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客們見面 談論最多的是“你搬哪了”
記者在村里轉了幾圈,發現租客們相遇談論最多的話題就是:“你搬哪了?”偶爾村民之間也會談論這個話題。
在一條不寬的胡同里,一位坐在門口歇息的阿姨告訴記者,她并不是陳寨村的村民,卻在陳寨村生活了15年,較低的房租能夠讓她憑借一份工資并不高的工作養活自己和孫子,可如今自己卻不知道何去何從。記者問她的房子找好沒,她沉默了十幾秒鐘,才回了句“沒呢,外面房租太貴”,隨后揮揮手,示意記者離開,不愿再多言。
在陳寨村里,除了醒目的拆遷公告,還張貼出了許多租房信息,與以往不同的是,這些租房信息不再是城中村內的房屋,范圍擴大到了整個鄭州市。記者向附近的房產中介公司打聽到,陳寨村有了明確的拆遷消息以后,周圍的房租和房價飛速上漲。但對于許多租房的人來說,他們寧愿搬到離市區更遠的地方,哪怕和陌生人合租一小間房屋,也不愿支付貴一點的房費。
記者從一位搬家公司老板口中得知,租住在這里的多是正在打拼的年輕人,他們有的五六個人合租在市里的小區,有的搬到更遠處的城中村,很少有人包車選擇離開鄭州。“還有的年輕人,因為自己買不起房子,于是兩三個人合伙買個大房子,湊個首付,一個人一個房間。”搬家公司老板告訴記者,城中村拆遷,房子難租,也造成了很多年輕人開始選擇合伙買房,“這也是沒辦法的事,以后結婚了,也就是一對夫妻一個房間,可能有錢了會改善環境,反正都有生活壓力吧”。
曾經的租客 許多都回來看了看
來自開封杞縣的鄭州公交車長云悉,聽說陳寨就要拆遷了,已經偷偷地回到陳寨村里看了好幾次。回憶自己與陳寨的淵源,他說陳寨承載了他最初的打拼夢想。
2006年,他托朋友介紹,花了360元在陳寨租住一個單間,開始了在鄭州打拼的生活。當時正好趕上鄭州公交總公司在全市招收公交駕駛員,他成功被招收,在鄭州公交總公司的駕駛員培訓基地參加了為期8個月的訓練。那時的他暫時沒有工資,他愛人便在陳寨附近找了一個超市營業員的工作,勉強維持生活。但上有父母、下有女兒,云悉和愛人琢磨著如何能多掙點錢。
那時候的陳寨熱鬧非凡,租客們都是白天離開出租房,晚上回來買菜、做飯、購物,他倆發現了“商機”,便拿出300元生活費去火車站批發了一些小商品和飾品,在陳寨中街熬夜擺地攤,低買低賣。第一晚就賣出了13件學生飾品,凈掙27塊錢。
“這些細節,你都記那么清楚啊?”記者笑問。“當然,這可是我在鄭州慢慢立足的開始。若是沒有陳寨,我可能會熬不下去,得回老家了。”云悉說,越來越多的打工者入住陳寨,讓他和愛人的生活越來越好,2006年全年,他們擺地攤共收入26732元。
2007年,云悉正式成為鄭州62路公交車長,不能再熬夜了,他愛人便辭去工作,真正成了都市地攤族。不到一年,他愛人就轉型為有店面的“小老板”。直到2009年他愛人懷孕,才把店面轉讓出去。2012年,眼看孩子逐漸長大,房租也是水漲船高,他和愛人便拿出幾年的積蓄,又向親戚朋友借了一些,湊夠首付款買了一套兩居室。
2015年,他們一家終于結束了租房的歷史,特意選了個吉利的日子,搬進了屬于自己的新家。云悉感慨,是陳寨給了他在鄭州奮斗的“跳板”,這里,也寄托著70后、80后、90后流動人口的夢想。
未來陳寨啥模樣 村民都期待越變越好
“咱們村要大變樣了,這是徹底改頭換面啊。”這是大多數土生土長的陳寨村民最大的感慨。
轉累了,記者在一處幾平方米的空地上休息,旁邊一位老太太向記者喊話讓記者離開,原來她家樓上正在拆空調和門窗,害怕記者有危險。老太太說,她今年80歲了,在陳寨村生活了一輩子,家里有三個孩子,前些年從銀行貸款把樓房蓋到12層高,房租讓她與家人吃穿不愁。盡管現在拆遷會分幾套房,可她并不想離開,也不指望著暴富。
“那你知道將來陳寨村會變成什么樣子嗎?”記者問。“聽孩子們說,以后陳寨這里會建成商業中心。”老太太說,以前就有不少村民在外面買了房子,這一說拆遷,更多人搬到了小區里,但是不變的是親切的鄰里情,大家也經常沒事聚到一起,還設想過以后村子里的變化,“我只要能走得動,肯定會常回來轉轉,看看村莊里的變化”。
聽村民講,陳寨拆遷賠償標準為以房換房,三層以下1∶1賠,三層以上6∶1賠,或者按每平方米幾百塊補貼。用陳寨村民張女士的話來說:“知足常樂,賠得不少,拆遷是為了城市發展,我們也希望村里變得更好。”
正在拆門窗的王先生告訴記者,他在燕莊的親戚跟他說,拆遷雖然麻煩,但是以后住上高層,也挺好的,“你看曼哈頓這一塊,現在多繁華,以前那都是啥,亂七八糟的”。在王先生的設想里,未來的陳寨應該也會是高樓大廈,出門都是商場,購物絕對比現在要方便,也要更上檔次。
而村民心中對未來陳寨的設想,其實早就有了藍圖。據鄭州市規劃部門相關人員早前透露,從2013年開始,鄭州市規劃局已經開始對陳寨等城中村進行研究規劃。
從鄭州市目前的城改工作來看,每一項城改帶來的都是城市設施提升。規劃部門透露,結合實際情況,城改后的陳寨,初中、小學數量都會增加。此外,未來的陳寨還有變電站、醫療、消防、綠地等必要的配套設施。據之前媒體報道,自開展城中村改造以來,金水區為城市建設騰出了超過4萬畝土地,其中,為市政基礎設施和公益事業建設無償提供土地14913畝,占總拆遷土地的38%。這中間,包含新增的52所中小學、兩處醫療設施、5個消防站等。
■記者手記
拆走的是臟亂 留下的是回憶
“城中村,燈下黑”一針見血地點出了城中村的尷尬地位。在城市化發展的過程中,城中村就像發展滯后的代名詞,由此滋生的問題,也是社會關注的焦點。
有些人會問,對于城中村,我們除了拆遷,是不是還有其他選擇?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整治和改造。我想,對于城中村的“改造”,政府會大膽地引入新的思路,開始新的嘗試。
因為整治改造的目的,正是為了改變城中村除了富有之外的所有“糟糕”,讓在空間上已經屬于城市的城中村也跟上城市發展的節奏,讓村民享受到城鎮居民已經享受到的各種城市發展的成果和福利。這樣的整治改造,應當是城市之幸,更是城中村的租戶、居民之幸。
都市化向左,城中村向右。隨著城市化發展腳步的加快,城中村的“村里臟亂差,村外現代化”差別愈來愈明顯,一個個城中村都在華麗轉身,以新姿態出現。鳳凰涅槃后的陳寨也必將是一個嶄新的面孔。
拆走的是臟亂,留下的是回憶。目睹陳寨的現在,期待它未來的蝶變。
來有著“中原小香港”之稱的陳寨遭遇拆遷,意味著鄭州最大城中村的終結。這里居住著幾十萬鄭漂,一座城都在關心他們的去留。然而另一個群體卻鮮有人關注,實際上他們也在城中村中扮有重要角色,那就是——房東。
來有著“中原小香港”之稱的陳寨遭遇拆遷,意味著鄭州最大城中村的終結。這里居住著幾十萬鄭漂,一座城都在關心他們的去留。然而另一個群體卻鮮有人關注,實際上他們也在城中村中扮有重要角色,那就是——房東。
21日上午11點,記者再次來到陳寨村。從遠處看,整個村莊已“人去樓空”。走到村口的時候,幾個胡同里,還能陸續看到搬家的三輪車進進出出,這些人,大多是最后搬出這里的租客。
聽說陳寨就要拆遷了,已經偷偷地回到陳寨村里看了好幾次。
8月21日,是此前公布的陳寨開始動拆的日子。 作為鄭州名氣最大的城中村,往日的“繁華”變成了清倉甩賣;在整個陳寨村里,拆遷動員的條幅隨處可見,拆遷動員車上顯示著倒計時,提醒人們時日不多,是時候收拾東西搬家了。
8月21日,是此前公布的陳寨開始動拆的日子。 作為鄭州名氣最大的城中村,往日的“繁華”變成了清倉甩賣;在整個陳寨村里,拆遷動員的條幅隨處可見,拆遷動員車上顯示著倒計時,提醒人們時日不多,是時候收拾東西搬家了。
8月21日,是此前公布的陳寨開始動拆的日子。 作為鄭州名氣最大的城中村,往日的“繁華”變成了清倉甩賣;在整個陳寨村里,拆遷動員的條幅隨處可見,拆遷動員車上顯示著倒計時,提醒人們時日不多,是時候收拾東西搬家了。
陳寨花卉市場也要拆?
由鄭州金水區廟李鎮陳寨村投資建設的陳寨花卉交易市場,如今已成為我國長江以北最大的花卉交易市場,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室內花卉交易市場。2010年起每年交易額都超過了10億元。
由鄭州金水區廟李鎮陳寨村投資建設的陳寨花卉交易市場,如今已成為我國長江以北最大的花卉交易市場,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室內花卉交易市場。2010年起每年交易額都超過了10億元。
終于確定要搬了,租客準備離開,而真正把陳寨當成家的房東們,心頭則另有一番滋味。要離開陳寨,他們有說不出的“鄉愁”。
陳寨,這個眾多外來人員在城市尋夢的棲身之處,這里有美味的小吃,有無數的故事,承載著他們的情感和夢想。
陳寨,這里有無數的故事,承載著他們的情感和夢想。
鄭州市城中村改造如火如荼,這個省會城市中最大的一個“鄭漂”聚居地陳寨村也將隨著城市建設的步伐面臨拆遷。
記者昨日從座談會上獲悉,此次拆遷,實行的是先拆村,而對于陳寨花卉市場、陳寨蔬菜批發市場,未來都要改造,但是,會緩一些,可以分為一期、二期步驟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