容易摔倒,我們很心疼。黃河路一家炸雞店的施老板告訴記者:“天氣不好大家不出門,外賣平臺關閉他們又不配送,導致生意一落千丈。
有部分“良心商家”仍然正常配送外賣,也沒有加價。只是到了下午,各大外賣平臺紛紛關閉交易,想加錢也沒得吃了。
隨著手機訂餐軟件越來越方便,每天大街上隨處可見外賣小哥忙碌的身影。百度外賣送餐員徐師傅:“我昨天中午在里面去取餐食,就進去了一下,出來就發現保溫盒里面還有4份客人定的餐不見了,價值100多塊錢。
自從手機APP外賣興起以來,許多在校大學生選擇足不出戶地在宿舍點餐,但學校考慮到學生的安全,紛紛在校內設立 “禁區”,禁止外賣車輛進入公寓區。對此,四川某大學成都學院保衛處處長羅處長表示,學校之所以頒布“禁外令”,主要是考慮安全和衛生問題。
省政府法制辦相關人士指出,我省此次規定攤販向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備案,戶外公共場所食品銷售和餐飲攤點無證經營由城管部門查處。食品攤販不得經營裱花蛋糕、生食水產品、散裝酒、現制乳制品、散裝食醋、散裝醬油、散裝食用油以及國家、省規定禁止經營的其他食品。
被視為外賣平臺新吸金術的競價排名,很容易成為“黑作坊”的保護傘,嚴重危害“舌尖上的安全”。
上述店鋪老板還對中新網表示,他這個小店入駐了美團外賣和百度外賣兩個平臺,原來都是免傭金,但今年都開始收傭金。據了解,目前在線外賣平臺并沒有清晰、有效的盈利模式,普遍分析認為單靠收傭金也難以覆蓋運營成本。
“美團外賣”鄭州分公司所在的金水區食藥監局工作人員介紹,《河南商報》在對問題作坊進行報道后,他們已經委派工作人員到其分公司了解情況。
經過調查發現,這些問題作坊多沒有營業執照和餐飲服務許可證,但都通過了美團外賣的“嚴格審核”,并且有的作坊月訂單量達8000多單。昨日下午,河南商報記者致電“美團外賣”鄭州高新區一位甘姓市場人員。
有的問題作坊無營業執照和服務許可,月銷量8000多單。
每天運送著各類美味,卻從未按時吃過飯;一個月僅有三天假期,蒙頭睡一覺就是最好的休閑;水漲船高的房租將他們的居住地越推越遠;不斷從嚴的要求更讓他們苦不堪言……
記者近日在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附近暗訪發現,這里的白領通過知名訂餐平臺“餓了么”訂購的快餐,有一部分來自清華水磨社區內的小作坊。這些小店不僅無任何經營手續,衛生條件也令人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