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的部分收藏品,就擺滿了一桌。
□記者韓景瑋實習生趙環環文記者吳國強攝影
核心提示|“免費送您一枚有收藏價值的錢幣。”一大早,家住鄭州的劉大爺便被電話叫醒,對于這樣的“把戲”,劉大爺已不感冒。他曾為領一個價值十幾元的紀念幣,買了幾萬元的“收藏品”。劉大爺說起遭遇,欲哭無淚。從2014年7月,劉大爺先后被3家收藏公司忽悠買了50萬元的郵票和錢幣藏品。3家公司均稱2年后回收,最少收益30%。但到回收日期,3家公司卻全跑路。7月26日,記者調查劉大爺的遭遇時發現,投資收藏品已成老人被騙重災區。目前,和劉大爺有同樣遭遇的十多位老人,感覺被騙后報警。鄭州市公安局未來路派出所已對此展開調查。
老人注意!劉大爺是這樣被騙的
公司打電話推薦收藏品,稱有活動,免費獲得紀念品,吸引客戶來公司參觀。
去參加活動,業務員蠱惑買收藏品,不但可以升值,兩年后公司還會回收這些郵票和錢幣,收益率在30%以上。
快到藏品回收日期,公司早已關門“跑路”,電話沒人接聽。有些藏品只值幾百元。
民警提醒
老人之所以上當受騙,是因為投資心理急切。全國各地類似詐騙很多,受害者大多是老年人,不法分子抓住部分老年人有收藏愛好,但不具備識別收藏品真偽的特點,以“高價回購”、“溢價回購”等口號作為招攬顧客的“制勝法寶”,進行詐騙。
事件|領免費紀念品,卻買了幾萬元郵票
劉大爺今年67歲,退休后一直在家閑著。兩年前的一個電話,改變了他的生活。劉大爺并不知道對方是如何知道自己電話的,電話中的女子除了耐心詢問他的生活愛好外,一再向他推薦收藏品,稱升值快,能掙錢,還說周末公司搞活動,去參加活動的人,將免費獲得有收藏價值的紀念品。
周末閑著沒事,劉大爺決定去領免費紀念品。但讓他沒想到的是,為了區區十幾元的紀念品,他在業務員蠱惑下,買了幾萬元的郵票。業務員聲稱做的是國家支持的新興文化產業,公司把郵票和錢幣抵押給客戶,他們拿著客戶的錢來炒作這些郵票和錢幣,這些藏品不但可以升值,兩年后公司還會回收這些郵票和錢幣,收益率在30%以上。
從2014年至今,劉大爺先后在三家公司,購買了價值50萬元的收藏品。由于家人反對,他買藏品的錢,大多是以10%的高息借來的。當時想著藏品至少獲益30%,還10%利息,自己還有20%的收益。劉大爺認為這投資劃算。
被騙|承諾收益30%,到期3家公司全跑路
買藏品時,這些公司均承諾兩年后會回收藏品,收益在30%以上。從今年7月開始,隨著藏品回收日期臨近,劉大爺決定賣藏品,回籠資金,還高息。但隨后他發現,這些公司全關門“跑路”了,電話也沒人接聽。就在劉大爺六神無主時,又一家公司表示,愿幫劉大爺出手藏品,但劉大爺必須花8000元買一套剪紙成其會員。由于拿不出錢,在對方的建議下,劉大爺拿其價值6萬元藏品,換了對方一幅價值6萬元的畫,對方表示將在今年9月,幫其在北京拍賣藏品。劉大爺對自己是否被騙心中沒底。
劉大爺透露,其投資最早的一家公司,是位于鄭州未來路名為鑫寶德的收藏公司,第二家是位于金水路名為生源的收藏公司,第三家是位于鄭汴路與英協路交叉口附近的一家收藏公司。
記者昨天跟隨劉大爺先后到3家公司走訪,發現這些公司全都大門緊閉。其間,不時有老人前來詢問情況。
在鄭汴路與英協路交叉口西南角一大廈門前,兩位大媽得知劉大爺的遭遇后,立即圍上來告訴記者,她們受蠱惑后也在該大廈25樓一收藏公司內,購買了十幾萬元的藏品,現在該公司已關門跑路。在該大廈門衛處,服務人員告訴記者,這些公司是租的房子,都是突然跑的,這兩天一直有老人來詢問此事。
調查|藏品價值幾百元,老人報案
在該大廈另一家收藏公司內,擺放了很多郵票錢幣字畫。一老人拿著幾幅字,稱是自己的收藏,要出售。該公司業務員看后,要求老人先買幅畫成為會員,再幫其拍賣。該公司業務員告訴記者,公司與國內多家拍賣公司有合作。
記者詢問其是否有相關資質時,該業務員表示有。隨后拿出營業執照讓記者看。記者看到,該營業執照顯示,其公司經營范圍是銷售禮品,注冊資金為10萬元,并沒有拍賣業務。
劉大爺告訴記者,他就是在這家公司,用價值6萬元的藏品交換了一幅畫。幾經交涉,該公司業務員答應歸還劉大爺的藏品。隨后,該公司業務員歸還了劉大爺的8件藏品。
劉大爺告訴記者,這樣的藏品他有30多件,有郵票、錢幣、紀念幣、字畫等,其中北京申辦2022年冬奧會的郵票,一套是3.98萬元,劉買了5套;一套港澳臺珍藏錢幣,價值9999元,劉買了4套;而每套價格4980元的第四套人民幣大全套,劉大爺買了13套。
記者咨詢劉大爺買的北京申辦2022年冬奧會大版郵票得知,中國郵政于2015年7月31日特別發行《北京申辦2022年冬奧會成功紀念》郵票1套1枚,面值1.2元,現在該郵票單枚價格為5元。該套郵票的珍藏冊(含單票1枚、大版票1張、個性化票1張、首日封1枚)目前為600元一套。幾位老人感覺被騙,馬上報案。
苦衷|老人被騙,不敢跟兒女說
據受理此案的鄭州市公安局未來路派出所民警透露,這兩天,該派出所已接到十多位老人報案。這種詐騙案件首先是通過打電話吸引客戶來公司參觀,贈送小禮品,緊接著便開始一步步地進入詐騙團伙的圈套中。全國各地類似詐騙很多,受害者大多是老年人。
讓記者意外的是,接受采訪的幾位老人,均不愿透露自己的姓名。他們告訴記者,他們搞投資家人并不知道。擔心家人知道被騙后被家人埋怨。而警方之所以一直不能立案,原因也是好多老人被騙后不愿報案,警方無法及時掌握證據。
對此,省社科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趙連河認為,很多老年人因生活單一,尋求精神寄托的愿望也更強烈,而偽劣收藏品滿足了老人的心理需求。隨著年齡越來越大,老人們對事物的辨別能力有所下降,容易被蒙蔽。很多老年人和子女在一起時間少,缺乏關愛,在群體活動時易受影響。工商部門應加強對商家虛假宣傳的懲處;警方需加大對詐騙、信息泄露、假收藏品違法產業鏈打擊力度;政府、社區和家庭應加強對老年群體和個體的精神關懷,防止老人和現實生活隔得太遠,陷入孤單無助的精神狀態,從而上當受騙。
從2013年開始,孫淑君和老伴通過電話營銷的方式,購買了超過10萬元的“收藏品”,包括各種“金幣”、“銀幣”、“紀念章”以及所謂的書畫“真跡”。老人的等待從來沒有結果——兩年來,收藏品公司所言的上門回收藏品,始終只是一個美好的承諾。
很多收藏愛好者都認為,年代越久的收藏品就越值錢。收藏界有這樣一個說法,當時就很值錢的東西,現在仍會很值錢;當時不值錢的東西,現在還是不值錢。由于各地的收藏氛圍、購買能力不盡相同,一件藏品在不同場合的“身價”可能會有很大差距。
收藏品作為投資高風險高回報項目之一,已經逐漸進入普通市民中。而近期,有一些違法犯罪分子假冒收藏品公司員工,以低價銷售高價回收為誘餌,忽悠市民上當,公安部門發布提示,揭露了這些騙局。
昨天上午10點,河南商報記者陪同張先生來到河南省金銀珠寶飾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對他的和田玉璽進行檢測。同樣不放心的還有市民趙先生,幾天前,他老伴花了900多元從鄭州一家收藏品公司購買了一套銀卡收藏冊。
曾在鄭州一收藏品公司工作過的袁先生告訴記者,該公司曾明確要求推銷人員不準向客戶承諾回購期限。河南舒展律師事務所律師杜昃聲認為,“收藏品高價回購”,主要問題不在于“回購”,而是因為有些商家承諾高價回購后攜款潛逃。
內幕人士詳解邀約話術 來看看銷售人員是如何把藏品推銷出去的 該公司負責招聘的主管程先生稱,銷售人員的主要工作就是向前來免費領取銀幣的客戶推銷公司的收藏品。小方說,在銷售心理學中這叫“從眾心理”,就是當客戶拿不定主意時,他會盲從其他人的消費。
每逢10月到來年2月銷售旺季,各種騙子也大幅增多,投資者必須小心辨認。廣東粵寶錢幣分析師王超宇提醒,“大全套”是非專業的通俗叫法,并沒有出現過在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各類貴金屬幣的正式名稱上。
近年來大眾收藏品市場的火爆,使得很多居心不良的騙子也把“撈一把”的希望瞄上了這個市場,他們利用很多人對收藏市場的一知半解,打著“高價回購藏品”的大旗,坑騙收藏品市場的投資者,投資者應引以為戒。
百余名中老年人投資收藏品,被銷售人員承諾的加價回購迷惑,被騙1200余萬元。檢方認為,王文勝、李進使用詐騙方法非法集資,數額特別巨大,應當以集資詐騙罪追究兩人的刑事責任。
就在這個節骨眼上,劉先生接到一個電話,讓這個家庭發生了重大變故。于是,從8月21日開始,一直到9月5日,劉先生不斷收到這些公司寄來的收藏品,承運方均為順豐快遞公司。
如果你是一位收藏品愛好者,有電視購物或網絡購物的經歷,且經常收到陌生電話、短信、郵件,內容都是以高額回報為由推銷其收藏品,那可真要小心了。因為,你很可能被騙子“盯”上了。
煙標與火花是卷煙與火柴的商標,位列國際流行的四大收藏品(還包括郵票、錢幣)之中。天津市檔案館館藏有1904年至1952年的煙標及圖樣113枚、1920年至1952年的火花及圖樣22枚,反映了這一時期卷煙、火柴工業的狀況和產品設計風格。
迷信收藏品 老人被騙傾家蕩產
相信銷售員“一年后溢價回購”的承諾,鄭州老太張英花光存款、拋光股票甚至借外債,花49萬元買下51套收藏品,結果“回購”承諾難以兌現。
一個特大電信詐騙團伙,假裝電視購物回訪贈送禮品,一年時間騙取受害者錢財超過2000萬元人民幣。經審查,犯罪嫌疑人陳某、于某交代了兩人自2015年以來組織他人以“電視購物中獎需支付額外費用”的方式,騙取受害者錢財共計2014萬余元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