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中國考古學大會圓滿落幕
史無前例的規模及學術規格,成為中國考古學發展史上的里程碑
700位考古“大咖”聯合發布《鄭州共識》
首屆中國考古學大會圓滿落幕
史無前例的規模及學術規格,成為中國考古學發展史上的里程碑
昨日下午,為期3天的首屆中國考古學大會(2016·鄭州)順利完成各項議題在黃河迎賓館圓滿閉幕。49家研究院所和高等院校、全國75家考古文博機構、700余位專家學者、十幾個國家和地區,100多場專題報告、16場面向公眾的講座——首屆中國考古學大會以史無前例的規模以及學術規格,成為中國考古學發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考古研究所所長王巍,鄭州中華之源與嵩山文明研究會名譽會長王文超,中國考古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古跡遺址保護協會理事長、原國家文物局副局長童明康,鄭州中華之源與嵩山文明研究會會長劉其文,鄭州中華之源與嵩山文明研究會副會長丁世顯,中國考古學會常務理事、河南省文物考古學會會長、省文物局副局長孫英民,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徐光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李伯謙,印度考古調查局考古所所長桑杰·庫瑪爾·曼紐爾,德國考古研究院歐亞考古研究所副所長王睦,鄭州中華之源與嵩山文明研究會副會長趙健等參加閉幕式。
鄭州晚報記者 蘇瑜 董艷竹/文
白韜/圖
大會譜寫了中國考古學的新篇章
3天來,圍繞“面向未來的中國考古學、面向世界的中國考古學”的主題,逾700名中外考古學專家云集鄭州共論前沿課題,主題發言、中國考古學會13個專業委員分組學術討論會、“走向未來的中國考古學”青年學者圓桌會議、“走向世界的中國考古學”國外專家座談會、考古發掘現場實地觀摩等活動順利舉行,譜寫了中國考古學的新篇章。
此次大會共有385名正式代表,其中338位在大會或者分組討論上演講;加上28名國外代表、25名特邀代表、337名列席代表,發言人數超過500人。
孫英民在講話時說,首屆考古學大會順利完成了預期各項議題,取得了圓滿成功。本次大會是中國考古學史上一次高端的國際性、開放性、專業性學術盛會,來自國內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美國、英國、埃及、印度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眾多專家學者,就中國考古學和世界考古學發展,考古學領域重點和前沿課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和交流,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大會規模空前、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在社會上刮起來了一股考古旋風,對考古學的普及和文化遺產保護知識的傳播產生了重要影響。
這次大會在河南鄭州舉行,是對河南文物考古工作的激勵和鞭策。河南是中國考古學的起步區、華夏文明的核心區,是中國考古學的黃金地帶,肩負著中華文明探源、夏商周斷代、中國古代城市文明等眾多重大學術課題破解的重任,大會的召開必將促進文物考古事業的全面發展,推動學術繁榮、推進學科進步。
大會將成為中國考古學發展史上一個里程碑
鄭州中華之源與嵩山文明研究會名譽會長王文超在閉幕式上說,探索中華文明之源,是當代中國人不懈的追求和夙愿,也是考古人孜孜以求的目標。深入挖掘中華文明精神內涵,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是每個炎黃子孫義不容辭的責任,希望與會專家參與、支持研究會的工作,共同探尋中華文明最早起源的曙光,研究、傳承中華優秀文化,共創民族偉大復興未來。
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考古研究所所長王巍說,這次大會將成為中國考古學發展史上一個里程碑,是中國考古學全面發展,實現騰飛的新起點。希望全國考古學界的同仁齊心協力,以更加優異的成績和豐碩的成果迎接中國考古學百年誕辰的到來,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中國考古工作者獨特的貢獻。
這兩件器物套合出土,下葬時應為一組,外面器物傾向為鑒,里面很可能是缶了,鑒是水器,這里的缶是尊缶,為酒器。缶還有盥缶,亦稱浴缶。
這兩件器物套合出土,下葬時應為一組,外面器物傾向為鑒,里面很可能是缶了,鑒是水器,這里的缶是尊缶,為酒器。缶還有盥缶,亦稱浴缶。
”5月21日下午,南昌海昏侯劉賀墓發掘領隊楊軍在首屆中國考古學大會鄭州黃河迎賓館會場興奮地告訴記者。“‘夏娃理論’不適用于中國,近年來的考古發現揭示了東亞現代人的獨立起源。
2月19日,2015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初評活動啟動,38個發掘和調查項目參加初評。我省4個項目入圍。作為文物大省,歷年的全國考古十大新發現,都少不了河南的項目。
近日,考古學家在黃海探明了一艘甲午海戰中沉船的真實身份,經初步確認為北洋水師的致遠艦。
近日,考古學家在黃海探明了一艘甲午海戰中沉船的真實身份,經初步確認為北洋水師的致遠艦。
十大考古新發現 河南兩處成新寵
稱“考古不是挖恐龍”;在室外一待就是十幾個小時。
考古發現,磨盤村山城城墻周長達4549米,城墻內部面積104公頃,在城東墻、北墻、西墻處的三座主要城門均有甕城,城內遺跡極為豐富。專家認為,山城內出土的“南京路勾當公事”之印、玉質帶式等文物,印證了史書記載的可靠性,證實了該城址就是金末元初“東夏國”的“南京”。
年代早于北京猿人的可能性極大。
24日上午,由我國自行設計制造的第一艘水下考古船“中國考古01”號在重慶舉行了下水儀式。該船船體總長56米,水線長53米,型寬10.8米,型深4.8米,設計排水量900噸,采用全電力推進動力方式,船體造價達6000多萬元,如果加上后續專業設備的裝配,總的造價將達到8000多萬元。
昨天,國家文物局、中國文物報社、中國考古學會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201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今年3月12日,欒川孫家洞舊石器遺址被評為“2012年度河南省五大考古新發現”。
昨天,國家文物局、中國文物報社、中國考古學會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201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今年3月12日,欒川孫家洞舊石器遺址被評為“2012年度河南省五大考古新發現”。
近日,記者從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文物部門獲悉,丹江庫區消落區考古勘探和搶救性清理工作已于近日結束,共發掘墓葬120余座,出土陶器、鐵器、銅器、石器、銀器等一批珍貴文物400多件。