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新鄉市輝縣市團委書記石震被評為第七屆“母親河獎”綠色衛士。這是“母親河獎”設立15年來,我省第二個獲獎者。2003年,新鄉農民田桂榮獲得第二屆“母親河獎”,是我省第一個獲獎者。
作為輝縣市團委書記,他說他算不上是什么領導,團干部也必須“去機關化、行政化、貴族化、娛樂化”,他手里沒資源,沒人、沒權、沒錢,所以必須依靠青年、企業家和社會,更多地組織社會青年參與環保活動。
(受訪者供圖)
【消息】輝縣市團委書記石震被評為第七屆“母親河獎”綠色衛士
5月27日,第七屆“母親河獎”在京揭曉,20名個人被評為第七屆“母親河獎”綠色衛士,20個集體被評為第七屆“母親河獎”綠色團隊。新鄉市輝縣市團委書記石震位列綠色衛士行列。
石震,1982年出生,碩士學歷。2009年,他參加工作成為輝縣市上八里鎮副鎮長,主管林業工作。
2011年,石震調任輝縣市團委書記之后,著力推進保護母親河工作,在活動組織、宣傳教育、綠色文化培育、隊伍建設等方面推動保護母親河工作提升,因此被團省委兩度評選為河南省模范團干部。
其中,他以青年突擊隊為基礎組建青年綠化突擊隊,協調建設多片“青年林”;開展植樹聯誼活動,把綠色生態文化融入交友等活動中,5年來累計植樹17000余棵。他還開展各種活動,倡導青年熱愛自然、保護環境,如“護鳥日”活動、“我愛家鄉山和水”綠色騎行活動、機關單位“節約我先行”活動、“共青團清潔輝縣大行動”。他引導和發展了一大批青年自組織,如志愿者聯盟、騎行聯盟等。他通過宣傳協調資金建立企業林,植樹2萬余棵。
“母親河獎”由共青團中央、全國綠化委員會、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環境保護部、水利部、農業部、國家林業局等8家單位共同主辦。
它是我國青少年生態環保工作領域的唯一獎項,是保護母親河行動設立的唯一獎項,旨在表彰獎勵為保護母親河、保護生態環境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產生重要影響的個人、組織和項目。自2001年以來已開展6屆評選活動。
本屆“母親河獎”評選表彰活動在推報環節,共計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尋找出縣、鄉兩級綠色衛士60838人,省、市兩級綠色衛士1379人,創建縣級綠色團隊5909個,省、市兩級綠色團隊1053個。
(受訪者供圖)
【對話】
我手里沒人、沒權、沒錢,必須依靠青年、企業家和社會
記者:聽到獲獎的消息,你當時心里是怎么想的?
石震:覺得很詫異。我只是做了本職工作,我是學院派的,覺得領導安排的就應該做好,做得好是應該的,居然能獲得這么大的獎。保護母親河是團委的工作之一,這個獎對我來說也是鞭策。
記者:既然能獲獎,說明你的工作在某些方面是亮點。你覺得哪些方面可能是被“母親河獎”看重的?
石震:如果非要回答的話,我覺得主要是兩個“擴展”,一是,把活動從主要是植樹,擴展到更多的環保領域,比如護鳥、綠色出行、節水、節約辦公耗材等。二是,活動參與者的擴展,不限于機關事業單位、學校的團員,而是更多地組織社會青年參與。
記者:你是怎么組織社會青年的?
石震:我們市的青年自組織在團省委都算是亮點,這是我們依靠社會青年的基礎。在組織過程中,我們發掘一批支持一批,也不是資金支持,主要是給他們印社團的T恤衫、找活動場地、幫他們選舉會長、制定章程、成立團支部等。
他們很歡迎這些做法。社團負責人成了團支部書記,在組織活動時有了官方身份,在街頭組織義演、募捐活動,城管都對他們客氣很多。團市委去慰問官兵、農民工之類,他們也很樂意參加。
記者:你們主要支持的是哪些社會自組織?
石震:比較成熟的六七個社團,音樂類、志愿者類、運動類的。吉他社團的負責人鹿秀春,原來是我們鄉鎮團組織負責人,我了解到他有音樂方面的特長,就說你應該成立一個社團,把更多人組織起來。這幾年,他們基本參加了團市委組織的所有活動,算是其中最成熟的社團了。
記者:我注意到材料里提到“把綠色生態文化融入交友等活動中”,指的是什么活動?
石震:就是相親。傳統的相親模式是去景區、組織茶話會之類,我覺得讓他們一起去植樹、做環保也不錯,于是就通過網站、微信公眾號等征集參與者,相親成功送獎品、燭光晚餐等,每年都搞幾次,有時候參與的有100多人,有時候200多人。
去年有人找到我們要合辦微女神大賽,我說,咱別去走秀,要合辦,就得我說了算,都去種樹,通過勞動體現美。這個活動搞得很成功。
記者:為什么要把活動和環保結合起來?
石震:倡導環保不能一味地宣傳說教,而且,環保是個很好、很時尚的主題,大家都能接受。
記者:環保方面的工作占你工作的多大分量?
石震:實話說不到一半。畢竟,團委還有青年創業、留守兒童等方面的工作要做。
記者:你是領導干部,有沒有覺得主動和社會自組織打交道,會不太自在?
石震:我真談不上是什么領導。我手里沒資源,沒人、沒權、沒錢,必須依靠青年、企業家和社會,上任時領導也給我說要學會借力。我比較年輕,對年輕人的愛好也不排斥,沒有什么不自在的。而且,共青團干部也必須“去四化”:機關化、行政化、貴族化、娛樂化。
記者:其實,團委本身就是資源,企業應該會樂意參與你們的活動。
石震:是的。不過,這兩年不少企業效益不好,愿意一起玩的越來越少了。往年我們能籌到60多萬元幫助貧困兒童,現在只有20多萬。一些老朋友經營困難,都要破產了。
(記者 徐啟峰) 12月13日,周口市2016年道德模范進基層巡講活動啟動儀式暨首場報告會在川匯區隆重舉行,11位道德模范匯集一堂,5位道德模范登臺匯報,向與會的300多名觀眾講述感人至深的故事。
結合我市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實際,重點關愛保護父母雙方外出務工或一方外出務工另一方無監護能力,不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進行關愛建檔登記、健全保護體系和救助保護機制、幫扶困難留守兒童、援建愛心家園和留守兒童服務中心等工作。
據李淑鴿介紹,她1978年高中畢業后,開過照相館、服裝店,搞運輸、賣家電,憑著睿智、干練,樣樣干得紅紅火火,上世紀80年代就是萬元戶了。“李淑鴿媽媽”成了孩子們口中最親切的稱呼,她說每當聽到這些喊聲,滿身疲憊便煙消云散。
11月22日,中緬邊境芒海鎮,緬甸邊民馬旺和妻子khongnaw帶著學生在與當地的親戚交流。馬旺說:“上個月20號晚上炮聲在山頭響起,飛機也過來了,我們半夜2點鐘就起身,開始連夜逃亡,跨過勐古河來到中國境內。
啟動儀式開始前,愛心企業員工代表表演了舞蹈《努力》、《愛是一條河》等精彩節目,詮釋了關愛、奉獻的精神。精彩的演出贏得了現場觀眾的陣陣掌聲。
11月9日,河南衛視《脫貧大決戰》,讓我們一起跟隨特約觀察員張凱麗,給孩子們鼓勵,為孩子們加油。
“祝你生日快樂,祝你生日快樂...”11月10日上午,在正陽縣城西關的小菊蛋糕房,一場為留守兒童過生日的愛心儀式正在舉行。
民政部有關負責人說,對此,農村留守兒童“合力監護、相伴成長”關愛保護專項行動提出,落實家庭監護責任。“關愛農村留守兒童的專業化、體系化工作,非一日之功,需要各部門真真正正做實事,研究細致的問題和工作,最終構筑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的專業化網絡。
經國務院批準,2016年11月至2017年年底,民政部、中央綜治辦、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教育部、公安部、財政部、衛生計生委將在全國聯合開展以“合力監護、相伴成長”為主題的農村兒童關愛保護專項行動。
昨日,民政部發布的今年農村留守兒童摸底排查結果顯示,全國農村留守兒童902萬人。如何控制留守兒童輟學,行動計劃提出……
“父母與子女”構成的核心家庭紐帶本應該是牢不可破的,但是在“留守兒童問題”上卻出現了松弛,這不僅僅是一個家庭的問題,更是一個社會問題。
資料圖:一名四川省北川縣的留守兒童收獲“神秘禮物”——外出打工三年的父親通過“快遞”的方式將自己“運送”回孩子身邊。安徽提出,落實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就業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降低返鄉創業門檻,健全返鄉創業公共服務,為農民工返鄉創業就業提供便利條件。
在網絡上,他是擁有百萬粉絲的“搬磚小偉”;現實中,他是90后農民工石神偉。而這也改變了石神偉的生活軌跡,一年來,作為農民工的石神偉相繼迎來了第一次掙廣告費,第一次坐飛機,第一次上電視節目…… 石神偉在工地宿舍里休息。
因為沒有按時完成作業,7名初一學生被老師處罰,在講臺上向同學下跪并打自己耳光。12日前鋒區教科體局介入調查證實此事屬實,將按規定處理。例如同樣是沒有按時完成作業,有的學生是學習態度的問題,而有的是學習能力的問題,不同的問題我們要采取不同的應對措施,讓學生在學習能力和學習態度上有所改進。
因為沒有按時完成作業,7名初一學生被老師處罰,在講臺上向同學下跪并打自己耳光。12日前鋒區教科體局介入調查證實此事屬實,將按規定處理。例如同樣是沒有按時完成作業,有的學生是學習態度的問題,而有的是學習能力的問題,不同的問題我們要采取不同的應對措施,讓學生在學習能力和學習態度上有所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