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從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了解到,今年1~4月,該院接診因美容失敗導致嚴重并發癥的患者平均每月達18人,比去年同期上升70%~80%。
“不開刀、不手術,打一針就變美”,這是微整形機構慣用的噱頭。記者調查發現,近來,各地微整形美容變毀容事件頻發,很多求美人士微整形后出現嚴重并發癥,嚴重者甚至失明、危及生命。【現象】微整形導致失明、中毒等病例明顯增多
目前,注射美容常用三類針劑:肉毒素、玻尿酸和膠原蛋白,可以局部改變形狀,比如隆鼻、隆下巴、瘦臉等。
記者從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整形美容科了解到,因注射美容針引發嚴重并發癥的病例十分常見。近兩年,該院每年都會接收近百例患者,并且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近一個月內,該科室連續接診3起此類病例。◎微整形并發癥有哪些臨床表現?
血腫、神經損傷、栓塞、組織壞死、感染、皮疹、表情失衡、疤痕、肉芽腫等。◎注射美容針引發嚴重并發癥的案例主要有哪些類型?
1.注射玻尿酸隆鼻導致失明。
30歲左右的朱小姐今年在廣州珠江新城一民宅內舉辦的“美容整形培訓班”上,與“同學”互相注射玻尿酸隆鼻,導致當場失明。
據朱小姐介紹,這個美容班通過微信圈招募,號稱請了一些臺灣、香港的老師來培訓注射玻尿酸隆鼻。培訓班內20個人,兩個人一組相互打玻尿酸,朱小姐自己給別人打沒事,別人卻把自己的眼睛打瞎了。
2.注射不正規肉毒素導致中毒。
近日,一位女士在廣州一家美容院注射所謂的韓國進口的肉毒素瘦小腿,結果導致循環呼吸系統麻痹,危及生命,前來該院治療。
“這明顯是肉毒素中毒的癥狀。患者給我看了這個全是韓文的肉毒素包裝盒,因來源不明,很可能滴度不對。”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整形美容科主任羅盛康告訴記者,據不完全統計,就在今年4月份,全國各地接診了二三十個類似的因注射肉毒素而導致頭暈、惡心、嘔吐的病例,這是典型的肉毒素中毒癥狀。
3.注射明令禁止注射的藥物導致組織非正常增生。
比如,生長因子只允許外用于創面,卻被非法注射到體內。羅盛康介紹,該院一位患者在廣州番禺區的一家生活美容院注射生長因子隆下巴,半年后,她的下巴組織不受控制地增生、瘋長。最近前來就醫時,這位患者的下巴已經“長得像鞋跟”,很嚇人。
“這些生長因子注射時并沒有異樣,一般都是半年后產生并發癥。”羅盛康說。
【調查】 6毛錢的凍干粉冒充8000元的肉毒素
記者采訪了解到,一方面是有問題的美容針劑產品,另一方面是不具備醫療美容資質的人員在各種不正規場所開展微整形服務,這些都使微整形行業暗藏風險。
◎市面上假玻尿酸超過100種
記者在多地調查發現,美容填充劑假貨盛行。
羅盛康介紹,以玻尿酸為例,國家批準使用的產品屈指可數。“我們拿正規產品的包裝盒給并發癥患者看,約有一半的人表示用的不是這些。”瑞藍2號玻尿酸具有唯一的防偽編號,市面上居然出現100多種假冒產品貼了這一防偽編號。
◎注射美容從業人員、場所魚龍混雜
良莠不齊的行醫從業人員、不正規的醫療美容場所,也與微整形并發癥的發生不無關系。
一位市場監管業內人士介紹:“一些美容師沒有經過基本的業務培訓,其注射的位置、劑量都存在很多問題。”
記者了解到,在巨大的利益誘惑下,一部分不具備相關資質的機構也開始做起注射美容。根據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統計,出現注射美容并發癥的病例,三分之一來自非醫療場所,如生活美容機構、民房、酒店等;還有三分之一來自非整形美容醫生跨界做的手術。
據上海市徐匯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綜合執法大隊上官士浩介紹,一些非法行醫者打著醫生的旗號,拖著拉桿箱在各個美容院之間趕場。通常是事先通過美容院約好手術時間,術后“醫生”馬上離開,不給開具任何票據。
此外,QQ、微信等成為不正規微整形美容的推銷窗口。記者隨機加了幾個美甲店的微信號發現,雖然實體門店從表面上看只從事美甲或美睫業務,但其朋友圈里一直在推薦各種注射類的美容項目。一家美甲店主告訴記者,肉毒素和玻尿酸是目前做得最多的項目,每個月都有醫生到固定的酒店幫助注射,預定即可。
【案例】
1.南京市公安局棲霞警方曾搗毀生產、銷售假藥窩點10個,抓獲犯罪嫌疑人16人,扣押上千萬元的假藥品及醫療器械。
“售價動輒一兩千元,甚至每瓶達8000元的‘肉毒素’,有的竟是由藏在民居里的小作坊加工的,原料是成本僅每瓶0.6元的凍干粉。這樣的利潤遠超販毒。”南京市公安局棲霞分局燕子磯派出所教導員龔恩東說。
2.浙江嘉興市海寧警方證實,當地警方最近偵破一起生產、銷售假美容藥案,繳獲大量未經我國藥監部門批準、非法入境的溶脂針、肉毒素、瘦臉針等假藥,涉案金額5000余萬元。
【根源】 違法成本太低 監管接近真空
微整形在國內已經擁有巨大的市場,然而,目前對其監管卻接近真空狀態。
一位市場監管人士說:“目前這一領域存在一個尷尬的現狀,醫療美容通常屬于衛生行政部門管,但很多注射美容都發生在非醫療機構里,如一些理發店、美甲店、會所、工作室、生活美容院等,這讓衛生行政部門無能為力。而生活美容場所則又不在藥監的監管范疇內,導致監管出現困境。”
羅盛康說:“很多時候是因為美容變毀容后消費者才舉報,有相關部門介入,預防性、前置性的監管很少。”
杭州市一醫院美容科主任張菊芳認為:“非法行醫之所以猖獗,主要因為違法成本太低。不具備醫療美容資質的美容院、美容師被衛生監督部門查到,可能只罰幾千元,比起賺幾百萬元來微不足道。而且一個窩點被查后,他們能迅速換一個地方。”
【建議】 加大源頭打擊力度
1.加大源頭打擊,改善市場上假藥橫行的局面。
2.加強跨部門協調,進行數據共享和聯動查處。
3.對造成人身傷害的行為從嚴懲處,將有消費者投訴的美容機構列入“黑名單”。
4.嚴禁無資質人員開展醫療美容服務。新華社
12月2日,小劉來到位于鄭州市金水區農科路25號的“上城整形”,見到了“夏青”,預約了手術。大河報記者注意到,許玫的經歷并非個例,早前就已有外地媒體對以整形整容為名的“套貸”灰色產業鏈進行了曝光。
確實存在,這位名叫葉問的50歲的河南阿姨擁有魔鬼身材……
確實存在,這位名叫葉問的50歲的河南阿姨擁有魔鬼身材……
2016年下半年,麗水警方開展了抓捕行動,行動組在深圳、東莞和鄭州同時開展行動,抓獲“面部微雕大師”周某某等22人,查獲104箱相關器械和藥品,凍結了部分涉案資金、資產。
最近,23歲的孟女士右眼突然看不見了,急急忙忙趕到鄭州人民醫院就診。“視網膜中央動脈在進入視神經及眼球之前,需要通過視神經硬鞘膜及鞏膜篩板,此處血管狹窄,容易發生栓塞。
說到市區寶珊花園,相信很多泉州人都知道,這是泉州一個比較高檔的住宅小區,里面有很多別墅。愛美人士就診時應慎重選擇正規的醫療美容機構,注意查看他們的相關資質,不要讓夸大宣傳的美容效果沖昏了頭腦。
今年10月份,是23歲的葉縣姑娘衛珂(化名)和男友定下的結婚大喜日子。在平頂山的醫院醫生無法確診,衛珂和家人的強烈要求下,9月4日下午6點,衛珂被急忙送到鄭州的一家整形醫院。
“因為美容院操作失誤,玻尿酸被打入鼻子的血管里,經過鼻動脈、眼動脈、頸內動脈返流到腦內,造成腦部血管栓塞。之后,患者又赴上海一家醫院,也得到右眼即將失明的診斷,返回浙醫二院住院治療。《揚子晚報》報道,常州一名21歲的姑娘在鼻子注射玻尿酸后,因視網膜中央動脈栓塞致右眼失明。
之后,患者又赴上海一家醫院,也得到右眼即將失明的診斷,返回浙醫二院住院治療。《揚子晚報》報道,常州一名21歲的姑娘在鼻子注射玻尿酸后,因視網膜中央動脈栓塞致右眼失明。
她提醒學生,每個人都有美的一面,所以整形千萬不能盲目,如果真的決定整形,也一定謹慎選擇有正規執照的醫院。
記者近日從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了解到,今年1~4月,該院接診因美容失敗導致嚴重并發癥的患者平均每月達18人,比去年同期上升70%~80%。記者從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整形美容科了解到,因注射美容針引發嚴重并發癥的病例十分常見。
23歲的遼寧女孩小晴(化名)經人介紹到一處民房粘睫毛,隨后接受對方推薦,注射1000余元的玻尿酸墊高額頭。
圖上方為小晴眼底的圖像,明顯已被玻尿酸幾乎全部覆蓋,這也是導致其視力嚴重受損的原因。23歲的遼寧女孩小晴(化名)經人介紹到一處民房粘睫毛,隨后接受對方推薦,注射1000余元的玻尿酸墊高額頭。
中新網南京5月11日消息,當日,常州南大街派出所公布因玻尿酸微整形致女子失明案最新進展,警方通過層層追蹤,目前已抓獲五名嫌疑人。” 宋某通過網絡結識了李某和馬某,并支付了近一萬元注射玻尿酸隆鼻。
微微因讓私人為自己注射玻尿酸隆鼻,導致右眼失明。2015年7月,張某到北京一家號稱是中韓合作的整容學校學習相關課程,僅花了5天便“學成”歸來。經鑒定,微微因面部注射導致眼動脈、視網膜動脈、腦動脈栓塞,遺留右眼盲目5等級,已達重傷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