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生意好,竟在饅頭里添加不允許添加的化工原料。近日,山東籍男子劉某在原陽縣經營饅頭生意時,因涉嫌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食品罪被原陽縣檢察院批準逮捕。
2015年12月份,為了生計劉某帶著一家人來到原陽縣菜市街,干起了自己的老本行——經營“山東戧面饅頭”。初來乍到沒有固定客源,生意甚是清淡,按理說劉某該轉變經營思路,從饅頭質量上下功夫。可劉某卻想起了歪點子。從網上查詢資料,搜集有關饅頭賣相好的“偏方”后,劉某在附近的化工商店里買來了“檸檬黃、甜蜜素”等化工原料。在玉米面饅頭里添加檸檬黃后,為節省添加白糖的成本,他還在玉米面里添加了甜蜜素。經過“改革和技術創新”,劉某加工生產的玉米面饅頭口感好,賣相又好,深得廣大買主的青睞,每天生產的玉米面饅頭竟供不應求。
正當劉某在家里為自己的“創新”偷著樂的時候,一場食品安全檢查風暴向劉某襲來。今年4月26日,原陽縣檢察院、縣食藥監局、縣公安局聯合執法組在原陽縣菜市街執法檢查中發現劉某家的玉米面饅頭存在可疑之處,隨即取樣帶回委托鑒定機構檢驗。經檢驗,樣品所檢甜蜜素、檸檬黃不符合GB2760—2014要求,檢驗結論為不合格。
自知紙包不住火的劉某于第二天便逃回了老家山東菏澤。后劉某被山東警方抓獲。目前,劉某已因涉嫌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食品罪被原陽縣檢察院批準逮捕。(記者 穆黎明 通訊員 夏興宇 郝攀)
6月11日,市民張女士告訴記者,自己在家門口附近買來一袋面粉回家蒸饅頭,誰知蒸出的饅頭不暄騰,她懷疑面粉不合格,因此向記者投訴。記者咨詢有關部門后得知,饅頭不暄騰與或使用新麥面粉有關。
要說,現在用老面肥發面的不多了,面發后兌堿,可以說是有點技術含量的,全憑著經驗兌堿。
這是一種可以吃的藝術品。一推一拉一揉,毫厘之間彰顯精湛技藝。可視、可觸、可食,一個饅頭飽含智慧結晶,手掌上的功夫、籠屜里的藝術。這里是河南沈丘映(四) 《饃里乾坤》今晚20:30為您揭曉。
8月14日,央視《焦點訪談》節目對我市獲嘉縣部分饅頭作坊使用塑料編織袋代替籠布加工饅頭的事件進行了曝光。截至目前,全區共出動執法人員50人次,車輛20輛次,檢查饅頭作坊21家,尚未發現有加工饅頭作坊使用塑料編織袋代替籠布生產加工饅頭情況。
饅頭之中再無明礬
時長:19分26秒
昨日,北大農園食堂,一中年男子購買了十余個饅頭之后刷校園卡付錢,工作人員在刷卡處提示他食堂規定每種主食限購三個,請他下次注意。張宇介紹,食堂白面饅頭一個2毛錢,花卷3毛,芹菜肉包7毛,物價“便宜得就像人民公社”,“很多教職工家屬來食堂打包”。
67歲的李靈周一直記得,在物質嚴重匱乏的1960年,小學老師郭松蘭給過自己一個白面饅頭。
近日,四川瀘州納溪區護國鎮護國中學近700名師生,用了10小時徒步20公里并返回,中途只有7名學生坐了車。而他們的補給,是3個饅頭、1瓶礦泉水。活動前,該校曾向當地教育局報告。教育局表示,只要安全防護得當,可以進行。
雖然負責的工程段早已施工完畢,但老張和工友們并沒有拿到應得的十幾萬元工錢。困守工棚討薪的36天里,老張和其他5名工友每月僅靠著數百元生活費維持生計,饅頭就咸菜就是一頓飯,在沒有暖氣的工棚中靠撿其他工人扔掉的被褥保暖。眼看到了年底,他們只希望早日拿到被拖欠的工錢回河南老家。
老人的晚飯就是一個饅頭加白開水。王桂英老人說,兒子回來的時候,她會把積攢的幾千元交給兒子,希望兒子早日買上自己的房子,言語間透著一股自足和自豪。
亳州一高校食堂面點師擅自使用含有硫酸鋁鉀的泡打粉生產饅頭共計400余個,并在高校食堂內銷售,后被執法人員抽檢發現。記者昨天從亳州市譙城區法院獲悉,該院一審以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判處被告人畢某有期徒刑一年,并處罰金一千元。
映象網商丘訊(記者 曾巖 胡倩)近日,記者從有關部門獲悉,從7月1日起,饅頭、發糕等面制品不能添加含鋁的膨松劑,也就是俗稱的“明礬”。在膨化食品中,也不再允許使用任何含鋁的食品添加劑。
看守所內,只因一個饅頭,竟引發兩人爭斗,最終釀成悲劇。2014年7月28日上午11時30分,張某在監室內,對誰把他給池某饅頭告訴秦某一事指桑罵槐,繼而引發郭某與其爭吵,兩次廝打后,張某突發心臟病猝死。
昨日,一條“河南胡辣湯、饅頭等生產標準5月1日起實施”的消息,讓吃貨們很震驚,“難道以后的胡辣湯全省都一個味兒”?有網友擔心,“以后去隔壁老趙家喝胡辣湯配油條是這個味兒,去南頭老方家喝胡辣湯加油條還是這個味兒!”那些一家一種風味的河南名小吃,在地方標準之下,會不會變得味道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