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南水北調中線建設管理局了解到,截至8月10日,北京市累計接受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來水超過15億立方米,供水水質均符合或優于二類水質標準。南水北調來水已占北京市城市用水的70%,成為北京城市用水的重要水源。
“一渠清水,永續北送”,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核心水源地,確保水質安全達標是河南作出的莊嚴承諾。近年來,河南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持續加大水源地水質保護力度,在丹江口庫區劃定1595平方公里的水源保護區;在干渠兩側劃定3054平方公里的保護區,關閉、搬遷或轉產一大批項目、企業,建成防護林帶;同時還規劃確定了181個污水處理、水土保持項目并已全部建成投用。
一渠飛架南北,同飲一渠水也加深了河南與北京的合作聯系。2011年9月,河南省和北京市簽署《豫京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五年來,以南水北調為紐帶,豫京不斷加大合作力度,拓展合作領域,提升合作層次。
從2014年起,北京市每年援助河南省2.5億元,支持南水北調水源地水質保護和民生改善項目建設,朝陽區、西城區等6區(縣)與河南省水源地6縣(市)“一對一”結對協作。據統計,2011年至今,河南省與北京市合作項目共計1911個,合同利用北京地區資金10870億元,已實際投入河南4319億元,占“十二五”時期河南省引進省外資金的14.3%,河南和北京共同開創了優勢互補、攜手共贏的區域合作新局面。
據了解,為進一步推動河南、北京兩省市全方位、多領域、高層次合作交流,近期河南省代表團將訪問北京,就深入推進戰略合作進行座談,并簽訂教育、科技、南水北調等6部門間的合作協議,進一步促進兩地經濟社會發展、增強綜合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開辟合作發展新空間。
產業合作推動豫京共同發展
北京天壕節能在長葛投資10億多元的天壕機電已經投產,北京鉬都國際在洛陽投資的華美生物醫藥產業園正在加緊建設。“十二五”期間,河南和北京產業合作取得豐碩成果。8月19日記者了解到,截至今年6月,我省共承接北京市產業轉移項目460個,總投資3649億元,其中高成長產業比重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多。
2010年以來,我省先后組織了四屆中國(鄭州)產業轉移系列對接活動,每次都把北京作為重點邀請地區,累計簽署300多個豫京產業合作項目。
2015年9月,成功舉辦了京津豫區域產業合作對接活動,簽訂合作投資項目86個,簽約總金額664億元,集中在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等先進制造業領域和電子商務等生產性服務業領域。今年6月在鄭州召開的中國(河南)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論壇,共簽約14個北京的合作項目,簽約金額140億元。
截至今年6月,我省共承接北京市產業轉移項目460個,總投資3649億元,其中,竣工投產項目142個,總投資477億元;在建項目171個,總投資1647億元。豫京產業合作項目亮點頗多:高成長產業比重大,共有高成長性產業201個,合同總金額1466.1億元;戰略新興產業項目較傳統產業多,簽約項目涉及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節能環保共126個項目,合同總金額1223.6億元。五年來,承接北京產業轉移,開展豫京產業合作,為推動我省產業升級、提質增效發揮了積極作用。(記者 陳輝)
豫京醫衛合作 惠及百姓健康
一渠清水牽動豫京人民。2011年9月,省政府與北京市政府簽署《豫京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為紐帶,2013年,我省與北京市建立了醫療衛生領域合作機制,推進了兩地醫療衛生機構在人才、技術、業務、管理等方面開展全方位的交流合作。
來自南陽市中心醫院的中醫科主任楊磊,今年已是第二批被單位選派到北京市世紀壇醫院進修學習的業務骨干。8月20日,楊磊通過長途電話接受記者采訪時,感觸頗深。“我們從剛下火車到進修醫院報到,每個環節都受到了當地熱情周到的照顧,更重要的是,培訓期間不但與業界名醫有了近距離交流學習的機會,還能聆聽來自首都大醫院專家的講座,受益匪淺。”
自2014年南陽市中心醫院與北京市世紀壇醫院建立“手拉手”醫療技術協作關系以來,該院已派出11名業務骨干到北京進修學習,北京也先后派出25名專家學者來到南陽,開展了業務講座、教學查房、病例討論、帶教手術等,有力提升了南陽市中心醫院的醫療技術水平。
嘗到“甜頭”的不止這一家醫療機構。通過省衛計委與北京市衛計委溝通,南陽市醫學會與北京市醫學會簽訂對口協作框架協議,推動了南陽市醫學科技創新工作,還加強了新農合的協作,以及公共衛生、衛生信息化、健康教育等多方面的協作交流。
截至目前,得益于豫京戰略合作平臺的搭建,我省已累計培訓各類醫務人員177人次,涵蓋血管外科、整形外科、病理專業、中醫內分泌及公共衛生等前沿學科。而如今,省衛計委還在加強與北京方面的溝通,爭取北京市部分優質醫療衛生資源和健康產業向我省轉移,未來將會有一批健康惠民項目“落地”河南。(記者 王平)
內鄉延慶對口協作結碩果
8月20日,在內鄉縣萬畝菊花種植示范基地,花農們正在忙著為菊花施肥除草,為他們提供技術支持的是北京農林科學院,而這里的種苗則是由北京延慶區財政出資260萬元提供的。由內鄉縣政府與美科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實施的萬畝菊花種植示范基地項目是該縣與延慶區對口協作結出的又一碩果。
兩地的對口協作始于2014年,雙方簽署了《延慶—內鄉締結友好合作關系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在教育、旅游、地質公園、衛生方面達成4項合作協議,為以后的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對口協作中,雙方很快找到了契合點。延慶區旅游資源極為豐富,八達嶺等景區享譽中外,內鄉縣正在傾全縣之力爭創5A景區。延慶出資出智,為內鄉縣量身打造了《內鄉縣旅游發展總體規劃》,并為內鄉縣5A級景區創建捐贈100萬元。為提升旅游基礎設施和服務標準,延慶區在北京市聘請智囊團深入內鄉縣寶天曼生態文化旅游區指導5A級規范建設,對內鄉旅游管理者和旅游從業人員進行業務培訓。
文化上的交流進一步加深了兩地的感情。今年4月29日,內鄉—延慶“京宛情長”書畫攝影聯展在內鄉縣衙歷史文化街區舉行,展出期間兩地簽訂了文藝界對口協作框架協議。
對口協作交流惠及內鄉人民。延慶區為內鄉縣新高中學生餐廳設施配套捐贈了200萬元,延慶區醫院派出2批專家、每批15人到內鄉縣開展幫扶協作,內鄉縣教師、醫療骨干、科技人員等89人赴北京進行了培訓深造。
兩地還圍繞文化旅游、有機高效農業發展和產業轉移、優勢互補促進增收致富等,簽署了2016年度交流合作備忘錄。(記者 李錚 通訊員 王娟)
通知指出,支持洛陽大力發展文化旅游、信息服務、科技研發、健康養老等產業,打造國際文化旅游名城和區域性生產服務基地。支持開封大力發展文化旅游、商貿物流、健康養老等產業,強化國際文化旅游名城定位,打造與鄭州緊密銜接的現代服務業協同發展區。
至8月10日,北京累計接受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來水超15億立方米。
春風化雨潤中原,堅定信心謀發展。我們要切實把思想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上來,增強加快發展的責任感……
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分別增長8.0%、12.6%和11.5%,分別高于全國2.0個、3.6個和1.2個百分點。上半年,全省第三產業……
當前我省經濟社會發展態勢良好,中原崛起河南振興富民強省呈現光明前景。
1-4月,服務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6538億元,同比增長12.4%,增速高于第二產業5.1個百分點;占全部固定資產投資比重57.7%,高于第二產業17.9個百分點。一季度,戰略性新興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7.0%,營業利潤增長19.8%;科技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2.2%,營業利潤增長10.4%。
今天,已試點4年的營改增全面推開,昔日地方第一大稅——營業稅退出歷史舞臺,將這場1994年分稅制改革以來中國最深刻的財稅改革推向高潮。營改增的全面推開,成為重塑中國財稅制度的新起點。
劉曙光代表:主動“瘦身健體”,才能讓發展質量更優、效率更高、更可持續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地方政府在做產業規劃時,什么新鮮上什么,導致風電、光伏、海洋工程等朝陽產業很快又陷入過剩。
必須看到,盡管中國制造業發展面臨諸多挑戰,但仍處于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加快制造強國建設,不僅是時代賦予制造業的歷史使命,更是適應中國國情的戰略抉擇。要實現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型,必須進行重大戰略和政策安排:第一,做強傳統優勢產業,提升核心競爭力。
在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同志發表重要講話,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作了系統闡述。與此同時,進入新常態后,后發優勢的內涵、供給和需求條件發生變化,經濟結構和增長動力等也將相應轉變。
在做減法的同時,各地紛紛出臺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扶持政策,加快布局相關項目,在調結構上努力做加法。” 這個成功案例是近年來各地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力促經濟升級的典型“縮影”。
新常態的中國經濟,挑戰與機遇并存,壓力與動力同在,“一降一升”詮釋出鮮明特征: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
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主要基于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 一是全球經濟格局深刻調整,外部需求出現常態萎縮。
記者從財稅部門獲悉,目前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正在積極研究包括生活服務業在內的相關行業的“營改增”試點方案。一位接近財政部的專家表示,接下來有可能幾個行業一起推進,財稅部門已經開始著手對房地產業、金融業等行業進行營改增調研。
日本實力強大的汽車零部件產業在全球都居于壟斷地位,牢牢把控半導體、集成電路等高附加值的汽車核心零部件市場。 在澳大利亞,今年6月份,日本精工就因同另外兩家日本軸承制造商組建卡特爾聯盟,密謀在澳大利亞市場對軸承產品的價格進行操縱,日前在澳大利亞被處以300萬美元罰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