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全省上下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項決策部署,主動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穩增長保態勢、調結構抓轉型、防風險促穩定,經濟運行呈現“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有好”的良好態勢。經濟學家喻新安率領中國(河南)創新發展研究院課題組對上半年我省經濟運行形勢進行了深入分析,指出了目前經濟發展存在的難點,并對下半年經濟形勢進行了預判,提出了六點建議。
上半年經濟運行顯現
五大亮點
1
主要經濟指標增長明顯高于全國
今年上半年,全省生產總值達到17954.90億元,增長8.0%,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3個百分點。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分別增長8.0%、12.6%和11.5%,分別高于全國2.0個、3.6個和1.2個百分點。
2
主要先行指標出現積極變化
工業用電由負轉正,上半年,全省工業用電累計增長1.8%,同比提高3.8個百分點。貨物運輸量、貨物周轉量小幅回升,上半年,全省貨物運輸量、貨物周轉量分別增長3.6%和3.1%,其中全省機場貨郵吞吐量增長16.5%。工業品價格降幅收窄,上半年,全省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下降3.8%,降幅較1—3月份收窄1.2個百分點。
3
結構繼續優化
服務業發展持續加快,上半年,服務業增加值增長9.7%,比去年同期高0.9個百分點;服務業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42.3%,比去年同期高1.6個百分點;服務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49.3%,比二產貢獻率高2.9個百分點,成為拉動全省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工業內部結構優化,上半年,高成長性制造業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47.3%,同比提高1.4個百分點;六大高載能行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為33.1%,同比下降1.5個百分點。“互聯網+”相關行業快速發展,移動互聯網與傳統行業加速滲透,眾創平臺、網絡約車等新型服務模式在各地全面鋪開,極大地激發了經濟活力。E貿易爆發式增長,上半年鄭州市E貿易總業務量達1560.12萬單,貨值14.02億元,單量總數位居全國試點城市首位。
4
經濟增長質量有所提升
一是庫存減少,到6月底止,全省的商品房庫存去化周期比去年峰值縮短3.5個月,前5個月全省工業企業產成品存貨下降8.2%,工業企業庫存和商品房庫存都在減少。二是成本下降,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7.23元,比去年全年下降0.29元。三是利潤增加,1—5月份,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913.67億元,同比增長3.9%,比一季度提高1.5個百分點。40個大類行業中,28個大類行業利潤同比增長。居民收入繼續提高。上半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8.0%。四是補短板步伐加快。上半年,全省第三產業投資8317.44億元,增長16.4%,比二產高8.0個百分點;全省基礎設施累計完成投資2927.02億元,同比增長32.1%,高于全省投資平均增速19.5個百分點。五是新興供給成長加快。上半年,全省高成長性制造業、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9.3%、12.6%,增速分別快于全省工業1.3個和4.6個百分點,新產品、新業態、新商業模式快速發展,為經濟增長提供了新的動能。
5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效應凸顯
全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出臺了一系列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政策措施,形成了助力經濟增長的新動力和新增長點。大眾創業態勢向好。截至6月底,全省市場主體總量達到428.2萬戶,位居全國第6位、中部六省第1位;千人擁有市場主體數量由商事改革前的24戶提升到36戶;全省創業活力指數(全年新登記市場主體數量和市場主體總量比率)達到25.2%,較商事改革前提升了2.3個百分點。
當前河南經濟存在
五大難點
課題組分析認為,總的來看,上半年全省經濟運行平穩,但下半年影響經濟穩定的因素不少,增長下行壓力依然較大,實現全年經濟增長目標任務艱巨。
1
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
從我省經濟運行周期上看,正處在下行尋底和波動筑底的底部區域。從今年經濟運行情況看,主要經濟指標都呈現回落態勢,上半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較上年同期和上年全年分別回落0.5個、0.6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增長較上年同期和上年年底分別回落3.1個、3.9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較上年同期和上年年底分別回落0.7個、0.9個百分點。
2
部分傳統行業經營依然困難
今年以來,工業市場需求依舊偏弱,部分傳統行業受困產能過剩、價格低迷等影響,生產經營情況依舊不容樂觀。1—5月,全省煤炭開采和洗選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下降均超過30%,煤炭開采和洗選業由盈轉虧,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虧損39.19億元;傳統行業生產放緩、效益下降,相應用工人員也同比減少,形成了一定安置壓力。重點產品價格低位運行,上半年,全省工業生產者價格指數下降3.8%,連續49個月下降,整個市場需求疲軟狀況沒有根本性好轉。
3
投資增長后勁不足壓力加大
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放緩,上半年,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2.6%,較去年同期和去年全年分別下降3.1個和3.9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有所降低。民間投資大幅回落,上半年,全省民間投資累計完成13420.32億元,增長4.4%,增幅同比回落12.0個百分點,占全省投資比重為78.3%,同比下降6.2個百分點。工業投資動力不足,上半年,全省工業投資8050.41億元,增長8.3%,較去年同期和去年全年分別降低5.2個和2.4個百分點。
4
外貿形勢下滑壓力加大
受全球市場需求疲軟、去年同期基數較高、電子信息產業大幅回落等多種因素影響,今年以來,全省進口和出口呈雙下滑發展態勢。上半年,全省進出口總額1798.9億元,同比下降11.4%,下降幅度大于全國。
5
新舊動力轉換壓力加大
河南正處于工業化中期向后期發展的過渡階段、競爭優勢從低成本向資本和技術轉變的關鍵階段,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轉方式、調結構、促轉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刻不容緩。但全省新舊動力轉換較為緩慢,今年上半年,全省六大高載能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同比增長12.9%,增速高于高成長性制造業投資增速5.2個百分點;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同回落11.4個百分點。足見短期內新興力量還難以對沖傳統動力的下行力量。
下半年經濟走勢
六大預判
1
有能力實現全年預期增長目標
從基本面看,河南仍處在戰略機遇期,具有保持中高速增長的動力和潛力。工業化和城鎮化仍處在加快發展的過程之中,發展型和享受型消費方興未艾,后發優勢比較明顯。從經濟運行軌跡看,河南經濟增長的穩定性在提高,經濟增速在向這個階段的潛在生產率收斂,波動空間收窄。從政策措施效應看,上半年出臺的一些政策措施效應將繼續釋放。綜合判斷,我們有信心、有能力能夠實現預期增長目標。
2
固定資產投資穩中趨升
一是目前的房地產開發節奏、資金到位情況、庫存變化、銷售現狀表明,房地產投資將繼續回暖。二是產能過剩將繼續抑制重化工行業的投資增長,但消費需求穩定、擴大固定資產加速折舊優惠范圍等政策,將提高輕工、紡織等消費型制造業的投資意愿,制造業投資會緩中趨穩。三是隨著“八大專項”的實施,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加快,“米”字形高速鐵路網建設全力推進,“1816”投資促進計劃的大力實施,脫貧攻堅強力推進等,將推進基礎設施投資穩中有升。
3
消費需求基本穩定
多項政策措施推動消費市場升溫,夯實了消費基礎。電商網購等新型消費模式,降低了流通費用和交易成本,提高了居民的購買力,增加了消費意愿。旅游、休閑、文化、健身等新興消費模式和消費熱點涌現。如果進一步改善消費環境,切實提高消費品供給的質量,提高誠信水平,居民消費傾向會進一步提高。
4
進出口實現預期目標難度較大
下半年我省外貿形勢依舊嚴峻。一是傳統貿易優勢逐漸弱化,而新的貿易競爭優勢形成緩慢;二是傳統市場增幅已經有限,而培育新市場的步伐相對緩慢;三是傳統的刺激外貿增長的政策效應遞減,而新的外貿增長更加依賴長期的自主創新;同時,國際貿易摩擦頻發,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也將對我省出口產生一定影響。
5
CPI微漲 PPI跌幅收窄
下半年,價格總水平將延續偏弱走勢,在低位平穩運行。一是宏觀經濟環境趨于改善。去年下半年以來,穩增長政策加力增效,效果正逐漸顯現,價格總水平運行的宏觀環境趨于改善。二是房地產市場有望延續回暖勢頭。三是部分農副產品價格穩中有升。在國家調控政策作用下,小麥、稻谷等主糧品種價格將保持總體穩定;受周期性、季節性因素等影響,生豬價格將保持基本穩定,蔬菜價格漲幅可能略高于上年,禽蛋價格也可能穩中趨升。四是大宗商品價格可能低位企穩。綜合判斷,預計下半年價格運行態勢將低位企穩回升,CPI同比漲幅將高于上半年,PPI同比降幅將低于上半年。
6
三大攻堅戰成為亮點
一是扶貧脫貧攻堅戰。脫貧攻堅作為“十三五”頭等大事,下半年有望深入推進。二是國企改革攻堅戰。要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推進股權多元化改革。優化企業治理結構、市場化選聘經營者、員工持股等試點將取得重大突破。三是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要堅定目標、依法治理、突出重點、標本結合,確保大氣污染治理攻堅戰取得新進展。
保態勢穩增長
六策并舉
圓滿完成今年的各項經濟社會發展任務,對“十三五”目標的實現關系極大。課題組認為,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部署,統一思想,堅定信心,六策并舉,同心協力保態勢穩增長。
1
堅持項目投資帶動
堅持招商引資添增量,以項目為抓手擴投資,發揮項目投資在擴內需、調結構、補短板、穩增長、控風險、惠民生中的綜合效應。根據建設“四個大省”和保護生態、治理污染的需要,上一批事關全局和長遠的大項目。以招商引資和承接產業轉移為抓手,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構建世界級特色產業基地。加快推動“十三五”重點項目和重點區域開工建設,落實并啟動“十三五”規劃重點項目清單,開工建設一批道路、軌道交通等項目。
2
堅持結構升級帶動
把加快新舊產業動力轉換作為中心任務,以需求特別是消費升級趨勢為導向,以新理念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為引領,加快四個大省建設。增強“互聯網+”、電子商務的支撐帶動作用,推動河南制造向河南創造、河南速度向河南質量、河南產品向河南品牌轉變。優化區域結構,拓展發展空間,深入推動中原城市群一體化發展,促進“兩區”升級,發揮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自由貿易區、創新試驗區、鄭東新區等增長極的輻射帶動作用,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
3
堅持多極協同帶動
以全球視野推進鄭州國際商都建設,推動“四港聯動”,增強融入世界城市體系、服務中西部發展和輻射帶動全省的能力。充分發揮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鄭洛新國家自主示范區的示范帶動效應,形成以點帶面、點面融合發展格局。強化“一極”集聚和輻射帶動作用,強化“三圈”和“八軸帶”的互聯互通互動。促進縣域在更大范圍、更高層次上參與經濟合作,推動縣域經濟更好更快發展。按照一核帶動、軸帶支撐、圈層推進的思路展開區域內合作。
4
堅持創新創業帶動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信息經濟、智能裝備制造、戰略新興產業、高成長服務業、時尚消費等為重點,培育發展壯大新經濟增長點。拓展網絡經濟空間,推進互聯網與經濟社會深度融合,搶占發展制高點。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為抓手,依托“互聯網+”,促進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蓬勃興起,促進新動力成長。
5
堅持揚長補短帶動
充分利用我省擁有四大國家戰略、國家級城市群、米字形高鐵、舉省融入新的三大國家戰略等新優勢,努力贏得不斷向好的區域發展新態勢。想方設法彌補存在的短板。緊盯“兩不愁三保障”目標,確保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破解扶貧脫貧短板。持續實施“一基本兩牽動三保障”、提升城市公共服務水平和城市承載能力,破解城鎮化滯后短板。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轉變、向價值鏈高端延伸,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向精細化和高品質提升,破解服務業發展短板。深入實施科教興豫戰略,為我省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撐,破解科教發展短板。
6
堅持改革開放帶動
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圍繞“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深化各項改革。進一步完善改革推進的思路、工作機制、方式方法,更加積極有效地推動改革。進一步加強開放平臺建設,推進各類功能性口岸建設。擴大開放招商,依托科學發展載體開展鏈式招商、精準招商、以商招商、中介招商。全面融入“一帶一路”戰略,構建對外開放新體制。持續優化開放環境,推動招商由主要靠優惠政策向主要靠優質綜合服務轉變。
策劃:孫德中郭津蘆瑞執行樊霞 課題組成員:喻新安楊雪梅張艦王威劉戰國劉玉玲杜文娟
通知指出,支持洛陽大力發展文化旅游、信息服務、科技研發、健康養老等產業,打造國際文化旅游名城和區域性生產服務基地。支持開封大力發展文化旅游、商貿物流、健康養老等產業,強化國際文化旅游名城定位,打造與鄭州緊密銜接的現代服務業協同發展區。
記者從南水北調中線建設管理局了解到,截至8月10日,北京市累計接受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來水超過15億立方米,供水水質均符合或優于二類水質標準。
至8月10日,北京累計接受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來水超15億立方米。
春風化雨潤中原,堅定信心謀發展。我們要切實把思想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上來,增強加快發展的責任感……
當前我省經濟社會發展態勢良好,中原崛起河南振興富民強省呈現光明前景。
1-4月,服務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6538億元,同比增長12.4%,增速高于第二產業5.1個百分點;占全部固定資產投資比重57.7%,高于第二產業17.9個百分點。一季度,戰略性新興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7.0%,營業利潤增長19.8%;科技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2.2%,營業利潤增長10.4%。
今天,已試點4年的營改增全面推開,昔日地方第一大稅——營業稅退出歷史舞臺,將這場1994年分稅制改革以來中國最深刻的財稅改革推向高潮。營改增的全面推開,成為重塑中國財稅制度的新起點。
劉曙光代表:主動“瘦身健體”,才能讓發展質量更優、效率更高、更可持續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地方政府在做產業規劃時,什么新鮮上什么,導致風電、光伏、海洋工程等朝陽產業很快又陷入過剩。
必須看到,盡管中國制造業發展面臨諸多挑戰,但仍處于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加快制造強國建設,不僅是時代賦予制造業的歷史使命,更是適應中國國情的戰略抉擇。要實現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型,必須進行重大戰略和政策安排:第一,做強傳統優勢產業,提升核心競爭力。
在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同志發表重要講話,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作了系統闡述。與此同時,進入新常態后,后發優勢的內涵、供給和需求條件發生變化,經濟結構和增長動力等也將相應轉變。
在做減法的同時,各地紛紛出臺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扶持政策,加快布局相關項目,在調結構上努力做加法。” 這個成功案例是近年來各地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力促經濟升級的典型“縮影”。
新常態的中國經濟,挑戰與機遇并存,壓力與動力同在,“一降一升”詮釋出鮮明特征: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
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主要基于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 一是全球經濟格局深刻調整,外部需求出現常態萎縮。
記者從財稅部門獲悉,目前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正在積極研究包括生活服務業在內的相關行業的“營改增”試點方案。一位接近財政部的專家表示,接下來有可能幾個行業一起推進,財稅部門已經開始著手對房地產業、金融業等行業進行營改增調研。
日本實力強大的汽車零部件產業在全球都居于壟斷地位,牢牢把控半導體、集成電路等高附加值的汽車核心零部件市場。 在澳大利亞,今年6月份,日本精工就因同另外兩家日本軸承制造商組建卡特爾聯盟,密謀在澳大利亞市場對軸承產品的價格進行操縱,日前在澳大利亞被處以300萬美元罰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