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4時許,洛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告河南第一起由本地公益組織提起的環境公益訴訟案:河南省企業社會責任促進中心以貴州省銅鑫汞業向我省非法轉運傾倒危險廢物,向洛陽中院提起的環境民事公益訴訟,該案件也是我國第一起跨省涉及固體廢棄物的環境公益訴訟案件。
【案情】 70余噸危險廢物非法傾倒河南
6月17日,毛艷強、范林業等人駕駛兩輛普通大貨車從內蒙古伊東集團東興化工有限責任公司(下稱東興化工)裝載70余噸廢氯化汞觸媒,目的地原本應該是貴州省銅仁市銅鑫汞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銅鑫汞業)。此類物品的處置,需要具有資質的專門化工企業,目前,全國具有資質的有6家企業,銅鑫汞業是其中之一。
然而,這兩輛車來到河南境內后,卻被分為兩批,其中一批運至許昌長葛途中被調查組截下,另一批則非法轉運、傾倒在了洛陽市洛寧縣境內。
汞觸媒是一種易中毒的危險廢物,對存放周邊環境具有明顯的潛在危害性,其中有害物質汞遇高溫易揮發,遇水容易引起土壤滲透,一旦發生危險、環境遭受破壞就難以恢復原狀,同時可能對人體造成一定的危害。
這批汞觸媒非法傾倒河南境內之事,很快被舉報至河南省環保廳。洛陽市環保部門立即對碧水源公司院內的約39噸貨物進行了現場勘驗,并通過彩鋼房對其防護、看護。河南省環保廳將此事報告環保部,請求協調貴州省環保廳共同處理。
7月27日,環保部召開了三省協調會,由于河南境內沒有具備資質的處理、運輸單位,最終明確由貴州省環保廳督促回收企業銅鑫汞業聯系具備危廢運輸資質的車輛,將危廢品拉走處置。
【訴訟】毒廢品已運離,公益訴訟持續“追責”
經多方努力,8月20日中午12點30分,銅鑫汞業對非法傾倒在洛寧碧水源公司院內的廢棄物進行裝車,21日下午2點20分,裝載該廢棄物的車輛起運,晚9點30分駛離河南。而另一輛被在許昌攔截的車輛,其裝載的39.5噸危險廢物之前已安全運抵貴州,相關涉案人員已被長葛市公安局刑事拘留。至此,在河南境內引發軒然大波的“偷倒汞”事件告一段落。
不過,毒廢品離開了,事兒卻沒完,背后是一系列的司法程序在悄然進行,追究破壞環境者的法律責任。
早在8月19日,河南省企業社會責任促進中心(以下簡稱促進中心)把東興化工、銅鑫汞業、河北省保定市保運化學危險貨物運輸有限公司以及兩名貨運人毛艷強、范林業告了,向洛陽市中級人民法院遞交了民事起訴狀。
促進中心跟這5名被告,似乎“八竿子打不著”,為啥要當原告?原來,這是一起由河南本地公益組織提起的環境公益訴訟案,在全省范圍看,尚屬首次。
【背后】公益組織提出多項請求,部分申請“先予執行”
記者從促進中心提交的民事起訴狀看到,原告提出了“多項請求”:
請求法院判令被告銅鑫汞業立即排除危害,將其非法傾倒在洛寧的危險廢物依法安全轉移、消除污染風險、對受損環境恢復原狀、賠償因非法傾倒危險廢物造成的全部經濟損失,包括已發生的30萬元和即將發生的安全防護、看護等費用;判令銅鑫汞業公司承擔原告因本案支出的律師費、調查費等實際費用共計10萬元;判令其他被告對上述責任承擔連帶責任。
經審查,洛陽市中級人民法院認為促進中心符合相關法律關于環境公益訴訟原告主體資格的規定,屬于洛陽中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基于此,洛陽中院于19日作出準予立案的決定。
本案受理后,原告當日就向法院提出了先予執行的申請。收到申請后,洛陽中院當日作出(2016)豫03民初253號民事裁定書,裁定銅鑫汞業公司立即將其非法傾倒在碧水源公司院內的危險廢物依法安全轉移。
【意義】首例由“本土”公益組織提起的環境公益訴訟
“該案件的受理,標志著河南在環境公益訴訟領域邁出了至關重要的一步。”洛陽中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劉寶介紹說,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是指由于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的違法行為或不作為,使環境公共利益遭受侵害或即將遭受侵害時,法律允許符合條件的社會組織為維護公共利益而向法院提起訴訟。
環境公益訴訟具有顯著的預防性,并不要求一定有損害事實發生,只要能根據有關情況合理判斷出可能使社會公益受到侵害,即可提起訴訟,這樣可以有效保護國家利益不受違法行為的侵害,把違法行為消滅在萌芽狀態。
記者查詢了解到,本案則是首例由河南省內社會組織提起的環境公益訴訟案件,也是我國第一起涉及跨省固體廢棄物損害環境公益訴訟案件。(線索提供 關若泰 蘇曉光)(記者 段偉朵 通訊員 李智剛)
昨天,最高人民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庭副庭長王旭光來到河南,跟鄭州中院、洛陽中院等7個中院和中牟縣法院等4個基層法院的環資庭庭長、副庭長坐到一塊兒,聊起了這兩年為了“碧水藍天”咱環資庭都做了哪些工作。
2012年起,市檢察院二分院轄區建立了橫跨三峽庫區9個區縣的跨區域環保檢察工作機制,集中審查起訴環保刑事案件。 身處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的市檢察院二分院,正試圖以成體系的刑事司法組合拳,打一場生態涵養持久戰。
據中國政府網消息,國務院日前印發《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環境保護部牽頭,教育部、住房城鄉建設部、水利部等參與) 我國正處于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快速發展階段,水污染防治任務繁重艱巨。
“她”,被人稱為母親、姐妹、女兒、妻子……,“她們”的身影活躍在社會各個領域。 【故事】由于孩子尚在哺乳期,經申請,85后大學生“村官”朱虹帶著4個月的寶寶和丈夫一同來京。
4月24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以高票贊成通過了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這是環保法實施25年來的首度大修,同時也首次對環境公益訴訟作出了規定。新的環保法明確鼓勵投保環境污染責任險、環保稅將取代排污費、第三方環評機構違法需承擔連帶責任等一系列新規。
環保國策入法固然必要,但國策的貫徹施行還得落實在具體制度中。“環保國策入法”的重要意義,必須要通過給社會更多法律賦權來實現。依2012年新修訂的《民事訴訟法》第55條,“對污染環境、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法律規定的機關和有關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從社會輿論看,生態文明建設應置于重中之重的位置,已經成為社會共識,然而,從政府治理方面來看,中央各部委之間、各級政府之間、各個部門之間還沒有達成政治共識。從現實看,這種政治共識是否達成,還取決于違法代價和環保標準的高低。
3月29日,河南省高院的新聞發布會上,省高院新成立的環境資源審判庭首次亮相。徐哲說,水、空氣等環境介質往往跨行政區域流動,跨行政區劃的環境資源審判機構對于環境資源案件實行集中管轄,能有效克服地方保護主義。
“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布局的戰略高度,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維度,強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引領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記者12月10日從省政府辦公廳獲悉,我省日前出臺《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實施方案》,推動建立排污者付費、第三方治理的治污新機制,不斷提高我省污染治理水平。
數據顯示,近年來環保部門對違法排污企業的打擊力度在不斷加大。2013年,最高法最高檢司法解釋出臺后,環保部門向公安部門移送的案件有700多起,超過了以往10年移送案件總數。2014年上半年,環保部門向公安移送案件達800多起,超過了2013年全年的總數。
在20個月中,草案經歷4次審議,最終定稿。
昨天下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審議通過環保法修訂案。新環保法還明確:國家在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環境敏感區和脆弱區等區域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實行嚴格保護。
德州晶華集團振華有限公司因污染大氣被訴訟索賠3000萬元。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新環保法今年開始實施,首次明確了環境公益訴訟制度,年初,針對公益訴訟條款的兩高司法解釋出臺,詳細規定了如何進行公益訴訟。昨天,環保部主管的環保組織中華環保聯合會向山東省德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提交訴狀,對德州晶華集團振華有限公司污染大氣的行為提起公益訴訟,索賠近30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