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三環附近的東風渠,渠水已經斷流1個月左右了。9月8日,一些白色水鳥,圍著一個淺水坑打轉。在一個水閘處,多名市民樂此不疲地撈“臟水魚”。東風渠管理部門人員說,上游流量大幅下降,但供水并沒有停止,他分析之所以出現斷流是另有他因。
水鳥圍著小水坑飛來飛去
9月8日10時,晴空萬里,鄭州依然炎熱。
東風渠和北三環交叉口南邊,渠底的淤泥已板結龜裂,曾經流動的渠水沒有了。西岸,一個洞口不緊不慢地流著水,水量很小,不是東風渠上游流下來的。
這些水只聚集了一點點,未形成徑流。但是,卻吸引了很多白色的水鳥。在附近居住的李女士說,這些水鳥十分罕見,“水多的時候都沒有,現在沒有水了,咋有這么多水鳥。”她查了查,共15只,都是白色的。
水鳥或站在水里,或站在水邊。李女士揮揮手,大鳥突然向南飛走了,但轉了一圈后,它們又回來了,再次回到水邊,好像對水坑十分留戀。
南邊的徐寨橋和東風渠交叉口附近,有一個水閘,水閘前有一個水坑,里面的黑水散發著臭味,這些水沒有形成徑流。
很多人在撈“臟水魚”
就在這個臭水坑邊,有6人在抓魚。水很淺,一穿著環衛服的男子,直接站在水中。他的旁邊,放著一個盆子,里邊已經放滿了小魚。
小魚實在太多,6個人撈都撈不及,直接用手抓,一把能抓好幾條。大一點的小魚有10多厘米長,小一點的有三四厘米長。
岸邊,一名女子喊撈魚的一名女環衛工,讓她去單位領獎,但撈魚的女子卻堅持撈魚。
“你們撈的魚是要吃,還是要賣?臭水里的魚,能吃嗎?”記者問其中一名男子。
“咋不能吃?洗干凈就中了,你們年輕人太愛干凈了。”那名男子說,他撈的魚是自己吃的,并不會賣。
含重金屬,不建議吃
“東風渠是景觀水渠,里面的魚可能含有重金屬。”8日上午,鄭州市城區河道管理處負責宣傳的吳科長說,雖然鄭州市沒有出現過食用景觀水域里的魚出現過敏、中毒的現象,但外地有這樣的先例,所以不建議食用東風渠里的魚。
上游供水不足導致東風渠干涸
“現在不是清淤時間,每年的11月到次年3月才是清淤時間。”吳科長說,東風渠干涸1個月時間,是因為上游供水不足造成的。
上游進入東風渠的黃河水,每秒流量達2~3立方米(每小時7200~10800立方米)時,東風渠渠水才會得到保持。鄭州市水務局引黃灌溉工程管理處工程科的韓先生說,最近1個月,黃河水位下降,導致進入東風渠的流量從每小時7200立方米,降低到了3600立方米,上游向東風渠的供水依然在持續,并沒有停止。他懷疑,上游的供水流到了別的河渠。
本報將跟蹤報道東風渠渠水情況。(記者 王軍方 文/圖)
東風渠水漲后,魚兒增多,有老年市民用漁網在那里撈魚,險象環生。雖然渠水有些渾濁,但站在水旁,依然可看到魚兒在順流直下,有的魚兒還露出水面或吐出水泡。
9月12日上午11時,鄭州文化北路與連霍高速交叉口附近,一白色轎車倒車時掉入東風渠,目前司機已上岸。據圍觀的董先生說,一輛白色轎車停在東風渠邊,司機提車時倒車,沒想到一加油門車沖進東風渠。
鶴壁市淇河、漯河市沙河、洛陽市洛河、洛陽市洛陽城中渠、洛陽市伊河、漯河市公園湖、焦作市龍源湖、焦作市大沙河、開封市汴西湖、洛陽市澗河 駐馬店市練江河、鶴壁市湯河、安陽市萬金渠、開封市馬家河、開封市東護城河、南陽市梅溪河、鄭州市熊兒河、新鄉市民生渠、商丘市忠民河、信陽市黑泥溝
昨日,有鄭州市民反映,早上散步時發現,東風渠的護欄大多已被拆除。記者走訪發現,東風渠花園路以西部分護欄正在破拆,岸邊僅拉著一條警戒線。
8月14日上午,鄭州市東風渠附近來了一群陌生的“客人”,四五十只白鷺在東風渠戲水,時而翱翔天際,時而飛掠水面捕食,引來不少市民圍觀。
從今天早上開始,鄭州又迎來了降雨,東風渠的渠水上漲了不少。在鄭州市東風渠文化路北段,不少市民不顧“禁止下河”、“禁止釣魚”標語的警示,紛紛下水捕魚玩耍。
從今天早上開始,鄭州又迎來了降雨,東風渠的渠水上漲了不少。在鄭州市東風渠文化路北段,不少市民不顧“禁止下河”、“禁止釣魚”標語的警示,紛紛下水捕魚玩耍。
在鄭州市東風渠文化路北段,不少市民不顧“禁止下河標語,下水捕魚。
聽說東風渠的水質后 整個人都不好了
大河報記者實地查看發現,此處清澈渠水與渾濁污水涇渭分明,相關部門對此各有說法,但春節前后均無實質行動。” 東風渠的河堤公園里,幾位曬太陽的老人也很氣憤:“這么好的河水都被糟蹋了,趕緊找人管管吧。
河南商報記者現場探訪,發現5月份通車的徐寨路橋和文博東路橋兩側已經變成停車場,民警稱將加強該區域停車管理。徐寨路跨東風渠橋位于渠西路至渠東路之間路段,連接姜寨北路、徐寨路;文博東路跨東風渠橋位于文博路與東風渠交叉處,南接渠西路,北接渠東路,兩座橋于今年5月初建成通車。
東風渠上三座人行景觀橋,此前因夜間無照明設施,存在安全隱患,尤其是其中兩座有臺階的人行景觀橋,一到夜晚,因視線不好,極易踏空。(大河報記者 寧田甜 實習生 張曉露 文 洪波 攝影)圖為三座人行景觀橋兩側共12盞高桿射燈已全部“上崗”。
基本能滿足市民夜間通行時的照明需要。
東風渠上三座人行景觀橋,此前因夜間無照明設施,存在安全隱患,尤其是其中兩座有臺階的人行景觀橋,一到夜晚,因視線不好,極易踏空。(大河報記者 寧田甜 實習生 張曉露 文 洪波 攝影)圖為三座人行景觀橋兩側共12盞高桿射燈已全部“上崗”。
東風渠如能合理開發,必將為鄭州市民造福然而開發過程中,管理部門還面臨諸多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